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廣東省政府同意,廣東省民政廳印發《廣東省推進民政領域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從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城鄉社區治理、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社會服務、民政領域基層社會治理基礎、保障措施等7個方面,提出19條創新舉措,構建民政領域“一核四社”工作機制,切實發揮民政部門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職能作用,進一步促進民政各項工作優勢互補、融合發展、整體提升,推動全省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若干措施》的制定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之舉,是奮力實現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東要“在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殷切期望的創新之舉,是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有關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功能、創新城鄉社區治理等部署要求的具體措施。
7個方面19項措施 全方位創新推進
一是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深入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農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等文件精神和要求,通過加強基層黨組織對基層各類組織以及群眾自治的領導、加強社區社會組織的黨建工作,充分發揮領導核心作用,引領基層各類組織自覺貫徹黨的主張,確保基層治理的正確方向。
二是增強城鄉社區治理能力。通過完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開展城鄉社區治理專項行動、推進城鄉社區治理創新,提高城鄉社區治理水平。開展村級組織減負行動,改進和規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出具證明工作,逐步建立規范化制度體系和長效機制,進一步解決“社區萬能章”等問題。結合新冠肺炎疫情社區防控工作經驗,推動提高村(社區)應急處置能力,建立健全村(社區)應急管理機制,保障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
三是培育規范發展社區社會組織。推動貫徹落實《關于大力培育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的意見》,通過實行社區社會組織分類管理、推動社區社會組織融合發展,激發基層活力,促進居民有序參與社區事務,引導多方參與社區服務,加強社區矛盾預防化解,助力和諧社區建設。
四是發揮社會工作者專業優勢。通過加大社會工作人才培養力度、創新統籌服務模式,引導社會工作人才參與社區治理,為社區居民特別是特殊群體開展需求評估,協助落實政府各項保障服務政策,提供專業化社會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個性化服務需求。
五是提升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社會服務水平。通過切實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拓展婚姻和殯葬服務、完善區劃地名服務,增強基層民政服務能力,全面扎實完成脫貧攻堅兜底保障任務,解決好群眾關切的“為難事”。
六是夯實民政領域基層社會治理基礎。通過加強基層政府服務能力建設、加強城鄉社區服務設施建設、加強基層民政服務力量建設等三方面,進一步整合利用資源,拓展服務和功能,有效發揮整體效能。
七是強化保障措施。從組織領導、經費保障、建設“智慧民政”等三個方面強化保障。
5大政策亮點 深層次提質增效
突出機制建立。進一步豐富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三社聯動”機制的內涵,著力構建以黨建為引領、城鄉社區為載體、社區社會組織為紐帶、社區工作者和社會工作人才為骨干、基本民生保障和基本社會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民政領域“一核四社”城鄉社區治理工作機制。
突出體系建設。強化黨對基層社會治理的領導,加強基層黨組織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社區社會組織和基層民政各方面力量的全面領導,注重從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社區社會組織分類管理、推動修訂地名管理地方法規等方面完善各項工作體系的建設。
突出制度創新。將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經驗在全省推廣應用,如在全省推廣“民主協商、一事一議”的村(居)民協商自治模式、推廣社會工作“雙百計劃”經驗,強化社工站(點)服務平臺建設,推廣在婚姻登記機關設立婚姻家庭輔導室、建立社區社會組織黨建工作由鄉鎮(街道)、村(社區)屬地管理工作機制等,示范引導、推動提升全省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突出隊伍建設。構建以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為帶頭人、社區工作者和社會工作者為主體、社區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廣泛參與的城鄉基層民政工作者隊伍,推動夯實城鄉基層民政人才基礎。
突出服務提升。以規范發展社區社會組織、發揮社會工作者專業優勢和完善社會救助、養老、婚姻、殯葬、區劃地名等服務為抓手,提高基層民政服務水平,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根據廣東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