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市是全國老齡化發展速度快、高齡化和空巢化突出的城市之一。全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183.5萬,老齡化率22%,其中80歲以上需要照料服務的高齡人口已超過30萬。近年來,青島市養老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2016年,青島在全國率先提出并推進“養老聯合體”建設,并第一個對60歲以上老年人購買普惠意外傷害保險。2017年,青島在全國率先提出并探索機構、社區、居家“融合發展”模式,并與英國駐華大使館合作第一個開展社區失智者照護中心建設。2018年,青島在全國第一個通過電視終端開展智慧養老服務。
一是扶持政策逐步得到完善。對養老機構給予建設和運營補助。新建或改建養老機構分別給予每張床位12000元或6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建設補助;對符合標準的護理型(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的一次性建設補助標準在上述基礎上相應提高20%。養老機構收住本市戶籍老年人給予運營補貼,其中,收住自理老人的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220元,收住失能半失能老人(含失智老人)的補貼標準為每人每月350元。對養老機構實施等級管理并給予獎補。對養老機構實施星級管理,綜合評定服務質量、入住率、員工薪酬等因素,4年為一個周期,被認定為三星、四星、五星級養老機構的,管理期內分別給予10萬元、15萬元、2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補貼。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給予運營補助。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含農村幸福院)和對居家養老服務組織,符合有關服務標準和規范的,按日均服務人數等因素,每年給予最高15萬元的補助。給予土地供應和稅費減免等優惠。我市按照國家、省有關法規政策健全了養老服務機構在土地供應、建設、用水、用電、用氣等方面的系列優惠政策,其中,對依法設立登記的養老機構符合規定的服務項目免征增值稅,醫養結合養老機構享受與醫療機構同等的用地優惠政策,養老機構為入住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政府給予80%的補助,這些政策有力地減輕了養老機構的建設和運營負擔。同時社會力量(含外資)興辦養老服務機構與公辦養老服務機構享受同等扶持政策。
二是養老體系基本形成。目前,青島市登記養老機構230家,總床位6.8萬張,千名老人床位數37.5張,在15個副省級城市中位列第四,民辦養老機構分別占機構數和床位數的89%和76%,成為養老行業的主力軍,涌現出圣德等一批知名養老品牌。城鄉社區日間照料中心946個、農村幸福院317個,助老大食堂480個,辦理民非登記和備案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組織分別為183個、860個。目前,青島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已初步建立。
三是醫養結合服務走在全國前列。青島市從1999年開始探索醫養結合服務模式,是全國最早開始實施醫養結合服務的城市。民政等各部門密切合作,出臺《青島市醫養結合服務機構許可辦法》,開辟醫養結合綠色通道,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探索發展了醫養合作、醫養一體等多種模式,目前各類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占機構總數的94%。
四是基本兜底養老服務實施全覆蓋。發揮政府保基本、兜底線作用,健全了普惠化老年福利制度和困難老年人精準化保障機制。為全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是全國最早實行普惠型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的城市;為城鄉近8000名困難老人每月購買45至60小時居家養老服務,為全體80歲以上老年人發放體驗補助,建立了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制度。
五是養老產業發展步伐加快。今年以來,我市認真做好對各項投資活動的精準服務,通過組織編寫專門的招商手冊,詳細介紹青島地理、氣候、人文,以及有關養老服務的土地政策、扶持政策等,為投資商提供詳細的基礎資料。同時,市民政局成立專門的招商隊伍,招商人員今年上門拜訪了50余家國內外知名養老服務集團,就有關情況進行了詳細溝通。另外,我們還積極暢通招商綠色通道。對有投資意向的養老機構,市直相關部門派專人全程陪同開展相關工作。我們積極發展養老產業的誠意得到了市場的積極回應,南京唯老會作為全國知名養老品牌,進入西海岸新區不到半年,就決定將集團80%的資源投向青島。目前,投資40億元的青島宏遠醫養小鎮一期工程即將竣工,投資100億元的國際康復輔助器具產業園、投資20億元的泰康醫養健康小鎮項目已經簽約,投資160億元的絲路國際醫養中心生態產業園區項目已簽框架協議,投資100億元的青島國際華齡城項目正在洽談。另外,廣大、華錄、九如城、中國誠通已在青島注冊分公司,中國人壽、泰康人壽已確定在青島建設高端老年社區,青島養老產業的步伐明顯加快。(根據青島市民政局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