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滄州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全市貧困縣全部摘帽,實現整體脫貧。為鞏固脫貧成效,夯實脫貧基礎,滄州市委、市政府瞄準農村貧困老年人這一“難中之難,堅中之堅”,在全市所有貧困縣新建18所養老服務機構,集中供養農村貧困老年人,項目建設總投資3.8億元,占地230畝,建設面積11.5萬平方米,床位2560張,截至目前,所有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
一、統一要求,科學布局,高標準建設農村貧困老年人集中供養服務機構
農村貧困老年人集中供養服務機構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和民生工程,關系貧困老年人的切身利益。經細致摸底統計,滄州市所轄貧困縣共有貧困老年人9574人,占貧困縣貧困人口的近50%。這部分群體高齡、失能、獨居老人居多,收入低且居住分散,產業扶貧政策難以覆蓋,是脫貧攻堅行動中的“難中之難”。針對這一實際,滄州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關于加快推進貧困縣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實施方案》,明確了指導思想、工作目標、建設標準和實施步驟。按照“五統一”(統一機構名稱、統一建設標準、統一功能設置、統一時間進度、統一管理模式)的工作思路,綜合統籌,科學布局,高標準建設。
(一)科學規劃布局。按照貧困老年人分布和現有公辦養老機構剩余床位情況,綜合考慮土地、環境、交通等因素,立足實際,因地制宜。在無公辦養老機構的鄉鎮,選擇周圍環境安逸、交通條件便利的位置建設區域性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機構,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與所在地衛生院一并選址建設,共享利用資源。在建設規模上,本著“適宜老年人居住、便于運營管理”的原則,確定“每個養老服務機構設計床位不低于100張,建筑面積不低于5000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積不小于6平方米”的建設規模,實現科學合理布局、就近養老全覆蓋。同時,聘請專業設計公司對集中供養服務機構的區域布局、主體風格、附屬工程和配套設施等一次性規劃設計到位,統一建筑風格,統一建設標準,統一配套設施,傾力打造精品民生工程。
(二)完善服務功能。堅持兜底保障、標準適度的原則,按照《老年人居住建筑設計規范》《老年養護院建設標準》《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建設標準》等國家標準及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完善生活服務、醫療康復、文化娛樂、配套設施等用房和室外活動場地、工作人員配置,全部按標準設置,所有養老機構均具備集中生活照料、醫療康復和日間托老等服務功能,最大限度滿足老年人入住養老需求。
(三)嚴格建設標準。為筑牢質量安全防線,從項目申報到建設施工,每一個環節都明確專人負責,在工程建設中,嚴格執行工程招投標制度和質量安全終身負責制度,落實了工程質量監理,保證了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著力打造“陽光工程”、“廉潔工程”。
二、把握重點,合力攻堅,高效率推進農村貧困老年人集中供養服務機構建設
貧困老年人集中供養服務養老機構建設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市縣相關部門堅持緊扣節點,搶抓重點,合力推進項目建設。
(一)抓保障用地。用地問題始終是項目建設的瓶頸,滄州市各貧困縣政府積極采取措施,通過購買、置換、變更等多種形式解決項目建設用地問題,依法依規辦理了建設用地相關手續,有效保障了項目的順利啟動。
(二)抓建設資金。鑒于貧困縣財政緊張的實際情況,滄州市政府決定,依據項目預算情況,市及以上、縣財政按照7:3的比例負擔建設資金,除上級資金支持項目建設外,統籌使用涉農、扶貧、養老和彩票公益金等用于項目建設的資金。同時,各縣還積極協調施工單位,顧全大局、墊資施工,確保工程進度。(三)抓運營管理。貧困縣養老機構建設采取公建公辦,政府統一運營管理模式。為保障養老機構能夠按時投入使用,市、縣政府進行統籌安排,在抓項目建設的同時,提前做好建章立制、人員入住、職工招聘培訓等運營管理工作。
三、完善機制,著眼長遠,高水平提升貧困老年人集中供養服務質量
為徹底貧困老年人長期脫貧問題,滄州市以貧困縣養老機構建設為突破口,全面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完善養老服務體制機制,構建農村養老服務體系
全力提升農村貧困老年人養老服務水平。
(一)抓提升。做好貧困老年人養老服務保障重在抓管理服務提升,2019年,滄州市將按照《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范》標準,重點從強化制度建設、人員培訓、規范服務等工作入手,將新建的18所養老機構打造成為全市養老服務標桿,探索建立健全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管理和提升長效機制,全面推動養老機構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邁進。
(二)抓引領。充分發揮養老服務機構示范帶動作用,輻射引領縣、鄉(鎮)、村三級養老服務發展,積極實施農村養老計劃,到2020年,形成農村基本公共服務、農村特困供養服務、農村互助養老服務相互配合的農村基本養老服務網絡。
(三)抓擴面。總結貧困縣養老服務機構建設經驗,結合實際,謀劃推進非貧困縣養老服務機構建設,加快非貧困縣養老服務發展,優化縣域資源配置,全面構建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確保全市農村貧困老年人“老有所養、安享晚年”。(根據河北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