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幸福社區”服務質量星級評價指標》《“幸福社區”服務質量星級評定規范》(以下簡稱兩項標準)順利獲批發布。兩項標準的發布,填補了江西省社區治理與服務標準領域的空白,將為江西省“幸福社區”星級創評提供直接依據,為建立健全社區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奠定堅實基礎。
兩項標準堅持定性與定量結合,充分兼顧前瞻性和可行性,既對國家有關社區治理與服務要求進行了細化優化,又緊貼全省實際,對社區治理服務進行系統、科學謀篇布局,明確了組織領導、綜合平臺、人才隊伍、服務供給、治理機制、居民自治六大目標,并細化為32項、75小項,對全省城市社區進行整體打造提升。
為補齊社區治理服務短板,在標準研制過程中,聚焦社區工作重點難點,緊盯關鍵領域,科學設置指標,推動基層破解治理難題。突出治理方式和手段創新,提出對社區現有服務場所設施整合盤活,鼓勵探索自主運營或委托社會組織運營等方式,實現社區場所陣地和各項資源充分利用;突出多元參與,統籌各類隊伍,明確社區工作者、網格員、社區報到黨員、志愿者、居民群眾等治理主體作用及職責,彌補社區力量不足;突出機制創新,推進“五社聯動”、促進社區積極聯動社工、社會組織等專業力量和慈善資源;創新供給側改革,建立居民需求、服務資源、民生項目“三項清單”制度,促進社區及時回應群眾訴求、社區服務精準匹配居民需求。通過補短板、強弱項,促進社區硬件建設和軟件服務雙向提升、雙輪驅動。
此外,為推動社區進一步聚焦和優化居民服務,標準在服務供給、居民協商、社區營造等方面設置重點加強項,鼓勵社區圍繞弱勢群體的特殊需求和普通居民的共性需求,不斷強化社區服務,深化協商自治,激發社區活力,創建特色服務品牌,推動形成“一社區一特色”。
江西省民政廳將組織各地對照標準,梳理盤點本地社區治理服務的優勢與短板,開展“幸福社區”星級創建,強化標準落地實施。通過規范化建設、精細化服務、等級化評定,力爭通過五年時間,推動全省一半以上的社區打造成為有實績、有亮點、高品質的“幸福社區”,加快全省城市社區建設和服務質量提檔升級,夯實“幸福江西”的基層基礎。(根據江西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