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排查解決重病重殘兒童保障不到位問題,江蘇省委將相關議題列入《省委常委會2020年度工作要點》并推動落實。江蘇省民政廳在組織泰州等市開展“困境兒童精準排查和保障”試點基礎上,創建“三步排查”、“四色管理”、“N重關愛”模式,形成常態化“主動發現”機制,取得明顯成效。全省13個設區市出臺文件,將重病重殘兒童納入保障。試點市困境兒童總數提升71.4%,全省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病重殘兒童數量增長三分之一,漏保風險大幅降低。
一、實施“三步排查”,變被動受理為主動發現。一是發揮大數據優勢,自上而下,整合民政、殘聯、醫保、教育、公安、檢察、扶貧、司法等8部門數據信息,形成兒童名冊及困境清單,逐級分解到村(居)。二是制定統一的評估表,按照統一的標準程序和政策尺度,自下而上,組織專業社會組織與村(居)兒童主任、鄉鎮兒童督導員及網格長、網格員混合編組,發揚“鐵腳板”精神,對孤兒、父母監護缺失、父母無力履行監護職責等6大類55小類困境兒童,自下而上進行拉網式兜底排查,逐人登記造冊。三是集中梳理疑難個案,組織縣(市、區)召開聯席會議專題研究,一事一議,清零入庫。
二、開展“四色管理”,變粗放救助為精準保障。一是建立分色分級管理辦法。依據監護風險、生活風險、行為風險三個方面,將兒童困境分為紅、黃、藍、綠4個風險等級,實施動態精細管理。紅色,生存危機、極高風險,需要政府緊急干預、全面保護;黃色,多重困境、中高風險,需要多部門綜合施策、兜底保障;藍色,單項困難、中低風險,需要精準幫扶、助力脫困;綠色,成長受阻、較低風險,需要靶向關愛、長期關注。二是建立困境兒童應急救助程序。建立設區市、縣(市、區)兩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快速聯動機制,建立保護熱線和信息平臺,開通相關職能部門應急響應快速通道。三是全面落實監護責任。實行項目化管理,采取家庭監護、強制報告、臨時監護、控輟保學、戶口登記、打擊遺棄等措施,將全部困境兒童納入有效監護,落實一對一監護責任,切實兜住兒童生存和安全底線。
三、提供“N重關愛”,變單項保障為多元關愛。所有13個設區市出臺政策,按照不低于當地社會散居孤兒基本生活費的50%,給4.3萬名重病重殘兒童發放生活補貼,全省平均標準928元/人·月。會同教育、衛健、醫保及公安、檢察、法院、司法等有關部門,針對兒童康復、醫保、學業、權益等成長型需求,多方發力,一人一策,全面保護。將走訪排查的區域和對象,固化成結對關愛的責任區,對于每一名困境兒童,成立由兒童主任、專業社工、教師媽媽、法援律師、家庭醫生、“五老”志愿者組成的成長護航小組,動態監測兒童養治教康方面的問題,鏈接資源,精準服務。針對排查出來的“爹死娘嫁人”等特殊情形困境兒童,綜合運用印發《案例匯編》、《工作流程圖》,利用慈善資源接續等方式,確保兜牢底線。(根據江蘇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