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四川省民政工作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在德陽召開。會議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委近期召開的重要會議精神和全國民政工作會議精神,總結全省2022年民政工作,分析面臨的形勢任務,安排部署2023年全省民政重點工作。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益西達瓦出席會議并講話。
會上,益西達瓦圍繞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決策部署在四川民政具體化,奮力寫好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民政篇章進行了主題宣講。他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了康莊大道。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明確提出以“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統攬四川現代化建設全局,是貫徹中央精神、立足省情特征、著眼長遠發展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行動。全省民政系統要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五大特征、四個維度和六組重大關系,深刻領悟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要義、重點關鍵,對標黨的二十大確立的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圍繞省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確立的總牽引、總抓手、總思路,拿出細化落實的具體方案,一步一個腳印推動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在全省民政系統落到實處、終端見效。
會議指出,一年來,全省民政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緊緊圍繞“講政治、抓發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總思路,突出“守正創新”工作主題,始終飽含赤子之心,用大愛和情懷,全力推動工作。全省民政呈現重點突破、亮點頻現的良好態勢。
一是堅決扛牢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工作始終,落實到民政工作各領域、全過程。壓實政治責任,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強化二十大精神學習,把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廳黨組帶頭學,各級民政干部到基層宣講學,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原原本本學,持續掀起學習貫徹熱潮。
二是深度探索共同富裕實現路徑。緊緊圍繞“兜緊兜牢民生保障底線”牽頭任務,深度調查研究,細化共同富裕目標下困難幫扶工作重點任務,牽引全省民政工作。推動形成困難幫扶格局,突出“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目標,推動困難幫扶增量式擴展、均衡式發展、多元化供給,構建“多元參與、覆蓋全面、均等可及、綜合高效、科技賦能、水平適度”的困難幫扶格局。
三是主動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全力以赴抓就業,在全國民政系統率先制定出臺民政就業7條政策,開發民政就業崗位1.6萬個、提供大學生就業(見習)崗位6.3萬個、招聘5.8萬人。全力以赴抓防疫,在全國首創“社區疫情排查報備系統”,累計排查風險人員1800余萬人次。全力以赴抓項目,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項目27個,實施重點項目170個,全力抓好年度6件民生實事、10件民政大事、16個民政“小切口”項目。全力以赴找資金,爭取中省財政資金170.53億元,同比增長14.8%,全年銷售福彩78.2億元,籌集公益金24.65億元,“9·5”瀘定地震累計動員47家慈善會、基金會募得款物17.86億元。
四是牢牢兜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線。兜底保障取得歷史性成果,建成省市縣一體運行的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體系,動態監測530余萬低收入人口,將145萬脫貧人口納入兜底保障。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出臺《四川省低保邊緣家庭認定辦法》,加快推動形成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加大困難群眾幫扶力度,下撥中省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133.65億元,同比增長16.2%;全省城鄉低保標準低限同比增長10%、15.6%,實現“八連增”;完善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惠及82萬困難殘疾人、106萬重度殘疾人。
五是持續提升基本社會服務水平。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建成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638個、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484個、村(社區)養老服務互助點5000余個,全省縣級失能特困人員養護院實現全覆蓋。扎實抓好未成年人保護,成立省未成年人保護中心,建成市縣未保中心176個、鄉鎮(街道)未保工作站2100余個、村級未成年人保護點3.4萬余個,開展“明眸皓齒、正心立身”健康工程。持續抓好社會事務管理,推動婚姻登記便捷辦理,推進“法治、惠民、綠色、人文、陽光”五個殯葬建設,為21.34萬余名逝者家庭減免或補貼基本喪葬服務費用1.71億元。
