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地方動態 > 正文

遼寧省民政廳“出實招” 創新體制機制 優化民生保障

時間:2020-12-03   瀏覽量:128 次  來源:遼寧省民政廳
【字體:    打印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以及關于民生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9月28日省委常委會會議精神,遼寧省廳研究制定了《省民政廳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營商環境具體措施》,形成了任務清單,下發各市民政局、廳機關各處室及省民政事務服務中心。

省民政廳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營商環境措施

一、提升民政大數據治理服務能力 

1.加快推進省級民政服務管理平臺(金民工程)建設。2021年底建成一期工程并正式運轉,“十四五”末期全省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業務協同,實現省、市、縣(市、區)鄉鎮(街道)、社區(村)民政業務經辦一體化、公共服務便捷化、服務能力開放化,更加便捷、高效地服務群眾和企業。 

2.大力推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社會組織成立、變更、注銷登記和章程核準、公開募捐資格審核、慈善組織認定等事項進駐省政務服務中心實行網辦;社會組織成立登記由60日壓縮到30個工作日,變更登記、注銷登記、章程核準、公開募捐資格審核、慈善組織認定由20個工作日壓縮到10個工作日;社會組織網上申請事項辦結后,群眾最多跑一次,到現場取法人登記證書,如果申請郵寄服務,可實現“零跑動”。 

二、推動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 

3.減輕社會組織審計負擔。從2020年10月1日起,對全省性社會組織法人離任審計、注銷清算審計不再要求社會組織提供審計報告,由省民政廳委托注冊會計師事務所進行審計,并承擔審計費用。 

4.降低社會組織登記門檻。從2021年起,對申請成立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實行直接登記,不再需要有業務主管單位,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多元主體。 

5.培育扶持社區社會組織。重點培育為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和弱勢群體服務、有利于維護社區平安穩定、公益慈善類和文化體育類社區社會組織,支持社會組織積極參與基層治理和社會服務。 

三、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 

6.建立困難群眾主動發現機制。將社會救助融入網格化社區治理,將走訪、發現需要救助的困難群眾列為村(社區)組織重要工作內容,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不斷提升社會救助經辦服務能力,各級民政部門開通社會救助服務熱線,主動接受社會和群眾的咨詢、監督和舉報,確保各類困難群眾及時得到幫扶和救助。 

7.適度擴大救助政策覆蓋面。將保障范圍逐步擴大到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貧困家庭。對家庭人均收入為3倍、5倍低保標準以內的家庭中的重殘人員和重病患者實施低保“單人保”救助,殘疾等級由一、二級重度殘疾擴寬到三級智力、精神殘疾;對家庭人均收入高于當地低保標準,但低于低保標準1.5-2倍,且家庭財產符合當地低保對象財產認定條件的家庭確認為低收入家庭,按規定給予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社會救助;對家庭成員因病支出的合規醫療費用等剛性支出,可在家庭收入中核減,并按照核減后的家庭收入進行低保對象、低收入家庭確認;對受疫情影響無法返崗復工、連續三個月無收入來源,生活困難且失業保險政策無法覆蓋的農民工、困難職工等未參保失業人員,未納入低保范圍的,經本人申請,由經常居住地發放一次性臨時救助金。 

8.簡化優化審核確認程序。對沒有較大爭議的社會救助申請家庭,取消民主評議環節,直接進入對象確認程序;將審核、確認兩次公示簡化為一次公示,縮短申辦時限,確保困難群眾得到及時救助;取消申請人提供可以通過國家和地方政府服務平臺查詢的相關證明材料;對家庭成員長期失聯、核查要件不全、勞動能力或殘疾等級無法鑒定等特殊情況,經申請人簽署承諾并通過鄉鎮(街道)集體研究決定后,可實事求是認定家庭經濟狀況。 

