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始終將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作為重要政治任務,牢牢抓在手上。沈瑩副省長召開專題會議,專門聽取困難群眾救助幫扶情況和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措施匯報,安排部署工作任務。根據疫情形勢發展,省民政召開2次全省民政系統疫情防控視頻調度會,高效統籌各地民政部門推進困難群體救助保障和幫扶關愛工作,確保各項救助資金及時足額落實到位。
一是深入細致排查堅決杜絕“漏保漏救”等問題發生。各地根據本地疫情防控形勢,采取合理有效方式開展排查,重點掌握分散供養對象、低保對象中的重病患者、重殘人員、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基本生活狀況,通過微信排查、電話排查、入戶排查相結合的方式,將排查覆蓋至低保、特困和低收入、困難職工、困難殘疾人、重度殘疾人和已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等各類群體,杜絕因封閉管理等原因出現“漏保漏救”問題。各地民政與衛健部門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即時交換、比對確診(無癥狀感染者)病例信息,對確診(無癥狀感染者)病例中的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收入家庭等社會救助對象,及時給予臨時救助,實施基本生活兜底救助。綏化市已累計排查社會救助保障對象19.7萬人,救助困難群眾130人,發放社會救助資金3.98萬元。哈爾濱市扎實開展特殊困難群眾摸排,全面掌握全市中高風險區域1.38萬名救助對象的基本生活情況,對其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殘疾人和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難群眾進行重點排查,全部落實“一對一”包保責任制,確保救助及時、照護到位。伊春、鶴崗、雞西等地加大救助政策宣傳,積極發揮村(居)委會、社區工作者以及志愿者的作用,積極開展社會救助政策宣傳。
二是統籌救助資源全面保障困難群眾節日期間基本生活。認真貫徹落實國辦《關于進一步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有關工作的通知》精神,牽頭起草貫徹落實意見,發改、財政、住建等13個部門均立足自身職能落實了工作任務,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印發。各地通過組織專項行動、加發低保金等方式確保困難群眾節日基本生活。哈爾濱市財政籌集資金490萬元,為城市低保、低收入家庭發放“兩節補助”,3.9萬困難群眾感受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綏化市望奎縣全力做好隔離群眾返鄉安置,在為困難群眾發放米面油等食品和日用品、防控物資基礎上,對符合社會救助條件困難群眾全部納入低保。牡丹江市開展元旦春節期間社會救助“暖心行動”,及時掌握困難老年人、孤困兒童、農村留守婦女和兒童等特殊困難群體生活狀況、各項救助政策落實情況、資金發放情況及困難家庭的急難問題,及時予以臨時救助。大慶市籌集資金184萬元,按照城市低保、城市低收入和城市特困人員每人300元標準,農村低保、農村低收入和農村特困人員每人200元標準發放救助金,惠及9500余人。
三是認真研究部署扎實落實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措施。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省“兩辦”部署,認真落實民政系統服務保障措施。做好孤兒和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保護工作。加強空巢老人、留守兒童這兩類群體的定期探訪;落實救助保障政策,為受疫情影響的困難老年人提供包括生活照料在內的各種服務;優化簡化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孤兒和其他困境兒童認定審核審批程序,要求做到當月申請、當月審批、當月發放生活保障金;強化家庭監護指導,明確要求外出務工人員要確定一名符合條件的照護人代為照護留守兒童。確保社會救助各項政策落實到位。將低保、特困供養、殘疾人兩項補貼、高齡津貼、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等救助保障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困難群眾手中,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適當向困難群眾發放節日補助或臨時生活補助;加大低收入家庭認定力度,對符合條件的及時給予社會救助;對就地過年的外省人員,符合條件的由留居地及時給予臨時救助,對本省內留居外市、縣過年的人員,符合條件的可在留居地或戶籍地落實臨時救助政策。做好各類特殊困難群體救助幫扶,做好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加強街面巡查,開展主動救助,做好在站和托養機構救助對象生活安排;做好民政精神衛生福利機構在院患者和工作人員等特殊群體幫扶關愛,做到妥善照顧、服務到位;及時足額發放殘疾人“兩項補貼”。積極幫助機構平穩有序運行。與財政廳積極協調,準備春節前給予民政福利機構和民辦養老機構發放疫情防控、生活物資補貼,幫助機構渡難關,確保不能回家的服務對象和工作人員過好年。據了解,鶴崗市籌集資金50萬元,對假期不返鶴過年的近500名低保家庭大學生和其他困難群眾發放節日生活補助。
四是動員各方力量廣泛開展走訪慰問和關心關愛活動。第一時間向全省社會工作者和志愿者發出倡議書,動員他們為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困難群體提供支持性服務,運用電話、短信、微信等形式,進行抗疫宣傳和提供心理援助。哈爾濱市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困難群眾關愛服務活動。道里區協調區慈善會,為350戶低保A類家庭每戶發放600元節日慰問金,共計發放慰問金21萬元。道外區組織主題幫扶活動,為2623戶重殘人員和22名無人照料的低保人員,通過送貨上門的方式,發放價值50余萬元的生活必需品和防疫物資。黑河市對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重點困難戶,及時開展走訪慰問工作,探訪慰問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收入家庭493人,向困難群眾發放各類生活物品累計2.38萬元,發放慰問金12.75萬元。大興安嶺對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重點困難戶,及時開展走訪慰問工作,截至1月27日,累計探訪慰問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低收入家庭838人,向困難群眾發放各類生活物品10萬元,發放慰問金23萬元。
五是完善疫情期間困難群眾訴求快速響應機制。省、市、縣、鄉民政部門全面公開社會救助求助電話,及時受理反饋困難群眾求助請求和投訴舉報,方便困難群眾咨詢政策、申請救助。暢通疫情期間救助渠道,簡化救助流程,提高疫情期間救助的時效性。跟進臨時救助,解決疫情期間困難群眾的急難性困難。加強防疫宣傳,確保各項救助工作安全有序開展。哈爾濱市在市政府網站、公眾號平臺公開市、區(縣市)社會救助服務電話,安排專人值守,在線受理救助申請、解答群眾咨詢。齊齊哈爾市各縣(市、區)組織街道民政助理、網格員等,通過全覆蓋巡查,加大困難群眾的排查救助力度,采取“特事特辦、急事急辦、一事一議”等方式對困難群眾實施救助,適當優化簡化審核審批程序,探索審核審批全流程網上辦理。綏化市全面落實社會救助“四不見面”審批程序,加強對分散特困人員的照護,確保廣大群眾在基本生活受到影響后能夠第一時間得到應有保障。大慶、雞西、七臺河市暢通疫情期間救助渠道,優化救助申請流程,指導各縣(區)民政部門采取電話辦、幫辦代辦等“不見面”服務方式開展社會救助業務辦理,先救助后補辦手續,對于必要的申請材料可在風險等級降低后補充提供。(根據黑龍江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