六是積極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創新城鄉社區治理模式。開展創新基層群眾自治試點,規范“村改居”工作,開展第三批城鄉社區治理試點示范,評選授牌基層治理示范街道30個、示范社區100個。推動社會組織高質量發展,統籌推進實施“紅色領航強基”“綠色創新發展”“清朗綜合治理”“藍色信任共建”“橙色點亮幸福”等五項行動,實現省市兩級孵化基地全覆蓋。促進慈善社工事業發展,加快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建設,梯次布局慈善地域名片綜合試點和慈善工作專項試點。
七是創新融入新時代文化強省建設。創新挖掘地名文化,推出《地名天府》地名文化品牌欄目,重點圍繞“千年名縣”“紅色記憶”“巴山蜀水”等主線脈絡,充分挖掘四川優秀地名文化。縱深推進移風易俗,有效遏制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人情攀比、高價彩禮等不良習俗,推動形成婚事新辦、喪事簡辦的社會風氣。持續構建精神家園,注重培養歷練干部、錘煉隊伍作風,有效解決民政工作和干部隊伍“六不”問題,大力構建“風清氣正、榮辱與共、擔當奉獻、和善厚德”的民政精神家園。
會議要求,做好2023年民政工作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四川民政事業“583”發展架構為統攬,突出“提質增效年”主題,圍繞“八個聚焦”,按照“+五社聯動”工作模式,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實事求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守正創新,用歷史主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民政發展篇章。
會議部署了2023年全省民政工作8個重點工作。
一是聚焦全面從嚴治黨,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和加強黨對民政工作的領導,堅定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
二是聚焦共同富裕目標,建立健全分層分類救助體系,兜住兜準兜好困難群眾生活底線。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健全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政策措施,加大低保擴圍增效,完善臨時救助制度,全力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三是聚焦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大力構建“一老一小”關愛服務新格局。養老服務方面,實施優化孤寡老人服務行動和失能老人照護行動,健全農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完善城市居家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方面,持續實施未成年人保護“六大行動計劃”和“明眸皓齒·正心立身”健康工程,加強未成年人保護陣地建設,全力呵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
四是聚焦基層治理現代化,深化“五社聯動”助力城鄉基層治理“深耕善治”。堅持“補短板、提能力、創特色”思路,實施村級綜合服務設施提升工程和城鄉社區治理優化提升行動,健全城鄉社區治理體系、提升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能力。
五是聚焦新型城鎮化建設,主動服務“五區共興”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強行政區劃的戰略性系統性前瞻性研究,助力“五區共興”。系統打造《地名天府》品牌欄目,大力傳承保護優秀地名文化。
六是聚焦慈善事業發展,創新探索公益慈善助力共同富裕有效路徑。啟動慈善條例立法調研,推動出臺四川慈善事業高質量發展意見,積極推動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慈善發展大會。
七是聚焦基本社會服務,優化服務供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深入推進婚俗改革試點,加強殯葬服務設施建設,深入整治高價彩禮、厚葬薄養等不良習俗,著力降低“一婚三育”成本。
八是聚焦民政領域安全,夯實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基礎。統籌抓好民政領域政治安全、意識形態安全、機構人員安全等。
會議強調,要堅持以點帶面,奮力抓好十件民政大事。要按照能落地、可視化要求,細化“作戰圖”“施工圖”,對民政業務起到牽引作用,成為全省民政工作的支柱和亮點。
會議要求,做好2023年全省民政工作,必須深入凝心鑄魂,勇于自我革命,用清風正氣匯聚四川民政強大合力。要扛牢“主體責任”,全面從嚴治黨,切實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層層傳導壓力、逐級靠實責任。要強化理論武裝,筑牢政治信仰,持續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深入開展對黨忠誠教育,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把踐行“兩個維護”作為最高政治原則和根本政治責任,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要持續正風肅紀,堅決整治“四風”,堅持不懈轉作風、剎歪風、樹新風,堅決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集中精力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聚焦“蠅貪微腐”抓懲戒、強監管,確保低保、殘疾人補貼等群眾的“生命錢”“救命錢”,分文不差地發放到對象手中。要著眼“后繼有人”,加強干部培養,注重在基層一線、重大工作、重大項目中培養選拔一批優秀年輕干部,加強民政行業人才隊伍建設,推進社工人才、養老服務人才、社會組織人才和慈善專業人才等隊伍健康發展。
德陽市委副書記、市長劉光強致辭。民政廳領導班子成員出席會議。民政廳二級巡視員、各處室主要負責人、各直屬事業單位黨政主要負責人、各市(州)、縣(市、區)民政局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根據四川省民政廳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