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兜底“漸退制度”,筑牢基本生活保障底線,確保兜好底。積極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在對象、標準、管理方面的有效銜接,對符合低保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同時,進一步建立了低保漸退制度,對納入農村低保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因家庭收入發生變化,家庭月人均收入超過低保標準但低于2倍低保標準的,給予6個月的漸退期。對14019名家庭收入超過低保標準的兜底保障貧困人口實施漸退。
二、完善兜底“分戶制度”,筑牢重點群體保障防線,確保兜牢底。針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靠家庭供養的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和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在脫貧攻堅期內,實行單人戶納入低保保障政策,加大重病、重殘等符合條件貧困人口兜底保障,切實解決了重病、重殘等符合條件的貧困人口基本生活。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分戶保障4924名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重殘、重病貧困人口。
三、完善兜底“調標制度”,筑牢基本生活標準增長線,確保兜住底。按照社會救助標準自然增長機制,根據上年度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幅度同步調整兜底保障標準。目前,從2019年9月起將農村低保標準從每人每月410元調增到每人每月440元,較去年增長7.3%,全年較扶貧標準線高1530元,切實保障了貧困人口基本生活困難問題。特困人員生活標準從每人每月710元調增到每人每月754元,較去年增長6.2%。同時2019年4月以來連續8個月啟動困難群眾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對含低保兜底貧困戶在內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發放物價臨時補貼,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不因物價上漲而降低。
四、完善兜底“專項制度”,筑牢各類專項救助統籌線,確保兜密底。將1.2萬農村貧困人口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占全市農村特困供養總人數的12.1%,發放特困人員救助供養金0.98億元;其中,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26人。會同市財政局、市扶貧辦制發《關于在脫貧攻堅兜底保障中切實做好臨時救助工作的通知》,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等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者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暫時仍有嚴重困難的返貧對象,給予臨時救助,及時保障好貧困人口基本生活,強化“兩不愁”、助力“三保障”,切實發揮臨時救助在脫貧攻堅兜底保障中的作用。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市共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施臨時救助1.6萬人次,支出臨時救助資金0.35億元;為返貧對象提供臨時救助313人次,支出臨時救助資金89.17萬元。2019年,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接受了中央專項巡視“回頭看”和國家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及市里多次脫貧攻堅督查巡查,相關工作得到肯定。
五、實施兜底“基礎治理”,筑牢規范管理精準施救紅線,確保兜準底。一是制發《關于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切實做好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關于切實做好未脫貧村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工作方案》《關于在脫貧攻堅兜底保障中切實做好臨時救助工作的通知》,充分發揮兜底制度作用,對符合條件的農村貧困人口實行兜底保障。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市低保兜底保障23.05萬人,占全市農村低??側藬档?9.82%,累計支出低保金10.42億元;其中,低保兜底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2萬人,占未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總數的50.77%。二是完善市級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核查認定信息系統,實現工商、公積金、車輛管理、婚姻登記、人口戶籍、個人所得稅、契稅、法人稅務、婚姻判決信息、房產信息等信息的實時在線核查。完善低保、特困人員、臨時救助信息管理系統,實現身份證讀取、附件上傳、與核查比對系統直接交換數據等功能,確保救助對象更加精準。三是深入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制發《2019年全市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要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深化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堅持問題導向,著眼標本兼治,將低保經辦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貧困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重點人群的“漏保”“脫?!币约百Y金監管等問題納入重點治理范圍,促進兜底保障精準規范。
六、實施兜底“深度扶持”,筑牢深度貧困鄉鎮兜底保障基線,確保兜到底。一是加強深度貧困鄉鎮調查研究。局領導班子成員帶隊深入貧困區縣和深度貧困鄉鎮調研指導,聽意見、摸實情,努力將理論學習和調研成果轉化為做好民政脫貧攻堅工作的強大動力和具體舉措,督促抓好民政脫貧攻堅工作落實。二是支持深度貧困鄉鎮兜底。18個深度貧困鄉鎮低保兜底保障扶貧對象7201人,發放低保金3094萬元;特困供養扶貧對象307人,發放救助供養金265萬元;臨時救助扶貧對象478人次,發放救助金108萬元,做到了應保盡保。三是加大民政資金項目支持力度。充分考慮深度貧困鄉鎮貧困人口等因素,2019年市級增加1億余元支持18個深度貧困鄉鎮困難群眾救助保障工作;投入0.16億元,支持18個深度貧困鄉鎮面積低于200平方米的村(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和市級示范建設項目,進一步加強貧困地區便民服務中心設施建設;在貧困區縣深度貧困鄉鎮試點完成13所農村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機構,切實提升農村失能特困人員的集中照護能力。(根據重慶市民政局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