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多地遭遇特大暴雨天氣,發生嚴重洪澇災害。河南省民政系統迅速反應、積極作為,把解決災后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困難作為重要工作來抓,以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為重點,暢通社會救助渠道,簡化優化審核確認程序,加大救助保障力度,全力以赴抗汛情、防疫情、兜底線、保民生、促發展,切實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一、加強政策創制,打牢精準施策基礎。此次受災群眾中有低保對象31.2萬人、特困人員3.2萬人,另有16.3萬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存在因災返貧致貧風險。為減少災害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的影響,各地全面排查受災困難群眾人數和基本生活情況,對防汛應急響應級別III級以上的地區的救助對象,除死亡情形外,在本季度暫停開展低保對象退出工作。應急、財政、民政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受災群眾過渡期生活救助工作的緊急通知》,明確過渡期救助內容,核準核實救助底數,做到精準施救、應救盡救。出臺《河南省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認定辦法》,明確規定政府或社會為受災困難群眾發放捐贈的救災款物不計入家庭收入范圍。研究制定《河南省民政廳災后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方案》,對受洪澇災害影響導致基本生活困難的受災群眾,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相應保障范圍,防止困難群眾因災返貧致貧。
二、暢通救助渠道,增強臨時救助效能。暢通省市縣三級社會救助熱線,將小額臨時救助審核確認權限下放至鄉鎮(街道),縣級民政部門加強監督指導,確保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對應急期救助和過渡期救助后,基本生活仍存在較大困難的受災群眾,按照“先行救助”的有關規定直接實施臨時救助。將受災情影響造成基本生活暫時困難的當地居民及非戶籍地滯留人員納入臨時救助范圍,按急難型進行認定和救助。按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從省長備用金中緊急撥付臨時生活補助資金2億元,用于受災的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和其他需要緊急救助的受災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臨時救助,目前有9807萬已下發至受災困難群眾手中,另有5085萬已下撥至鄉鎮,充分發揮臨時救助救急難作用。
三、及時發放資金,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民政、財政部門通力合作、克服困難,加快資金撥付進度,確保低保金、特困供養金、高齡補貼、殘疾人兩項補貼、孤兒養育金等“救命錢”及時發放到群眾手中。對受災群眾中已納入低保范圍的易返貧致貧人口、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等,通過增加低保金額或拉大補助檔差等方式適當提高救助水平;對因災造成自理能力下降的特困人員,及時重新評估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照料護理標準檔次;對因災情造成重大生活困難的,采取“一事一議”方式提高臨時救助標準,有效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目前已對186.9萬名受災困難群眾實施臨時救助,發放臨時救助金1.2億元。
四、凝聚救助合力,加強特殊困難群體幫扶。結合正在開展的“解憂暖心傳黨恩”活動,加強臨時救助與慈善救助以及其他救助制度的銜接,對低保對象、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孤兒、留守老人、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及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的巡查探訪和走訪慰問,做好災后救助幫扶工作。健全主動發現機制,引導社會工作和志愿者服務機構、廣大社會工作者、志愿服務者和其他社會組織充分發揮專業服務優勢,為老人和兒童提供醫療康復、心理疏導、精神慰藉、困難幫扶等方面的服務,積極參與災害救助和恢復重建等相關工作,不斷提高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目前有192家社工機構參與防汛救災工作,參與社工7580人、聯動志愿者28.2萬人次,累計服務受災群眾65.2萬人次。(根據河南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