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民政系統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民政部決策部署,堅決把疫情防控作為最大政治任務,把“一老一少”等特殊群體及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等困難群體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積極履職盡責、主動擔當作為,行動早、反應快、措施實,全力保障了民政服務對象和服務機構防控安全。
一、早安排建機制,全面筑牢疫情防控防線。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省民政廳迅速進入應急狀態,于1月23日成立由廳主要負責人任組長、黨組成員任副組長的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一辦五組”;各地民政部門都立即成立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抽調精干力量組建專責工作小組,全面部署、全面動員,下沉一線督查指導,細化實化防控措施,為有效做好民政領域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堅強組織保障。緊密結合工作職責和行業特點,迅速制定政策措施,率先出臺“1+6+12”疫情防控規范,即1個應急預案,養老、兒童、殘疾人等服務機構等6個方面的工作指南,社會救助、慈善捐贈、群防群治等方面的12個指導性文件,特別是第一時間制定流浪乞討人員、婚姻登記機關、民政精神衛生福利機構和殯葬服務機構4個《工作指南》,印發疫情死亡人員遺體處置《工作規程(試行)》、加強款物捐贈管理使用的指導性意見,走在了全國前列,得到了得到了民政部的肯定。隨著疫情發展變化,針對其他省份在社會救助、兒童照料、服務機構等方面出現的問題,舉一反三,快速補充完善具體措施,填補了政策漏項。
二、早督導抓規范,持續強化壓力傳導。省民政廳把暗訪作為規范防控行為、強化措施落實作為重要抓手,采取“四不兩直”方式多頻次開展督導。采取廳主要負責人和其他黨組成員帶隊與省內休假處級干部就地督導相結合的方式,于1月27日和1月30日,先后兩次對疫情重點地區防控措施落實情況進行了明察暗訪,推動了民政領域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落細。習近平總書記在2月2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上對做好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作出重要指示后,省民政廳由廳主要負責同志和其他黨組成員帶隊組成4路督查組,從2月28日起,對蘭州、天水、定西等7個市州36個民政服務機構進行了暗訪,對一些地方和機構存在的防控措施不到位、設施不完備等問題及時進行糾正,要求快速整改,通過現場辦公進行了再安排、再要求、再強化。同時,采取省廳門戶網站設立專欄、主動與主流媒體互動、充分利用微信等新媒體等多種方式,及時傳遞中央和省上重大決策部署,發布民政領域疫情防控政策措施,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形成了防控工作合力。
三、早封閉嚴管理,加大民政服務機構防控力度。針對416個老年人、兒童、殘疾人、流浪乞討人員服務機構人員密集、環境封閉、入住人員自身防護能力弱等特點和實際,以此作為民政系統疫情防控中的重中之重。春節之前,省民政廳針對服務機構重點部位、重點環節,迅速指導各地民政服務機構完善內部《應急預案》,采取封閉管理、隔離觀察、心理疏導、值班值守、物資保障等防控措施,有效防止了疫情輸入。各地民政部門和服務機構加強組織領導,樹牢預防為先理念,對各類養老機構和兒童福利機構實行封閉式管理,全面筑牢疫情防控陣線。實行分餐制,取消探望參觀和集體活動;強化底線思維,針對重點部位、重點環節嚴防死守。對救助管理機構,設立專門隔離室,對新入站流浪乞討人員進行身份核查和身體檢查,暫停送返救助人員,防止疫情蔓延或交叉感染。2月21日全省應急響應由一級調整為三級后,省民政廳于當日召開廳長辦公會專題研究。針對應急響應降低,社會流動性增加,民政服務機構外出服務對象和工作人員陸續返院,防控壓力增大的實際,于22日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不因應急響應等級降低而放松防控力度,持續采取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防控措施,進一步抓細抓實六類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2月26日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和民政部相繼對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作出新部署、新要求,省民政廳召開黨組(擴大)會議、廳長辦公會議,迅速傳達學習,研究細化完善具體措施。針對防控難點、重點和特點,報請省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領導小組以辦公室名義下發《關于依法科學精準做好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制定5類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工作方案,以三級響應一級防護的要求,采取嚴格出入管理、強化人員配置、加強物資保障、做好自身防護等措施,分類做好機構疫情處置,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流動,堅決切斷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
四、早救助保底線,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為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受影響,省民政廳因地制宜,在省政府政務系統開辟社會救助網上申請受理渠道,簡化救助審核審批程序、放寬戶籍限制等多種措施,及時將因疫情導致生活困難的家庭和個人納入救助范圍,所有救助均做到當月審批當月發放。省上提前預撥2020年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77.9億元,確保了全省172.3萬名城鄉低保對象、9.55萬名城鄉特困人員疫情期間基本生活不出問題。各地民政部門充分發揮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作用,采取電話、微信等方式,對轄區內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收入家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及新冠肺炎患者家庭生活狀況進行全面摸排。全省共摸排城鄉困難群眾51萬多人,及時將符合條件的1.91萬人納入城鄉低保、651人納入特困供養。主動開展臨時救助,及時將因疫情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個人納入救助范圍,今年元至2月全省累計救助18.1萬人次、發放臨時救助資金1.82億元,救助人次和資金支出均超過去年前3個月的總量,有效發揮了臨時救助“救急救難”和“兜底中的兜底”作用,最大限度減少返貧人口。全面落實分散特困供養人員定期走訪探視制度,及時提供生活和防護物資,靠實監護照料責任。疫情發生以來,全省有2名低保對象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治療期間分別給予1萬元臨時救助,目前已康復出院。
五、早關愛抓監護,做好兒童和殘疾人防控工作。為防止因疫情導致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無人監護的問題,省民政廳明確要求加大探視密度,各級民政部門持續加大關愛保護力度。各地充分發揮鄉村兩級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的作用,及時了解社會散居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困境兒童、農村留守兒童的疫情防控、生活保障、監護責任落實等情況。對新申請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縣級民政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優化簡化審核審批程序,探索通過遠程方式提供相關證明,其他手續可待疫情結束后補辦,做到當月審批當月發放。對因父母隔離治療導致無人監護的兒童,各地采取在未成年人保護機構和兒童福利機構安排專門場地等措施,做好臨時監護照料工作。嚴格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各地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對因家屬隔離治療導致無人照料的殘疾人,生活能自理的,由村(社區)按照疫情防控有關要求,及時給予監護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由各地福利機構安排專門場地,做好臨時監護照料工作。(根據甘肅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