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萬村(社區)“兩委”成員完成換屆,滿腔熱情投入到基層群眾自治實踐中,將全過程人民民主融入美麗鄉村建設,聚焦村(居)民所需,優化村(社區)建設與服務。在中原大地,一幅幅優美和諧文明的基層社會治理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河南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省民政系統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牢牢把握民政工作政治屬性,聚焦高質量深化基層治理,通過抓實組織建設、自治實踐、基礎建設、隊伍建設,促進治理體系完善、治理成果涌現、治理格局優化、治理能力提升,不斷激發基層社會治理新活力。
選好頭雁,城鄉舊貌換新顏
民宿升級改造成鄉村一日游品牌,村里“空心院”變成“小游園”,村集體利益“里爭外欠”問題得到有效化解……制約城鄉發展的頑瘴痼疾得到解決,基層面貌煥然一新。河南省新一屆村(社區)“兩委”換屆完成后,黨組織書記“一肩挑”比例大幅提升,基層黨組織在村(社區)組織體系中的領導地位全面加強,黨的執政根基進一步鞏固夯實。
“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全省5.1萬余個村(社區)全部完成換屆選舉工作,選舉產生‘兩委’成員30余萬人。”據河南省民政廳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處處長郭紅迎介紹,全省各級黨組織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農村和城市基層黨建的重要指示精神,高標準謀劃、高質量推進村(社區)“兩委”換屆工作,一大批黨性強、作風正,有能力、有情懷的優秀黨員進入黨組織書記隊伍,選出了好頭雁、好班子,換出了新氣象、新活力。
城鄉舊貌換新顏,村(居)委會規范化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0年85份、2021年74份、2022年40份,今年截至目前只出具了7份。”安陽市文峰區西大街街道大寺前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曲存香拿出歷年居民開具證明的登記簿說,這是社區減負實實在在的效果。
2019年以來,河南省實施城鄉社區工作事項準入制度和“萬能章”治理專項行動。全面規范清理村(居)民委員會出具證明事項,一些地方村(居)民委員會開具證明事項從整治前的100多項規范精簡至個位數。村(社區)出具證明過多過濫、“循環證明”等問題得到有效遏制。
群眾自治,大小事村民共商議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協商民主是實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郭紅迎告訴記者,近年來,河南省民政廳在農村深化拓展“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在城市社區全面實行“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99%以上的村(社區)完成村規民約、居民公約修訂任務,引導村(居)民積極參與村(社區)公共事務。
“建設好、新農村,講衛生、習好氣,喪事簡、不挑剔,敬老人、尊倫理,對兒童、重教育……”走進商城縣伏山鄉里羅城村,一條條關于勤勞致富、愛護環境衛生、抵制奢侈浪費等內容的村規民約涵養著文明鄉風。據商城縣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調動村民參與、遵守村規民約的主動性,縣民政局指導全縣342個村逐步成立村民議事會、老年協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禁毒禁賭會等“五會”組織。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見的基礎上,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百姓看得見和聽得懂的土規定、土口號,形成百姓能明白、愿遵守的村規民約。
通達的馬路、來往的游客、古香古色的民宿……如今的安陽縣白璧鎮西裴村是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遠近聞名的民宿村、“網紅”打卡村。據西裴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賈海軍介紹,從落后村發展成現在家家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的新農村,最關鍵的是群眾自治激發了村民的內生動力。現在,村里大事小情都要經過討論、商議,形成共識。就在前不久,為了發展集體經濟,村里專門召開了民宿產業發展大會。村“兩委”牽頭,村民參加,第一天動員、第二天討論、第三天議定。最后,村民代表會議通過,確定了7位村民參與承包全村民宿產業,明確了投資額、持股比例和分紅比例。經過公示后,村委會與他們分別簽訂了協議書。
隨著城鄉社區協商不斷規范,全過程人民民主已經融入河南美麗鄉村建設實踐。村(社區)代表問事、村民說事、百姓議事、五老調事、婦女參事等機制的形成,實現了“群眾的事情商量著辦,群眾的事情群眾說了算”,村(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得到了有效保障,激活了城鄉發展的一池春水。
加強基礎建設,居民有訴求社區有服務
“沒有了窗口,就像家里的客廳一樣,坐下來就能面對面溝通辦理,非常輕松。”前不久,家住洛陽市洛龍區龍門街道龍城社區的居民王阿姨到社區辦事,煥然一新的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讓她眼前一亮。
2022年以來,洛龍區按照“行政弱化、服務強化、因地制宜、尊重民意”的原則,對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實施親民化改造,助推社區治理有效、基層群眾有感。
據郭紅迎介紹,2018年以來,全省累計建成規范化社區4500個,社區服務中心2047個、社區服務站4.6萬余個,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90.1%。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基本陣地的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正加快推進。
河南省提升居家社區養老、未成年人保護等專業化服務水平,157個縣(市、區)、673個街道、7334個社區的養老服務設施建成率達100%,智慧養老平臺入網老年人1718萬人;建成812個鄉鎮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7375個兒童之家,投入1.75億元支持1507個鄉鎮(街道)社工站項目建設運行。
注重人才培養,崗位有晉升發展有前途
人才是第一資源。近年來,河南省民政廳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積極構建城市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會同組織、財政、人社等部門印發了《關于加強全省城市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健全社區工作者選人聘用、教育培訓、日常管理、激勵保障等工作機制,一體化推進選、育、管、用,逐步實現社區工作者能留住、有奔頭。
“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是構建社區治理新格局的內在要求。”據許昌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社區工作者選拔聘任方面,他們將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從事社區服務管理和黨建工作的人員納入社區工作者范圍,按照“三崗十六級”標準套改工資,并對獲得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的社區工作人員給予相應職業津貼,確保高素質專業化的優秀人才聘到位、留得住。2020年至今,全市社區累計遴選、培養非社區“兩委”年輕高學歷積極分子700多人,進入社區后備人才儲備庫,為社區“兩委”儲備人才力量。
“我將把社區工作崗位當作服務民生的舞臺,盡己所能綻放青春力量。”今年1月,駐馬店市驛城區新錄用的社區工作者分赴56個社區、198個網格開展工作,李玉婉作為其中之一,激動地表達了對社區工作的熱情和期盼。
據開封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正在建立從優秀社區工作者中錄用鄉鎮(街道)事業單位人員的工作機制,計劃今后每年拿出100個事業單位名額面向城鄉社區定向招聘。
“近400名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被錄(聘)用為街道公務員和事業編制人員,38名社區工作者被評為省優秀黨員、省優秀黨務工作者,17名社區黨組織書記當選省黨代表、省人大代表。”郭紅迎告訴記者,全省目前共有城鄉社區工作者31.8萬人,其中城市社區工作者7.2萬人,每萬名城鎮常住人口擁有城市社區工作者12.7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社區雖小,但連著千家萬戶,做好社區工作十分重要。“河南省民政系統將深入開展高質量基層治理,堅持黨建引領,從多個方面系統部署、精準發力,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持續提升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河南省民政廳相關負責人說。(根據河南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