經山東省政府同意,近日,省民政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了《山東省“十三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民政事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提出了5項重點工作、21項具體任務,科學描繪了“十三五”時期山東民政事業發展藍圖。
《規劃》提出,全省民政事業發展要堅持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懷著“大愛之心、愛民之心”做好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一個定位、三個提升”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兜住底線,系統謀劃、引導預期,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統籌發展、協同推進,全面落實“一二三四六六”民政工作總體思路,到2020年,民政保障基本民生、創新社會治理、服務國防建設、優化社會服務功能明顯增強,法治化、信息化、社會化、市場化、標準化、精細化水平顯著提升,建立聯系緊密、分工明確、相互支撐、協同發展的長效機制,構建起充滿活力、高效有序、開放包容、科學發展的“現代大愛民政”服務體系,形成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覆蓋城鄉、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布局合理的民政事業發展新格局。
《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全省民政工作的主要任務:一是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平。堅持保民生、托底線、救急難、可持續方針,統籌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加強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建設,健全福利慈善服務體系,全面助推脫貧攻堅,構建堅實穩固的托底民生保障體系。2018年全省各地農村低保標準達到省定扶貧線以上。到2020年,城鄉低保標準之比縮小到1.5:1以內,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50%,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人次占直接救助人次比例達到30%以上;年均因災直接經濟損失占全省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控制在1%以內;80%以上的縣(市、區)設有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機構或者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委托社會組織開展康復工作;每10萬人擁有公益慈善組織數量不少于4家,每個鄉鎮(街道)都建有1家以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慈善組織,全省社會捐贈額占GDP比重達到0.05%。二是推進養老服務業轉型升級。堅持政府主導、社會主辦、市場運作,圍繞滿足老年人多樣式、多層次、個性化的養老服務需求,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深化養老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推進養老服務業制度、標準、設施、人才隊伍建設,繁榮養老市場,提升服務質量,打造“孝潤齊魯?安養山東”服務品牌。到2020年,“智慧養老社區”覆蓋80%以上城鎮社區,符合標準的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等服務設施覆蓋所有城市社區,60%以上的農村社區建立包括養老服務在內的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農村幸福院或日間照料中心設施服務功能覆蓋全部農村社區;全省各類養老床位達到88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各類養老床位數40張以上,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設施達到5500處以上,護理型床位占養老床位總數比例達到30%以上;全省80%以上的公辦養老機構轉制為企業、社會組織或實現公建民營,民辦及公建民營養老機構占比達到85%以上。三是服務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健全完善優待、撫恤、褒揚、安置和服務五項基本制度,全面落實雙擁優撫安置政策,深入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加快構建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協調、與國防和軍隊改革相銜接、與服務對象貢獻相適應的雙擁優撫安置工作新格局。到2020年,科技擁軍、智力擁軍、文化擁軍和社會化擁軍全面推進,軍政軍民團結進一步密切,軍民融合深度發展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優待撫恤政策健全完善,優撫陣地建設得到加強,烈士褒揚積極作用充分發揮;退役士兵安置政策全面落實,以軍休服務管理機構為骨干、信息化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軍休服務保障網絡進一步完善,布局合理、設施完善、設備先進、保障有力的新型軍供保障體系全面構建。四是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發揮政府治理的主導作用,深化發展基層群眾民主自治制度,創新社區治理機制,加快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加大社會組織扶持力度,深化登記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社會組織制度。加快推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和社會服務志愿者隊伍建設,拓寬社會工作服務領域,有效滿足社區居民多元化需求。到2020年,每萬人擁有社會組織數達到7個;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全覆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80%;每個城市社區至少有1名社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每個農村社區有1名社區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注冊志愿者占總人口比例達8%,志愿服務參與率達到20%,志愿者每年志愿服務時間平均達到24小時以上。五是強化專項社會服務支撐。根據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布局和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科學優化區劃設置,推進界線管理服務創新,提高地名公共服務水平。以惠民便民為導向,推進婚姻收養登記服務規范化,促進殯葬事業綠色健康發展。2018年底全省實現基本殯葬服務惠民政策全覆蓋。到2020年,基本實現城鄉公益性公墓覆蓋全部鄉鎮(街道)和村(居),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成一處節地生態公益性公墓,火化率基本達到100%。通過節地生態改造,城鎮公益性公墓、經營性公墓和農村公益性公墓節地生態安葬率分別達到100%、30%、50%,可降解環保殯葬用品得到普遍應用。加大未成年人保護力度,推動建立健全以家庭監護干預為核心,集“監測預防、發現報告、評估轉介、幫扶干預”于一體的新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機制。
《規劃》要求,各級要堅持黨建統領,實施“六化”驅動,強化投入保障,加強隊伍建設,嚴格規劃實施,加快推動山東民政事業“走前列、爭一流、創品牌”,為經濟文化強省建設貢獻更大力量。(根據山東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