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民政廳在脫貧攻堅“五個一批”中,承擔著“社會保障兜底一批”的兜底脫貧任務。河南省民政廳牽頭起草了《河南省社會保障脫貧實施方案》,指導民政兜底保障工作。初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供養、受災人員救助、醫療救助、住房救助、臨時救助為主體,以社會力量救助為補充的社會救助制度體系,建立了“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的社會救助工作機制。
一、“兩線合一”,注重精準銜接
一是提高標準,推動“兩線合一”。河南省將農村低保對象年人均保障標準提高到3150元,高于2016年河南公布的脫貧線3026元,惠及320萬農村低保對象。二是全面排查,實現“精準銜接”。經民政、扶貧部門聯合識別認定,全省既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又是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的總數達到171.8萬人,比2016年底增加91.8萬人,增幅114%,農村低保、特困人員救助政策兜底作用顯著;有40.6萬建檔立卡貧困戶新增納入農村低保、7.3萬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特困人員兜底保障范圍,較好實現了“應扶盡扶、應保盡保”。三是加強協調,注重“管理銜接”。省、市、縣三級全部建立了由政府負責人牽頭、民政部門負責、扶貧等相關部門和單位參加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
二、兜住底線,提高救助標準
河南省民政廳持續提升群眾救助保障水平,今年將城市低保標準從去年每人每月4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430元,農村低保標準從去年每人每年296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150元,惠及80萬城市低保對象和320萬農村低保對象;農村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標準從去年每人每年40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4595元,分散供養標準從每人每年30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3595元,惠及52萬農村特困人員;集中供養孤兒基本養育標準又每人每年12000元提高到13200元,分散供養孤兒基本養育標準每人每年由7200元提高到8400元,惠及近4萬名孤兒。建立了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全省63萬困難殘疾人享受到每人每月60元生活補貼、77萬重度殘疾人享受每人每月60元護理補貼,截至11月份,累計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9.6億元,惠及147萬殘疾人。
三、醫療救助,防止因病返貧
對患病且無能力支付醫療費用的農村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困難人員給予醫療救助,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救助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困難群眾大病補充保險有效銜接的通知》,在全額資助52萬特困人員參保、資助320萬農村低保對象每人不低于30元參保的基礎上,積極向民政部匯報爭取,擴大醫療救助范圍,資助410萬建檔立卡貧困戶每人不低于30元參保,建檔立卡貧困戶享受到報銷比例不低于70%的住院救助,提高了重特大疾病報銷比例和限額,緩解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截至9月底,今年全省共支出7.7億元醫療救助資金,門診救助6.5萬人、住院救助56.2萬人,其中重特大疾病救助5.2萬人,為解決困難群眾醫療難題發揮了最后一道防線作用。
四、臨時救助,發揮“救急難”作用
河南省民政廳充分發揮臨時救助托底功能,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個人,予以應急性、過渡性救助。起草了《關于全面開展“救急難”工作的通知》,積極推進“救急難”綜合試點工作。2017年已救助因災生活困難群眾167萬人次,全面完成我省因災倒損房屋、需政府幫建的4293戶新房、修復的5455戶住房的恢復重建任務。
五、合力攻堅,完善救助體系
河南省民政廳引導支持社會組織,助力脫貧攻堅。省慈善總會2017年籌集慈善 款物總價值10.84億元,發放10.39億元,救助幫扶困難群眾10.2萬人次。省級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720萬元,在26個縣(區)開展了“三區社工人才支持計劃”,發揮專業服務脫貧攻堅的作用。投入中央和省級福彩公益金4.3億元,重點用于農村困境兒童、特困殘疾人、特困老年人等兜底保障民生項目。已建成了示范性“兒童之家”552個,建立了一支1.6萬多人的基層兒童福利督導員、兒童福利主任隊伍,建立了縣鄉村雙擁優撫對象“三級服務網絡”,開展“送溫暖、送政策、送幫扶”活動,今年以來各地投入1.2億元,走訪慰問重點優撫對象47.8萬人,及時解決了8.9萬名優撫對象生活難、醫療難、住房難問題,贏得了廣大優撫對象的贊許。(根據河南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