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廣東養老服務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發展,促進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提升,近日,由廣東省民政廳提出并牽頭組織編制、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老年人照顧需求等級評定規范》《養老機構認知癥老人照顧指南》兩個地方標準。《老年人照顧需求等級評定規范》為養老服務提供者和養老服務需求評估方提供科學合理、統一、規范的評估工具,通過用統一的標準對老年人的照顧需求進行評估,更準確地定位老年人的照顧需求,讓機構更精準地提供服務;《養老機構認知癥老人照顧指南》明確提出認知癥老人照顧服務流程,形成了養老服務工作的廣東標準、廣東特色,在服務理念及服務內容上走在國內一線城市前列。兩個地方標準將于2020年7月22日起實施。
《老年人照顧需求等級評定規范》根據評定劃分的7個等級,提出3類養老建議
《老年人照顧需求等級評定規范》(以下簡稱《規范》)共11部分,規定了老年人照顧需求等級評定的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總則、評估主體及要求、評估指標、評估實施、評定等級確定、評定等級結果應用、評定報告和爭議處理、評估質量監督和改進等內容,并明確了老年人照顧需求評估工作需堅持中立公正、客觀真實、科學規范以及嚴格保密四大原則,適用于在廣東省內開展的老年人照顧需求等級評定工作。
與行標及國內一線城市對比,《規范》的創新點體現在評估老年人照顧需求的指標維度全面覆蓋,促進居家和機構養老無縫銜接?!兑幏丁吩诰C合老年人能力、醫療照護、疾病狀況3個“主要參數”指標的基礎上,結合社會支持和養老意愿2個“背景參數”指標,并明確各指標評分標準,將老年人健康狀況等級劃分為7個等級。根據老年人照顧需求等級提出養老類型建議,其中:老年人照顧需求等級為0-2級宜安排為社區居家養老,3級宜安排為社區居家養老或機構養老,4-6級宜安排為機構養老。這將促進居家養老與機構養老的銜接與發展,為下一步服務環節提供了參考依據。
同時,《規范》明確了評估人員要求、評估流程、評估質量監督與改進等內容,保障評估過程公平規范、評估結果科學可靠。評估機構應為依法設立,且有評估力量的專業機構;評估員應具有執業(助理)醫師、執業護士、康復治療師、助理社會工作師、技師級養老護理員相應執業資格或職業水平評價證書。評估機構受理評估后,根據評估對象實際情況采取預約上門和到評估點兩種方式實施評估。評估員填寫老年人照顧需求等級評定報告并依據評估結果給出服務建議,經評估機構確認后出具給評估對象或其法定監護人。如評估對象及其法定監護人對評估結論有異議的,可申請復核評估,復核評估結論為本次評估的最終結論。
《養老機構認知癥老人照顧指南》組成跨專業團隊為老人提供個性化服務
《養老機構認知癥老人照顧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共10部分,規定了養老機構認知癥老人照顧的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總則、環境要求、設施設備要求、人員要求、服務內容及要求、個案管理、質量管理等內容,適用于在廣東省全日制養老機構認知癥老人照顧工作的開展。
《指南》的一大亮點體現在以全人照顧為理念,倡導跨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服務內容。《指南》遵循以人為本的全人照顧服務理念,鼓勵養老機構應本著安全防護、專業服務,協同參與、持續改善的基本原則為認知癥老人提供照顧服務。在人員要求方面,《指南》明確,服務人員配置應與服務和運營相適應,其中護理人員與認知癥老人配比不低于1:3;養老機構根據服務對象數量、服務功能定位等宜配備持有執業資格證書的醫生、護士、社會工作者、營養師、康復治療師等專業服務人員;服務人員應經過崗前培訓掌握認知癥相應的照護知識和技能,從業后應定期參加認知癥相關培訓,養老機構應定期對服務人員的照護技能進行監督及考核。在服務內容及要求方面,《指南》明確了生活照料、醫療護理、認知康復、社工服務、精神行為癥狀管理、膳食及營養服務、照護者關懷服務等內容;同時,充分考慮認知癥老人特殊性,重視適宜環境對認知癥老人的積極作用,鼓勵家屬和社會力量參與認知癥老人照護服務,為認知癥老人帶來支持和陪伴的精神力量,在服務理念及服務內容上走在國內一線城市前列。
《指南》提出認知癥老人照顧的個案管理,體現了廣東標準和廣東特色。《指南》明確個案管理的流程包括服務前評估、服務策劃、服務介入、定期重檢服務效果等環節,強調以滿足認知癥老人個性化需求為導向的服務,為養老機構認知癥老人照顧服務提供指引和參考依據?!吨改稀愤€建議對服務過程開展質量管理,提出應制定預防行動機制,及時識別服務過程中的風險,對風險和服務質量控制結果進行分析,制定改進措施,按時完成問題的整改并有成效,切實持續提升服務質量。(根據廣東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