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落實民政部《關于開展婚俗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大力推進婚姻領域移風易俗,確定了12個省級、6個市級婚俗改革試點縣(市、區),推進試點工作“全省覆蓋”“全面鋪開”。婚事新辦、文明節儉、反對浪費的社會風尚得到各界普遍認同,婚俗改革試點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加強頂層設計,做到“三個納入”,確保認識到位
一是納入重大決策部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多次批示婚俗改革工作,將婚俗改革作為鄉村振興、鄉風文明行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重要工作內容。省級建立農村移風易俗聯席會議制度,定期通報情況、查擺問題、研究解決、總結部署。
二是納入黨委政府中心工作。試點地區積極爭取黨委、政府的重視支持,建立了黨委領導、政府牽頭、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堅持有組織、有陣地、有制度、有隊伍、有活動、有成效的“六有”標準,凝聚起深化婚俗改革的強大合力。
三是納入重點工作考核。將婚俗改革工作納入鄉村振興考核指標予以推進,充分發揮考評“指揮棒”作用。
二、加強輿論引導,打造“三個陣地”,確保宣傳到位
一是打造婚姻登記機關宣傳陣地。發揮婚姻登記機關主陣地的作用,注重營造婚姻文化氛圍,不斷創新服務理念,推動婚俗改革。各婚姻登記場所張貼婚姻文化的宣傳箴言、海報,在候登大廳滾動播放婚姻家庭法律政策、新婚輔導、婚事新辦簡辦等宣傳片,通過宣傳欄、視頻、免費贈閱等方式,廣泛宣傳婚姻法規、婚前輔導教育等內容,積極營造婚姻文化氛圍。在縣級婚姻登記機關普遍設立婚姻文化墻、頒證大廳和婚姻家庭輔導室,積極開展頒證、婚前輔導和公益集體婚禮等活動,教育引導當事人樹立正確家庭觀。
二是打造村(居)基層宣傳陣地。加強紅白理事會建設,推動村規民約制定,指導各地將婚事新辦、抵制高價彩禮等內容寫進村規民約中。實行喜事辦理全程跟蹤服務機制,落實好事前告知、事中監督、違規提醒的程序,通過源頭管理和全程跟蹤,解決婚俗整治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問題。在顯要位置設立鄉風民俗“紅黑榜”,對善行義舉、新風正氣上“紅榜”,讓群眾學習群眾;對違反鄉規民約的失德現象上“黑榜”,接受群眾評議和批評。
三是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宣傳陣地。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平臺,全面開展移風易俗大宣講大討論活動,廣泛組織三句半、戲曲、舞蹈、小品、文明鄉風七字歌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真正把群眾發動起來、參與起來、組織起來、行動起來,把活動過程變成宣傳宣講、統一思想的過程,變成教育引導、動員參與的過程,變成征求意見、匯聚民智的過程,讓婚俗改革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全省共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萬余個。
三、加強教育管理,注重“三個人群”,確保落實到位
一是注重“黨員干部”這個關鍵人群。切實發揮“頭雁”效應,強化紀律約束和教育引導,明確各級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帶頭示范引領,嚴格執行“兩報告一承諾”制度,自覺抵制婚嫁陋習和高價彩禮,加強對子女、親屬的教育引導,影響和帶動身邊群眾參與婚俗改革。
二是注重“未婚青年”這個主體人群。聯合出臺《深化全省青年婚戀交友工作的實施方案》,緊扣青年這個婚戀主體人群,開展形式多樣的相親交友活動。積極舉辦千人相親大會、集體定親大會、集體頒證、集體婚禮等婚俗新風活動,滿足青年個性需求,引導適齡青年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崇尚零彩禮或低彩禮婚嫁觀。創新實施“線上線下兩結合”工作舉措,推進“贛鄱青年”云平臺青年婚戀交友專欄建設,豐富婚戀咨詢、婚戀講堂、信息發布、活動報名、政策解讀等功能,打造青年婚戀交友“一站式”服務平臺。
三是注重“職業媒婆”這個從業人群。加強職業媒婆培訓教育和監督管理,定期開展普法宣傳、座談會,教育引導媒婆自覺參與抵制高價彩禮、自覺降低婚姻介紹費。為防止媒婆惡意抽取媒禮提成而推波助瀾導致高價彩禮情況,成立“紅娘”協會,制定媒婆公約,明確了每對新人“紅娘”不超過2人,媒禮每人每樁控制在1000元以內。對參與買賣婚姻、騙婚騙財、教唆未到法定結婚年齡的男女舉辦婚禮、非法同居的媒婆,依法依規開展嚴厲打擊,防止高價彩禮、相互攀比等不良風氣蔓延,讓婚事中的人情支出負擔明顯減輕,使廣大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根據江西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