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民政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養老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市第十二次黨代會關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打開腦袋上的“津門”,秉持“開門干民政、人人當專家”理念,培樹金品牌、構建金字塔,推進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跨界融合,大力培樹“津(金)牌養老”服務品牌,養老服務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市老年人幸福感和獲得感得到大幅提升。
一、堅持規劃引航,推出“津(金)牌養老”服務體系
“津(金)牌養老”是貫穿《天津市“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發展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一條主線。其基本思路是“1566”,即塑造1個品牌,實施5大工程,夯實6個支撐,實現6大目標。
(一)1個品牌。具體為:以河西區居家養老改革試點經驗為模板,以嵌入式養老服務為抓手,以市、區、街道(鄉鎮)、社區四級網絡建設為骨架,以長期護理保險為補充,推進居家、社區、機構養老“三合一”跨界融合,把養老服務綜合體辦到百姓家門口,進一步豐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功能,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三邊”(發展“家邊”—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身邊”—組織失能老年人家庭照護者培訓、“床邊”-開展家庭養老床位試點)、“四不離”(不離家、不離親、不離熟悉環境、不離熟悉朋友)養老服務體系,更好滿足居家老年人醫養康養服務需求。
(二)5大工程。一是“兜底”工程,從社會保障制度、救助福利制度和基本養老服務三個方面回答了“兜什么、怎么兜”的問題。二是“組網”工程,圍繞“市級一平臺、區級一中心、街道(鄉鎮)一陣地、居(村)一場所、家庭一床位”五級養老服務網絡,回答了養老服務設施“建什么、怎么建”的問題。三是“福老”工程,重點從居家、社區、機構、農村、普惠和京津冀協同發展六個方面回答了關于天津養老的“養什么、怎么養”的問題。四是“信用”工程,從標準評估、質量監管、風險監測三方面回答了養老服務監管“管什么、怎么管、誰來管”的問題。五是“科創”工程,主要闡述銀發經濟、老年用品產品、智慧健康養老三個方面回答了養老事業與養老產業“一起抓、兩手硬”的問題。
(三)6個支撐。發展新時代養老服務,發展天津“津(金)牌”特色的養老服務,離不開持積極老齡觀的環境,離不健康老齡化理念、離不開養老人才隊伍的壯大、離不開土地規劃,離不開金融、銀行、保險等投融資的支撐,更不開數據時代的信息環境。
(四)6個目標。通過建設“津(金)牌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建成“五高一多”的多元惠老養老格局。一是高覆蓋的基本保障體系更加健全,二是高品質的養老服務供給更加優質,三是高智能的養老服務平臺更加便捷,四是高效能的養老服務管理更加完善,五是高水平的養老服務市場更加繁榮,六是多要素的養老服務支撐更加堅實。
二、堅持系統思維,構建“金字塔”養老服務體系
“津(金)牌養老”不是單純塑造一個品牌,而是多維構建管理系統、服務系統、投融資系統、社會組織參與等,打造一個“金字塔”式的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高質量養老服務體系。具體來說,就是要夯實政策、設施、監管、安全四方塔基,樹穩市場、要素、平臺三根塔柱,發展一個塔尖。
(一)夯實四方塔基。一是政策之基。強化依法推動,全國首發并大幅修訂《天津市養老服務促進條例》,居家社區養老專設單章8條,規范和引領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發展。強化規劃引領,市委、市政府出臺“1+2”政策,建立“三社聯動”機制和居家探訪制度,為全市養老服務長遠發展明確了路線圖和時間表。強化政策扶持,近5年以來,先后出臺或修訂50余項養老服務政策文件,涵蓋居家養老服務補貼、照料中心改革、社區延伸服務等具體政策。二是設施之基。堅持完善區、街道(鄉鎮)、社區三級養老服務設施布局;區級層面,16個區均完成區級養老服務指導中心建設;街道鄉鎮層面,169家綜合體相繼投入使用,街道覆蓋率達到100%,年底前鄉鎮完成60%;社區村層面,建成照料中心1357個(社會化運營和社會力量興辦的630余家,占比45%以上),托老所16家,老人家食堂1701家,社區延伸服務機構53家;全市養老機構(含養老服務綜合體)415家,各類床位總數達8.12萬張,社會辦養老機構占比83%,形成國辦和社會辦養老機構優勢互補、有序發展的格局。三是監管之基。綜合監管全覆蓋,制定《關于建立健全天津市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4大方面、40條措施,30個部門單位協同監管,使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監管貫穿事中事后全過程。服務標準全鏈條,先后制定了《居家養老入戶服務規范》《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規范》等17個養老地方標準,為提升社區養老服務專業化水平提供標準規范支撐,其中關于膳食的標準上升為民政部行業標準。服務評估全方位,采取購買第三方服務方式,對申請養老服務(護理)補貼的老年人實行“先評估后服務”,對符合政策支持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實行“先評估后補貼”,持續提升居家養老服務安全服務水平。四是安全之基。堅持底線思維,確保養老服務領域疫情防控和反詐騙雙戰雙贏。打贏疫情防控持久戰,2022年7次調整封閉管理措施,持續開展養老院專項督導行動和養老機構疫苗接種再攻堅暨防疫措施再落實行動,制定并實施“兩個方案一個演練”,提前撥付養老機構運營補貼,全力推進疫苗接種和核酸檢測工作,機構老年人疫苗接種率始終走在全社會前列。打贏養老反詐騙攻堅戰,開展養老反詐騙專項行動,建立“黃橙紅”風險管控名單,組織“十個一”宣傳活動,摸排25條線索,清退非法集資1200多萬元,有關做法作為典型經驗在國家處非聯辦《處置非法集資動態》中全文轉發。
