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中心  >  地方動態 > 正文

內蒙古亮出養老服務“民生賬單”

時間:2023-02-15   瀏覽量:128 次  來源: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
【字體:    打印

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以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為目標,組織實施“養老服務質量提升年”行動,重點推進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升、養老機構提質增效、農村養老服務轉型升級、養老產業促進“四大工程”,推動全區養老事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廣大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養老服務需求,有效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曬出了一份亮眼的養老服務“民生賬單”。

發布內蒙古自治區基本養老服務清單。20229月,自治區黨委辦公廳、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同時發布《內蒙古自治區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清單》涵蓋物質幫助、照護服務、關愛服務等3種類型的19個服務項目,包括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高齡津貼、經濟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經濟困難老年人護理補貼、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特殊困難老年人巡訪關愛、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等,每一個項目都明確了具體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和服務標準,同時要求各盟市結合地方實際制定并發布本地區基本養老服務清單,且覆蓋范圍和服務標準不低于自治區相關要求。

打造“一刻鐘”養老服務圈。推動各地逐步建立形式多樣、覆蓋全面、功能完善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在街道層面建設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對下指導等綜合功能的養老服務中心,在社區層面建立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或日間照料中心,大力發展老年人急需的助餐、助醫、助潔、助浴、助行、助急等服務。截至2022年底,全區累計建成街道養老服務中心268個、社區養老服務站932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373個,各類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設施共覆蓋2445個城鎮社區,整體服務覆蓋率達到97.3%,城市“一刻鐘”養老服務圈基本建成。

實施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采取政府補貼等方式,對納入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范圍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鼓勵有條件的盟市將改造對象范圍逐步擴大到城鄉低保對象中的高齡、失能、留守、空巢、殘疾老年人及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自治區本級按照每戶1000元標準安排補助資金1472萬元用于支持各地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截至2022年底,“十四五”期間全區已累計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程1.8萬戶。

積極推動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呼和浩特市、包頭市成功申報2022年全國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行動項目地區,爭取到國家項目資金4036萬元,為60周歲及以上經濟困難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設家庭養老床位、提供居家養老上門服務。兩地通過項目組織實施,共將建成家庭養老床位3700余張、提供上門服務7400余人次。其他各盟市也均按計劃推動本地區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工作,對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環境進行適老化、智能化改造,同時為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護、基礎照護、健康管理、康復輔助、心理支持、委托代辦等服務。

全面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能力評估。由各盟市組織所轄旗、縣(市、區)對本地區特殊困難老年人進行能力評估,并將評估結果作為入住養老機構、發放養老護理補貼、實施適老化改造項目、建設家庭養老床位、配置康復輔助器具、提供康復護理服務等養老服務兜底保障的重要依據。到2022年底,全區共完成對6.05萬名城鄉低保對象中的65歲及以上失能或者部分失能老年人能力評估工作,部分地區在此基礎上還積極開展對全社會有需求的老年人進行能力評估,全面掌握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和失能等級情況,為精準做好基本養老服務奠定堅實基礎。

落實老年人各項福利補貼。認真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堅持“內容無缺項、人群全覆蓋、標準不攀高、財力有保障、服務可持續”的原則,2022年全區共安排資金2.08億元(其中自治區本級預算1.38億元),按照每人每月50元標準發放經濟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共惠及34.7萬經濟困難老年。此外,及時足額下撥高齡津貼補助資金4.26億元,全區56.5萬名80周歲以上老年人受益,共下撥養老機構床位運營(等級評定)、一次性建設、責任保險等補貼資金5167.2萬元,支持600多家養老機構安全、有序、健康發展,為入住機構老年人提供更多更優質服務。

老年人生命健康得到有效保障。認真落實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疫情防控第九版、“二十條”和“新十條”措施,切實做好養老機構內老年人疫苗接種、重點人群調查、健康管理、應急預案、分類分級診療方案等工作,2022年下撥疫情防控補貼資金448萬元,全力保障老年人生命健康安全。持續加強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疫情期間積極做好獨居老人探訪關愛和重點人群健康服務工作。全區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數量達到158個,總床位數達到3.1萬張,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等建立簽約合作關系641對,95%以上的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建立健全農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通過實施“農村養老服務轉型升級工程”,積極打造縣、鄉、村三級農村養老服務網絡,提升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機構、鄉鎮敬老院和農村互助幸福院運營和服務水平,推動實現農村養老轉型發展、便利可及。目前,全區102個旗縣建有縣級兜底保障養老機構,已建成127個鄉鎮級農村養老服務中心和3090個村級養老服務設施,縣域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59%。

2023年,全區各級民政部門將在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上持續發力,繼續做大、做強、做實養老服務“民生賬單”。一是嚴格落實國家、自治區和地方各級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確保清單所列服務事項均能兌現,并根據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適時進行動態調整;二是全面落實高齡津貼、經濟困難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經認定生活不能自理經濟困難老年人護理補貼等老年人福利補貼制度和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機制;三是推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質增效,制定居家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運營評價機制,探索建立對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運營補貼政策,推動以第三方運營為主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逐步實現品牌化、連鎖化、規模化發展;四是推進農村養老服務提標擴面,全年新建鄉鎮養老服務中心350個,村級養老服務站2000個,拓展提升200所農村互助幸福院服務功能,進一步補齊農村養老服務短板;五是推進機構養老服務提檔升級,2023年實現40%的縣級特困人員集中供養機構等級評定達到二級以上、40%的鄉鎮敬老院等級評定達到一級以上,40%的民辦養老機構通過等級評定,全區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52%以上;六是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提能增量,實施養老服務人才質量提升行動,強化養老護理員培養培訓,舉辦全區職業技能大賽,擴大“最美養老護理員”影響,全面提升養老服務從業人員榮譽感。(根據內蒙古自治區民政廳信息整理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