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河南省民政廳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強總理視察河南講話精神,始終把困難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精心部署城鄉低保、特困人員、流浪乞討人員、孤兒、重度殘疾人等困難群體生活保障工作,織密扎牢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網,確保困難群眾溫暖過冬、幸福過年。
一是應保盡保,足額發放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資金。充分發揮社會救助兜底保障作用,不折不扣落實各項救助政策,深入開展摸底排查,全面掌握冬春季節困難群眾生活狀況,尤其是受疫情影響的生活困難家庭狀況,對無法外出務工、經營、就業,導致收入下降、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城鄉居民,凡符合低保條件的全部納入低保范圍。省民政廳積極爭取2020年中央和省級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16.5億元,將低保、特困提標列入全省重點民生實事,加強對資金發放的監督檢查,通過全省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監控系統,動態監控掌握各地總體資金撥付情況,確保各類民政救助資金按時足額發放到困難群眾手中。
二是應救盡救,發揮臨時救助“救急難”作用。對遭遇意外傷害、罹患重大疾病、受疫情影響等突發性、緊急性困難的群眾,指導各地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加大臨時救助力度,統一城鄉臨時救助標準,進一步優化規范審核審批程序,發揮臨時救助應急、過渡、銜接、補充的作用。完善“一門受理、協同辦理”工作機制,在鄉鎮政府服務大廳和便民服務站設立社會救助窗口,統一受理困難群眾救助申請,解決困難群眾遇到的突發性、臨時性困難。截至目前,發放臨時救助金1.8億元,救助20萬人次。
三是應助盡助,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針對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工作,指導各地加強工作力量,今年11月中旬至明年3月中旬在全省范圍內部署開展冬季救助行動。強化“互聯網+”尋親服務,及時通過多種媒介發布尋親信息,幫助走失的流浪乞討人員回歸家庭。在流浪乞討人員、外來務工人員集中活動區域,增設開放式臨時救助點或臨時避寒場所,設置明顯標志,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公益短信、官方微博等多種方式宣傳“開放式救助”、“臨時避寒場所”等寒冬救助措施,勸導、引導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到救助站求助避寒,確保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有飯吃、有衣穿、有場所避寒,堅決杜絕發生陷入困境、居無定所、流浪街頭困難群眾凍死凍傷等沖擊社會道德底線的事件。截至目前,已救助流浪乞討人員2.3萬人次。同時,加強對托養機構照料服務情況的監督檢查,結合冬季氣候寒冷的情況和救助管理服務工作的特殊要求,每個月對托養機構開展安全隱患和生活照料排查,確保流浪乞討人員安全過冬、溫暖過冬。
四是安全至上,持續強化民政服務機構安全管理。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工作的批示指示精神,認真履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安全生產責任制,以“民政服務機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為契機,9月、10月、11月、12月,省民政廳先后開展民政服務機構安全管理月、“119”消防宣傳月、民政服務機構安全風險防控行動、冬春火災防控專項整治行動,由廳級領導干部帶隊,深入各地民政服務機構抽查暗訪。各地民政部門通過機構自查、交叉互查、省市抽查等方式,全面排查整治民政服務機構安全隱患,做到全覆蓋、無死角,確保機構內民政服務對象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
五是改造提升,確保特困供養老年人溫暖過冬。2018年至2020年期間,全省投入省級彩票公益金3.4億元,實施了敬老院安全、清潔、溫暖、文化、醫療康復“五大工程”,為全省敬老院配備了煙感報警、視頻監控、智慧用電監管、冷暖空調、冰柜等14類18000多件設施設備。2020年下達資金6425萬元,支持各地配備康復床和護理設備,確保特困老人溫暖過冬。 完善細化特困人員照料護理標準,切實解決特困供養護理人員的生活保障問題。加強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照料服務,督促照料服務人員認真履行委托照料服務協議,全面落實各項照料服務,照顧好特困人員日常生活。
六是慎終如始,馳而不息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加強冬春季民政服務機構的疫情監測預警工作,嚴格執行出入登記檢測、每日體溫觀察、食品衛生管理等防疫措施,強化機構內衛生清掃消毒全覆蓋,嚴防疫情在機構內的發生和擴展。加強健康科學知識宣傳教育,提倡人群聚集活動和密閉場所佩戴口罩、勤洗手、公筷制、分餐制、咳嗽和打噴嚏時注意遮攔等良好衛生習慣。認真抓好救助工作,暢通救助申請“綠色通道”,優化救助申請辦理程序,及時提供辦理低保、臨時救助等服務幫助,將受疫情影響符合條件困難群眾及時納入救助范圍。持續深化社會救助“放管服”改革,將低保、特困人員、小額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審批權限下放至鄉鎮(街道),下沉救助資源,方便困難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根據河南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