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上午,江蘇省民政廳召開全省社會救助工作視頻會議。會議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和全國民政會議部署要求,總結2019年全省社會救助工作,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對社會救助工作的影響,研究部署2020年工作任務。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戚錫生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議指出,2019年,全省各級民政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總體要求,進一步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各項工作任務全面完成。一是救助網底兜得更牢。強化社會救助與扶貧開發在政策、標準、對象、信息等方面的銜接,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55.1萬農村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實現脫貧,其中67%納入社會救助兜底。二是救助對象更加精準。深入開展農村低保專項治理,加大信息核對力度,救助對象準確率大幅提升。三是改革成果更加豐碩。全面推開溫情救助改革,部署開展創新實踐活動,完成全國綜合改革試點評估驗收工作。四是救助方式更有溫度。疫情防控期間社會救助工作有力有情,特困供養照料護理服務能力穩步提升,物價補貼機制啟動更加及時。
會議強調,進入新時代,面對社會主要矛盾的轉變,面對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需要準確把握時代特征和江蘇發展階段,趁勢而為,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做好社會救助工作的使命感、責任感、緊迫感。
會議明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之年,要突出抓好幾項重點工作。一是強化保障抓兜底,深入落實省兩辦《關于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做好因疫致困群眾的救助;健全完善監測預警機制,摸清易返貧戶、易致貧戶、兩驟戶、潛在救助對象等四類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狀況,將符合條件的納入兜底保障范圍;強化“單人保”、分散供養人員的照料服務、臨時救助等政策執行,落細落實兜底保障政策;按照工作要點要求,進一步提高救助標準。二是完善政策抓規范。繼續修訂低保工作規程,為基層提供操作遵循;完善特困人員認定辦法,穩妥推進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全面落實分散供養照料護理協議;規范低保申請審核審批的行政文書,解決部分地區低保管理中不規范問題。三是健全機制抓精準。持續加大核對力度,開展好第三輪低保對象全量核對工作;深入開展低保專項治理,整治低保、特困人員供養、臨時救助等政策落實不到位問題;做好高質量發展“精準救助率”考核工作,以考核為抓手促進工作質量提升。四是聚焦改革抓創新。制定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實施意見,推動社會救助改革取得成效;持續深化溫情救助改革,進一步提升困難群眾獲得感;繼續開展社會救助創新實踐活動,努力形成新的一批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創新成果;化危機為契機,推動管理服務創新,提升救助工作效益。五是謀劃長遠抓探索。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長效機制,著力構建涵蓋低保、特困人員供養、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家庭在內的分層分類的大救助體系;謀劃好“十四五”社會救助發展規劃,加快推動社會救助立法進程。
會議要求,各地民政部門要以翻篇歸零的心態重新出發,緊盯目標,按照“目標要更高、作風要更硬、能力要更強、手段要更新”的要求,抓好落實,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奮力開啟全省社會救助工作新局面。
會上,蘇州市、南通市、鹽城市、鎮江市、泰州市、江陰市民政部門作了交流發言。各設區市、縣(市、區)民政局分管負責人及社會救助處(科)室、核對中心工作人員在各地分會場參加會議。(根據江蘇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