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地方動態 > 正文

寧夏民政系統強化社會救助 全力保民生

時間:2022-09-21   瀏覽量:128 次  來源: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
【字體:    打印

今年以來,寧夏民政系統不斷創優社會救助政策措施,持續拓展社會救助“兜”的深度和廣度,全力保障基本民生。截至目前,共下撥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29.2億元。其中,城市低保標準由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65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每人每年4560元提高到5520元,機構內養育孤兒和散居孤兒發放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1500元、1000元,全區受益群眾50余萬人;支出救助資金13.02億元,惠及全區39.34萬城鄉低保戶、9676名特困供養對象;支出救助資金8925.16萬元,實施臨時救助53625人次。

一是“制度+幫扶”夯實民生保障基礎。修訂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實施意見和低保審核確認、特困人員認定、低保邊緣家庭認定3個辦法,提請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印發《做好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的若干措施》,制定6類20條舉措。印發《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做好困難群眾兜底保障工作實施方案》、《進一步做好當前疫情防控嚴峻形勢下社會救助工作的緊急通知》,落實“低保剛性支出扣減、單人保、漸退期”等政策,上浮臨時救助標準20%。“黨建+救助”“物質+服務”“幫扶+評估”等多元救助試點實現縣(區)全覆蓋。

二是“增資+提標”聚力提升民生福祉。爭取民政部下達寧夏中央財政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24.1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3.78億元。聯合自治區財政廳下達補助資金29.2億元,開展取暖救助、臨時救助和節日走訪慰問活動,累計發放救助資金和補貼2.6億余元。提高低保和孤兒養育津貼標準,納入民生實事強力推進。率先在全國實現殘疾人“兩項補貼”審批權限下放鄉鎮省域全覆蓋,為20.6萬殘疾人、困境兒童發放補貼資金1.52億元。自6月起,為全區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供養人員,按照每人600元的標準增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每人每月發放200元,連續發放3個月,共計2.4億元。

三是“監測+預警”完善主動發現機制。定期與自治區相關部門進行數據共享比對,將脫貧不穩定人口、邊緣易返貧致貧人口及突發困難人口等共計5.67萬人,納入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范圍。健全縣、鄉、村三級社會救助主動發現工作網絡,全區22個縣(區)全部設立社會救助管理機構,242個鄉鎮(街道)設立民生服務中心,2217個行政村設立社會救助協理員,為線下入戶走訪摸排打下堅實基礎。將“社會救助管理信息系統”改造升級為“低收入管理信息系統”,建成包含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養、臨時救助、高齡低收入老年人和低保邊緣家庭信息在內的五個分系統。截止8月底,初步建立包括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特困供養對象、低保邊緣人口、支出型困難人口等低收入人口數據庫,共計97.56萬人。

四是“救助+就業”傾心關愛特殊群體。印發《自治區民政廳關于引導行業協會商會為企業紓困解難的通知》,制定9條措施,發揮行業專業優勢,服務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安排資金2743萬元,建設社會組織孵化基地4個,實施公益創投、社團治理能力提升等項目130個。聯合自治區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就業工作10條措施,引導高校畢業生扎根基層、增強本領。引導自治區、市級慈善總會籌資115萬元,為銀川市和吳忠市轄區2500戶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送去慰問品,為紅寺堡區2050名困境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捐贈“書香閱讀包”,走訪慰問銀川市低收入家庭1200戶。接續安排各類政府購買服務資金4500萬元,為低保、特困、困境兒童等10類困難群體,提供專業化服務。(根據寧夏回族自治區民政廳信息整理)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