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青海省民政廳全面落實黨中央、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為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了民政力量。截至9月底,全省共有城市低保對象6.25萬人、農村低保對象30.88萬人,特困供養對象1.74萬人,臨時救助對象 34.6萬人,支出各類救助補助資金21.72億元,民生兜底保障網進一步扎牢,困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提高城鄉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標準。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持續提高困難群眾救助保障標準,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640元/月和4800元/年;特困供養對象基本生活標準達到11520元/年,輕度、中度、重度護理標準分別達到340元/月、510元/月和850元/月;臨時救助上限達到38400元。
扎實開展疫情期間困難群眾救助保障工作。及時分析研判形勢,不斷調整完善政策措施,先后以民政部門和疫情防控指揮部名義下發8份政策文件,指導全省各級民政部門創新工作方式方法,優化社會救助工作核準程序,加大困難群眾臨時救助力度,暢通救助服務渠道,用足用活兜底保障各項政策措施,堅決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疫情期間累計發放社會救助資金9.53億元,惠及困難群眾165.6萬人(次),分別較上年同期增長145%和209%。
健全完善兜底保障政策體系。以滿足困難群眾不同生活需求為工作目標,強化政策支撐,會同相關部門下發了《低收入貧困家庭認定辦法》《關于進一步做好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和《進一步強化社會救助兜底保障規范低收入居民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工作的意見》等文件,進一步拓展保障范圍,優化審核審批程序,健全救助政策體系,切實提升兜底保障水平。
做實做細兜底脫貧各項工作。堅決扛起民政部門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政治責任,以全省脫貧攻堅兜底保障電視電話和兜底脫貧推進會議精神為指導,健全貧困人口基本生活監測機制,切實強化掛牌督戰工作,全面落實兜底保障各項政策措施,積極鞏固脫貧成果,實現了貧困人口“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工作目標,全省形成了以《2020年青海省社會救助脫貧攻堅兜底保障行動實施方案》為主的“1+3+n”社會救助兜底脫貧工作格局。1-9月份全省累計退出農村低保對象2.08萬人,新納入農村低保對象3.57萬人。
深化社會救助“放管服”改革。進一步擴大城鄉低保審批權限下放改革試點范圍,全省29個縣區確定為試點地區,積極探索審批和監督低保的實現路徑、重點內容和保障措施;投資29萬元開發了社會救助申請人臉識別系統和救助申請APP,實現了困難群眾由“最多跑一次”向“一次都不跑”轉變;建立臨時救助審批同步機制,進一步提高救助時效性,防止沖擊社會道德底線事件發生。(根據青海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