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型”社會組織擠占社會資源,耗費行政管理成本,存在顯性和潛在風險,影響了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為做好專項整治工作,7月30日,遼寧省民政廳組織部分全省性社會組織業務主管單位負責人同步參加了民政部“僵尸型”社會組織專項整治行動動員部署電視電話會議,會前省民政廳事先梳理了全省性社會組織中的“三不”社會組織數量,會后立即分發給各業務主管單位進行確認。8月3日,廳黨組召開會議傳達民政部“僵尸型”社會組織專項整治行動動員部署視頻會議精神,審議了遼寧省貫徹落實意見,廳黨組書記、廳長方守義同志對全省“僵尸型”社會組織專項整治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8月5日,省民政廳印發了《全省開展“僵尸型”社會組織專項整治行動實施方案》,在全省啟動了專項整治工作。
一是明確了整治范圍和重點。本次整治對象為在全省各級民政部門依法登記的社會團體、基金會、民辦非企業單位。重點對連續不參加年檢、不開展業務活動、無法取得聯系的“僵尸型”社會組織進行清理整治。
二是明確了整治措施。對符合“三不”的社會組織將予以撤銷登記、吊銷登記證書、注銷登記、限期整改。
三是明確了實施步驟。整治工作從8月上旬開始,12月結束。分為工作部署、摸底自查、集中整治、工作總結4個階段。
四是明確了責任主體。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明確了業務主管單位和各級民政部門職責。對存在問題的社會組織,由業務主管單位提出整治意見,對涉及限期整改的,負責指導完成整改,并將整改結果報各級民政部門;涉及變更、撤銷、吊銷證書、注銷登記的,由業務主管單位履行法定職責后交由各級民政部門依法辦理,建立專項整治工作臺賬,掛圖作戰,逐個銷號。
五是明確了工作機制。省民政廳每周召開會議進行分析研判,每半月對各市、縣民政部門及全省性社會組織業務主管單位進行工作調度,并及時匯總工作情況上報民政部。
下一步,省民政廳將進一步密切與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有序推進整治工作。(根據遼寧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