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級以上市民政局: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省廣大慈善力量、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積極響應號召,全力以赴,發揮所長,有力有序服務疫情防控工作大局。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有關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關于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決策部署,進一步發揮我省慈善力量、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在統籌疫情防控和民政事業協調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對民政工作、慈善事業、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作出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強調“要依法規范捐贈、受贈行為,確保受贈財物全部及時用于疫情防控”“要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支持廣大社工、義工和志愿者開展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慈善組織、紅十字會要高效運轉,增強透明度,主動接受監督,讓每一份愛心善意都得到落實”,充分肯定了慈善力量、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在統籌新冠肺炎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為慈善力量、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持續服務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工作指明了服務方向、服務內容和服務要求。各地民政部門要在當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統籌協調下,指導慈善力量、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實質,特別是有關社區防控、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特殊群體關愛等有關精神,圍繞黨委政府要求和群眾期盼,找準自身定位,發揮自身優勢,依法、科學、有序參與疫情防控,協助黨和政府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服務廣大群眾,全力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二、持續開展疫情防控捐贈工作。當前正處于疫情防控最吃勁的關鍵階段,各級民政部門要全面貫徹落實民政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慈善捐贈監管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加強對疫情防控社會捐贈工作指導,督促慈善組織、紅十字會按照依法、精準、高效、公開的基本原則,依據《公益事業捐贈法》《慈善法》等法律法規做好公開募捐、受益人確定、協議簽訂、財產管理使用、信息公開等方面工作,指導境外捐贈物資受贈人做好疫情防控物資受贈工作。除定向捐贈外,捐贈款物原則上在本地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統一調配下確定受益人,確保捐贈款物及時全部用于疫情防控。捐贈物資原則上采用捐贈人直接送達受益人的做法,力爭3天內撥付,指導受益人對捐贈物資數量、質量進行把關,加快捐贈物資使用效率。建立健全監督機制,暢通監督渠道,監督慈善組織、紅十字會及時向社會公布捐贈款物接收分配情況,接受捐贈人和社會的監督。
三、積極參與社區疫情防控。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各地民政部門應引導慈善力量、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則,下沉到社區開展服務。要主動融入社區網格化防控體系,線上主動出擊、線下主動服務,協助做好宣傳教育、疫情監測、環境整治、心理疏導、生活保障等各項工作,當好防控知識宣傳員、疫情排查網格員、心理健康輔導員和緊急求助服務員,助推社區防控措施落實落細,助力把社區防控的“網底”兜住兜牢。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原則上不跨區域服務,在面對情況復雜、專業力量薄弱、工作量大的地區需要協同服務時,由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進行統一調配,做到幫忙不添亂、援手不缺位。
四、關愛一線醫務人員及家屬。動員慈善力量、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積極落實省衛生健康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財政廳《關于做好一線醫務人員及其家屬保障工作的若干措施》,開展形式多樣的關愛公益活動,關心關愛一線醫務人員及家屬,解決一線醫護人員后顧之憂。對家有老人和孩子的需要照顧或有家庭困難的一線醫務人員家屬,積極開展接送就醫、生活照料、課業輔導、物資代購等志愿服務。鼓勵慈善力量為一線醫務人員和家屬捐款捐物,支持社會工作師、具有心理咨詢師資格的志愿者為一線醫務人員提供心理干預和疏導、心理支持、心理健康評估等服務,為醫務人員穿上心理“防護服”。同樣,對在特殊機構(養老服務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流浪救助機構、殯儀館)一線工作人員也應做好關心關愛工作。
五、有序協助民政服務機構疫情防控。在全省養老服務、兒童福利、救助管理機構被列為疫情防控重點機構場所實行封閉式管理期間,已在民政機構開展服務的社會工作者要嚴格按照有關工作指南和防控要求,協助做好心理疏導、出入管理、人員配置、物資保障、防護保障等工作。針對當前民政機構人員短缺的狀況,各地民政部門可通過調整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方向,統籌本地社會工作服務力量,選調身體符合安全條件的社會工作者參加值班輪崗,在解決防控人員不足的的同時,為民政服務機構提供專業支持。鼓勵慈善力量通過捐款捐物等形式支持民政服務機構防控物資保障。
六、聚焦特殊群體兜底保障。發揮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熟悉社區的優勢,加大對受疫情影響困難群體的摸排力度,聚焦特殊群體兜底保障,將特殊群體作為重點服務對象,特別是對生活困難的確診患者、受疫情影響在家隔離的孤寡老人、因家人被隔離收治而無人照料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以及社會散居孤兒、留守老人、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做到早發現、早介入、早救助,協助落實有關政策、廣泛鏈接社會資源、及時提供幫助,保障困難群眾生活,防止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發生。要充分發揮社會工作的專業優勢,聯動志愿者,通過開展走訪探視和服務熱線,為特殊群體提供心理疏導、關系調適、能力提升等專業服務。
七、促進慈善力量社會工作志愿服務的合作。各地要積極探索疫情下“慈善+社工+志愿服務”的社會服務新模式,發揮慈善力量資源優勢、社會工作者專業優勢和志愿者規模優勢,鼓勵更多的社會力量依法通過設立專項基金、開展公開募捐、發展慈善信托多種形式,與社會工作、志愿服務開展合作,為疫情防控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和專業化的服務,融合推動聯防聯控工作。同時,加強與互聯網、醫療健康、法律等領域聯動,實現跨界合作,調動高校、企業、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分析等方法提供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實現“線上+線下”服務無縫對接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八、加強對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的保護和關心。廣大社會工作者、志愿者投身基層疫情防控一線,也是疫情防控“逆行者”。各地民政部門要指導社會工作服務組織、志愿服務組織等按照“誰組織誰保護”的原則,通過提供安全防護培訓、防疫物資、購買人身保險、督導培訓等方式加強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個人防護,建立健全信息報告、應急處置、安全防護、人員激勵等制度。同時,采取增加補貼、政策傾斜、強化保障、關愛幫扶、褒揚表彰等舉措,切實加強一線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的保護和關心。今年開展的廣東省社會工作領軍人才遴選、高級社會工作師評審、社會工作優秀案例評選,將對在疫情防控中表現突出的給予重點傾斜。要加強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深入挖掘,利用“第九屆嶺南社工周”等節點,廣泛宣傳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現出的好人好事,積極傳播正能量。
廣東省民政廳
2020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