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為我國最先進入老齡化的城市,社會對康復輔助器具有著很大需求。為了積極回應老年人、殘疾人對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2017年本市制定《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的實施意見》,《實施意見》要求:“增強服務能力,重點推動康復輔助器具租賃市場的發展。”2019年6月,民政部等四部委發布通知,上海市作為唯一覆蓋直轄市全市范圍的城市,成為全國康復輔助器具社區租賃服務試點地區。
2019年,“康復輔具社區租賃試點”項目在上海正式啟動,全市16個區的70個街鎮被列為首期試點單位,共計提供70個租賃網點,租賃點多數設在試點街道的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養老機構等。2020年本市又新增80個租賃網點,總計達到150個,2021年將實現康復輔具租賃服務網絡在本市街鎮全覆蓋。
試點期間,本市戶籍75周歲(含)以上老年人和60周歲以上低保、低收入老年人租賃《上海市2019年社區康復輔具租賃產品目錄》中的產品,可以申請租賃服務補貼,補貼金額為輔具租賃服務價格的50%,每人每年最多不超過3000元。同時,堅持標準引領,制定《康復輔助器具租賃服務規程》(地方標準)。
本市康復輔具社區租賃模式有五個特征:開放性、市場化、信息化、協同性和多樣性。
開放性,即通過向社會公開招標,符合條件的全球產品都可以進入產品目錄,符合條件的服務企業都可以進入供應商目錄;2019年共有45家產品供應商和14家租賃服務供應商入圍參與康復輔具社區租賃試點工作。2020年共有22家租賃服務供應商入圍,10月30日,市民政局組織開展2020上海市輔具租賃試點街鎮與服務商對接會,通過現場路演及街鎮互動問答等方式,以便各試點街鎮選擇更適合的服務商。
市場化,即租賃試點通過項目化運作,由企業作為市場主體負責具體運營和提供服務。
信息化,正在建立同步覆蓋租賃試點的信息平臺,確保對特定人群的社區租賃服務補貼的事中事后監管有痕跡。
協同性,與相關部門積極溝通,形成合力,資源共享,推進康復輔助器具產品進社區、進機構。
多樣性,建立由政府推動的基礎性租賃和市場上企業自發形成的租賃模式相結合的體系,不斷滿足老年人、殘疾人和傷病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根據上海市民政局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