四、提高社區治理能力和為民服務水平 

9.擴大社區服務供給。推動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建設,促進社區服務設施高效運行。引導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志愿服務組織等進入城鄉社區,提供專業化、特色化、個性化服務。深入推動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等“聯動”發展,對居民提出的需求,由社區負責整合、設計服務項目,由社會組織承接項目,由社區志愿者、社會工作者等社會力量具體實施,不斷提高社區服務能力,初步形成能夠及時回應居民需求的社區服務模式,推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五、全方位優化區劃地名管理與服務 

10.健全完善行政區劃政策體系。出臺《遼寧省行政區劃變更申報審核審批程序規定》,制定《鎮設立標準》《街道設立標準》,提升優勢地區帶動發展和集聚人口的能力,為推動形成優勢互補的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布局創造條件,支持全省經濟社會發展。 

11.提高地名公共服務水平。開展地名規范化建設,充分利用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實時更新完善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中遼寧地名數據,編纂出版《遼寧省標準地名圖集》《遼寧省政區圖》《遼寧省標準地名詞典》《遼寧省標準地名錄》《遼寧省標準地名志》,為社會提供更加準確、便捷的地名導向和信息服務。 

六、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 

12.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實行備案管理;落實落細扶持民辦養老機構發展的床位建設補貼、運營補貼、綜合責任險補貼、人才獎勵補貼、稅費減免等各項優惠政策,充分調動社會力量投資興辦養老服務業的積極性;建立養老機構綜合監管制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持續提高服務質量,讓老年人在養老機構中生活得安心、靜心、舒心。 

13.織密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幸福網。深入開展省級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大力推進示范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重點在街道層面建設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中心),在社區層面建設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或日間照料中心,依托這些機構的設施和人力資源請老年人走出家門開展日托、全托、文化娛樂、老年用品推廣等綜合服務,也可以派出隊伍到老人家中提供助餐、助浴、助潔、助醫、助行、助急等服務,滿足老年人養老不離家的服務需求。 

七、放寬兒童福利保障政策 

14.“一事一議”強化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全面實施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政策,將父母雙方均符合或一方死亡、失蹤,另一方符合重殘、重病、服刑在押、強制隔離戒毒、被執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措施、失聯情形之一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全部納入保障體系;針對跨國非婚生育等情形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采取 “一事一議”方式,按照監護人提出申請、村(居)委員會出具證明、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查驗核實、縣級民政部門審核確認的程序,不落一人,全部保障到位。 

15.簡化孤棄兒童入住兒童福利機構條件。遵循兒童利益最大化原則,對沒有戶口的棄嬰、流浪乞討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先接收入住福利機構,后辦理落戶手續;對患有疾病的,先救治后入住福利機構。 

八、提高婚姻便民服務水平 

16.拓展婚姻登記網上預約渠道。在遼事通APP和省民政廳網站增設婚姻登記網上預約窗口,進一步優化預約功能,與省政府一體化平臺對接,群眾可通過手機和電腦客戶端實現預約登記,按照預約時間到婚姻登記機關辦理業務,最大限度方便群眾辦事,提高辦事效率,節約群眾時間,提升群眾滿意度。 

九、更好滿足群眾殯葬需求 

17.提高基本殯葬服務供給能力。加強殯儀館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對設施陳舊或不足的縣(市、區)殯儀館進行新建和改擴建,對已達到強制報廢年限和不符合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的火化設備進行更新改造,不斷提升殯葬服務機構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推行惠民殯葬政策,減輕群眾喪葬負擔,免除符合條件的低保對象等特殊群體基本喪葬服務費用。 

18.深入推進村級公益性公墓建設。由縣(市)和涉農區編制村級公益性公墓建設規劃,與區域總體規劃、國土空間規劃、村莊規劃銜接,省級福彩公益金對每個新建項目補助10萬元,免費或低償為村民提供骨灰(遺骨)安葬服務,辦好逝者“身后事”,保障群眾“逝有所安”。(根據遼寧省民政廳信息整理)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