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留守兒童是未成年人關愛保護中的一個熱點和重點。廣西壯族自治區賓陽縣通過購買服務與當地“代理媽媽”結對,成功幫扶1200多名留守兒童,為他們的健康成長鋪就一條充滿溫馨的陽光之路。
廣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常住人口5600多萬人,2018年外出農民工達912.4萬人,農村留守兒童31.4萬人,困境兒童37.8萬人。近年來,廣西各級民政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未成年人關愛保護體制機制創新,破解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最后一公里”難題,不斷推動未成年人關愛保護走向專業化。
政策引領 為社會力量參與提供綠色通道
2016年和2017年,廣西先后以自治區政府名義印發《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自治區民政廳和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鼓勵支持和廣泛吸納社會力量參與承接政府購買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服務的政策導向,為社會力量參與未保服務打開大門。
民政廳積極與財政部門溝通,及時調整修訂《政府購買服務指導目錄》,將“三留守”關愛幫扶隊伍建設和未成年人保護社工服務納入新增的服務指導目錄當中,使政府購買未保服務有規可依,有章可循。
在各項鼓勵政策的引領下,各級不斷加大政府購買未保服務的資金投入,2016年以來,累計投入購買服務資金6684萬元,引導社工機構和社工人才深入城鄉社區、學校和家庭開展專業服務。自治區本級財政近3年來累計投入1700萬元,用于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排查補助,從2018年起單獨設立政府購買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服務項目資金。今年還專門安排500萬元,用于全區20個深度貧困縣開展政府購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服務,全力助推脫貧攻堅。與此同時,各地民政部門用好用足政策,累計使用中央流浪乞討結余資金3487萬元,投入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工作,切實提高了中央專項資金的使用效益。
搶抓機遇 培育政府購買未保服務專門隊伍
近年來,廣西各級民政部門搶抓各種機遇,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培育未成年人關愛保護專門隊伍,逐步形成“專家團隊+專業社工+兒童福利督導員+志愿者骨干”的關愛保護人才隊伍結構。
2017年,搶抓自治區實施“美麗廣西?宜居鄉村”服務惠民專項行動的機遇,建立村級兒童福利督導員制度,在全區14273個行政村配備了村級兒童福利督導員15776名,落實兒童福利督導員每人每月100元的經費補貼。柳州市民政部門爭取市政府出臺《柳州市優秀社會工作人才培養實施辦法》,將優秀社會工作人才納入《柳州市加快新時代人才集聚若干措施》的人才扶持政策中。
各地通過承接服務的專業社工組織,指導兒童福利督導員、志愿者骨干掌握和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手段,開展專業服務、社區活動、小組工作和個案工作,提升關愛保護服務的專業意識和能力。專業社工組織在項目實施中,將兒童福利督導員和志愿者骨干納入項目執行團隊,三者形成良性互動關系。
典型引領 提升政府購買未保服務專業化水平
近年來,廣西積極適應兒童保護工作在新形勢下的新變化和新需求,推動市、縣兩級民政部門救助管理機構轉型升級,掛牌成立未成年人保護中心,鄉鎮(街道)成立未成年人保護站,村(居)委會成立“兒童之家”。目前,全區14個設區市全部掛牌成立未成年人保護中心,成立縣級未成年人保護中心96個,鄉鎮未成年人保護站1106個。
各級民政部門本著“邊試點、邊總結”的原則,依托“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未成年人保護網絡大膽探索,逐步形成以柳州、桂林等為代表、符合當地特點的購買模式。如市級統一購買向各縣區覆蓋的“柳州模式”,具備服務內容標準化、服務流程規范化、服務水平專業化、服務評估標準統一的特點;崇左市采取市級購買+縣區單獨購買相結合的購買模式,對流動兒童和涉外婚姻家庭困境兒童較多的邊境縣市,由市民政局統一購買服務,其他縣區則自行購買,由市里監督和指導,體現主次分明、有合有分的特點等。
各級民政部門和未保中心積極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為駐點社工站提供辦公場所和必要的保障條件,建立個案多方會商制度,指導本轄區社區、村委會配合社工站共同開展未保工作。截至目前,全區已有10個設區市和62個縣(市、區)開展了政府購買未保服務工作。2016年以來,全區實施政府購買未保服務項目累計達110多個,承接民政部門政府購買未保服務的社會組織47個,參與專業社會工作者300多人,志愿服務 2.7萬人次,開展公益活動3000多場次,個案服務 2500多例,服務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 超過8萬人次,政府主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三位一體”未成年人關愛保護服務網絡正在不斷織密。(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