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地方動態 > 正文

甘肅省民政廳出臺便民利民十五項措施

時間:2020-09-1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甘肅省民政廳
【字體:    打印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民政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和甘肅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有效提升民政為民服務水平,為人民群眾提供更方便、更舒心、更幸福的生活環境和服務保障,甘肅省民政廳決定開展全省民政系統便民利民專項行動。

一、城鄉低保線上線下“結合辦”。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城鄉居民在鄉鎮(街道)現場申請城鄉低保的同時,也可通過電腦、手機等登錄甘肅政務服務網提出申請。對現場提出申請的按照現行有關政策規定辦理。對線上提出申請的,縣(市、區)民政部門接到申請后及時轉交相關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組織入戶調查、民主評議、公開公示等工作,提出擬保意見交縣級民政部門審核審批。縣級民政部門對所有擬保人員實施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入戶抽查,符合條件的納入低保范圍,對不符合條件的下發告知書,說明理由。

二、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期間社會救助“簡化辦”。疫情等突發公共安全事件防控期間,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對申請社會救助的城鄉居民,簡化縮短入戶調查、民主評議、公開公示、鄉鎮審核等辦理程序時間。縣級民政部門簡化縮短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入戶抽查、審核審批等程序時間。救助審核審批從49天縮短到30天。

三、急難型臨時救助“先行辦”。對因災因病等原因導致基本生活出現較輕程度困難的城鄉居民,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實行“小金額先行救助”,事后補充說明情況,小金額救助標準為500元以下。對因災因病等原因導致基本生活出現較重程度困難的城鄉居民,縣級民政部門實施“先行救助、后置審批”,根據救助對象急難情形,簡化申請人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民主評議和公示等環節,直接予以救助,并在急難情況緩解后,登記救助對象、救助事由、救助金額等信息,補充完善相關材料,補齊經辦人員簽字、蓋章等手續,對急難程度較重的及時給予大額臨時救助,超過5000元的由縣級人民政府審批。

四、特困人員喪葬事宜“兜底辦”。戶籍在甘肅省行政區域內的集中供養特困人員去世后,由所在供養服務機構辦理喪葬事宜。戶籍在甘肅省行政區域內的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去世后,由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委托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或者其親屬辦理喪葬事宜。喪葬費從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經費中支出,最高不超過供養對象一年的供養標準。

五、特殊困難老年人入住公辦養老機構“優先辦”。經濟困難失能(失智)、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向市、縣民政部門提出入住公辦養老機構申請,市、縣民政部門按照《甘肅省老年人入住公辦養老機構操作規范》對老年人進行評估,符合入住條件的優先辦理入住手續(不需排隊等候),不符合入住條件的向老年人說明情況。

六、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及時辦”。居家老年人向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及時審核材料、對老年人能力狀況評估,公示期滿后報縣級民政部門審批,縣級民政部門對上報材料及時審核;入住養老機構的老年人通過養老機構向所在地民政部門提出申請,并提供相關證明資料,當地民政部門對申請對象的能力狀況進行評估、審核、公示,符合條件的按照“先服務后補貼”的要求,從次月起享受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

七、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立即辦”。社會散居孤兒由監護人向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立即通過信息核對、入戶調查、鄰里訪問、信函索證等辦法,對兒童父母死亡、失蹤情況進行核查,情況屬實的提交縣級民政部門。縣級民政部門立即審批,符合條件的從確認次月起納入保障范圍。兒童福利機構集中供養的孤兒,由福利機構向上級主管民政部門申請,主管民政部門立即審核審批,符合條件的從確認的次月起納入保障范圍。

八、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證明事項“告知承諾辦”。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監護人或受監護人委托的近親屬向兒童戶籍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申請,對兒童無人監護事實作出承諾。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及時采取信息比對、入戶調查和鄰里走訪等方式,15個工作日內對承諾事項查驗完畢后提交縣級民政部門。縣級民政部門應在15個工作日內做出確認,符合條件的從確認的次月起納入保障范圍,不符合條件的向申請人書面說明理由。兒童福利機構集中供養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由所在福利機構向上級主管民政部門提出申請,所在地市級民政部門負責審核,15個工作日內做出確認,符合條件的從確認的次月起納入保障范圍。

九、殘疾人兩項補貼“主動辦”。縣級民政部門每月對殘疾人狀況和享受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等情況進行主動比對,及時篩選出符合條件的殘疾人,轉交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核實相關信息后,主動協助殘疾人辦理申請審批手續,對行動不便或確有困難的殘疾人提供上門辦理服務。

十、婚姻登記“預約辦”。需要申請辦理結婚登記、離婚登記、補領婚姻登記證的甘肅戶籍居民,通過登錄“甘肅政務服務網”或打電話,向戶籍所在地婚姻登記機關預約,婚姻登記機關確定登記時間,并告知申請人婚姻登記時所需的資料。申請人按照預約的時間,攜帶所需資料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現場辦理(其中,辦理離婚登記,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施行后,須經過30日的冷靜期)。

十一、流浪乞討救助“即來即辦”。對來站求助和公安、城管等部門街面巡查中發現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機構按照即來即辦的原則,立即核實身份信息、檢視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況并實施分類救助。對無法核實基本身份信息的,先提供救助救治,并開展尋親服務。對超過3個月未查明身份信息的滯留人員,進行妥善安置。對有疑似精神疾病、傳染病的,及時送定點醫院救治。

十二、撤銷收養登記、補領收養登記證、解除收養關系“告知承諾辦”。撤銷收養登記、補領收養登記證、解除收養關系的,申請人可以向原收養登記辦理的縣級民政部門就證明事項作出承諾,縣級民政部門對承諾內容進行審核,依法辦理相關業務;申請人不愿承諾或無法承諾的,應當向原收養登記辦理的縣級民政部門提交相關證明材料,縣級民政部門對相關證明材料審核屬實后,依法辦理相關業務。

十三、社會組織登記“壓縮辦”。自然人、法人、其他組織申請社會組織成立、變更、注銷登記,由同級民政部門根據分級負責原則,按照相關規定辦理,成立、注銷登記時限從60日壓減為15個工作日,變更登記時限從60日壓減為10個工作日(其中:名稱變更壓減為1個工作日,業務主管單位、法定代表人變更壓減為2個工作日),名稱核準壓減為2個工作日,章程修訂核準時限從60個工作日壓減為3個工作日;成立登記“跑一次”,變更、注銷登記和章程核準“零跑腿”。

十四、慈善組織認定“不來可辦”。《慈善法》公布前已經設立的基金會、社會團體等非營利性組織網上申請慈善組織認定,同級民政部門根據分級負責的原則,按照《慈善法》、《慈善組織認定辦法》相關規定進行網上辦理,實現慈善組織認定不來可辦、“零跑腿”。辦理時限從20個工作日壓減為7個工作日。

十五、便民政策“一掃知”。各級民政部門、政務服務大廳和民政服務機構工作人員引導群眾通過掃描二維碼了解相關民政業務政策和辦事流程。(根據甘肅省民政廳信息整理)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