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來,青海省認真落實國家民政部、財政部關于開展“救急難”工作的有關要求,緊緊圍繞“兜底線、救急難”的工作目標,加大工作力度、完善政策措施、創新工作機制、推廣典型經驗,“救急難”工作實現了從試點到全面鋪開的升級發展,全省急難救助工作能力取得新的提升,困難群眾社會救助兜底和安全網編密得更加牢固。
完善政策措施,明確“救急難”目標任務。為健全完善“救急難”政策措施,增強可操作性,先后下發了《關于抓緊做好“救急難”綜合試點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全面開展“救急難”工作的通知》,對“救急難”工作目標任務、政策落實、工作機制、保障措施等提出了明確要求,進一步強化了“救急難”工作的政策保障,有效提升了急難救助工作能力。
健全工作機制,提升“救急難”綜合效應。為確保“救急難”工作運行順暢、落到實處,將健全工作機制作為“救急難”工作的關鍵環節著力推進,相繼建立了社會救助聯席會議協調機制、“一門受理、協同辦理”、主動發現、快速處置工作機制,做到了對困難群眾遭遇的急難事項早發現、早干預、早救助,形成了發現及時、回應快速、綜合救助的“救急難”運行機制。
加大資金投入,保障“救急難”有序開展。為了強化“救急難”資金保障,省上加大資金投入,連續兩年分別下撥了900和2000萬元資金,主要用于各地對城鄉居民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等困難導致家庭基本生活陷入困境,乃至面臨生存危機的急難個案救助。據統計,2015年以來,各地民政部門共發放“救急難”補助資金516萬元,惠及523戶遭遇急難個案的家庭,戶均救助水平達9866元。
強化監督檢查,推動“救急難”全面落實。為科學掌握各地工作實施效果,制定下發了《青海省“救急難”工作績效考核指標和考核標準》,并從今年起,對各地“救急難”工作進行績效考核,考核結果將于分配省級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補助資金掛鉤。同時,加大對各地“救急難”工作機制推進情況的監督檢查,抓好整改落實工作,有力促進了“救急難”工作全面落實。
搭建信息平臺,提升“救急難”管理水平。為有效提升急難救助信息化和規范管理服務水平,省上統一搭建并啟用了社會救助“一門受理、協同辦理”信息化平臺,在線上轉介、轉辦低保、醫療救助等救助申請的基礎上,還實現了急難救助登記、轉介,以及信息互通互聯等功能。截至目前,全省通過系統受理、轉介329次急難救助事項,多渠道、多形式保障了困難家庭的基本生活。 (根據青海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