(二)樹穩三根塔柱。一是樹穩養老市場塔柱。堅持合理配置資源,開展“三個對接、一個發展”系列活動。堅持資源互補,邀請國家開發性銀行開展“開發性金融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專題講座,疏通養老服務綜合體投資難、融資少的堵點;會同開發銀行天津市分行出臺《關于加大金融支持天津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通知》,吸引更多資金支持天津市養老服務事業與產業發展。堅持區域互鑒。開展養老服務綜合體“建管用”統籌推進資源對接會,為27個優質品牌企業(社會組織)和16個區多個街道(鄉鎮)搭建供需對接平臺,破解養老服務綜合體可持續發展瓶頸。堅持政企互動。會同金融局組織銀行保險業助力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交流對接會,推進“銀政企”三方會談,暢通養老服務綜合體資金、場地和管理資源對接渠道。二是樹穩要素合力塔柱。依托市級聯席會議制度,組織27個成員單位共同協商解決養老難點、堵點、痛點,助推養老服務取得新成效。堅持工程共建,市委市政府連續第16年將養老服務納入20項民心工程,今年建設養老服務綜合體(含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300個,失能老人家庭照護者培訓1000人,新增養老床位3000張。堅持績效共考,發揮指揮棒作用,連續3年將“一老”列入全市績效“深化重點工作任務專項考核”,作為加分項內容,對16個區養老工作進行全面考核評價。堅持社會共濟,2022年,委托10個社會組織開展失能家庭照護者培訓,努力實現“一培訓兩培育”目標,目前已完成1102人次;會同市教委,委托天津職業大學設立天津市養老服務研究中心,共同打造天津市養老服務科研基地;支持泰康健投公司在天津市發展養老康復體驗中心,成功在亞布力論壇期間簽約戰略合作備忘錄。堅持成果共享,配合市發展改革委出臺《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衛生健康委關于印發天津市“一老一小”整體解決方案的通知》,不斷擴大養老服務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供給;配合市發展改革委出臺《養老托育服務業紓困扶持若干措施》,推出26條措施,助力養老機構和養老企業積極應對疫情,推動養老服務業渡過難關,恢復生產。三是樹穩網絡平臺塔柱。建設市養老服務智能平臺,以全市養老服務大數據為基礎,貫通市、區、機構三級用戶,實現政策、資源、服務、監督一網通辦,為老年人提供“點單式”養老服務,逐步實現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
(三)發展一個塔尖。即,推動養老事業產業融合發展的塔尖。把“開門辦民政、人人當專家”作為推進全市民政和養老工作的“金鋼鉆”。通過更精準、更暖心、的服務,使“津(金)牌養老”給天津老年人帶來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進一步聚焦基本養老,在兜底服務上下功夫,讓普惠養老成為天津高地。進一步聚焦農村養老,在農村養老發展模式上出實招,讓農村養老機構可持續發展。進一步聚焦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發展,在養老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上做文章,讓銀發經濟成為津城發展的新支點。
三、堅持需求導向,實施“津津有味”養老服務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著眼普惠、面向普通、惠澤普遍,通過“一補貼九服務”,努力推進養老服務從“有”到“優”,分層梯次推進養老服務精準化、專業化,從基礎性的“老有所養”到高品質的“老有頤養”。一是建立困難老年人居家養老補貼機制。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對低保、低收入、失能等7類人,按照輕、中、重度等級給予200、400、600元現金補貼,目前,已實現城鄉統籌。二是大力發展日間照料服務。依托照料中心,為周邊老年人提供餐飲、休息、娛樂、簡易護理等服務,讓老年人白天與老伙伴共享頤養服務,晚上與子女同享天倫之樂;鼓勵照料中心社會化運營,采取購買服務或服務外包,吸引專業的社會組織和智能化養老企業承包運營照料中心,每個每年給予12萬元的運營補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照料中心,支持社會組織和企業利用自有或租用房屋開辦照料中心,緩解社區養老服務需求壓力,創新和豐富社區養老服務。三是落地老年人助餐服務。從解決老年人迫切的一日三餐問題入手,落實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進老年人助餐服務工作試行辦法的通知》,通過補老人和補企業并舉的“雙補貼”方式(老年人3元,老人家食堂2元),激活供需兩端,為老年人提供安全、方便、實惠的助餐服務。四是探索智能養老服務。2019年,2家公司被授予“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業”稱號,河東區東新街道被授予“智慧健康養老示范街道(鄉鎮)”稱號,4家公司9款產品、2項服務入選2020版全國智慧養老健康產品和服務推廣目錄。2021年,1家企業入選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企業”,“科技賦能智慧適老——天津市打造銀發智能服務平臺和智慧康養社區”入選全國第一批運用智能技術服務老年人示范案例名單。五是創新嵌入式服務。為社區內和周邊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三入四嵌入一床位”服務,打造“居家-社區-機構”接續式綜合型服務。六是激活志愿助老服務,發揮全國社區志愿服務發祥地優勢,開展“寸草心手足情”志愿助老專項行動,在56所大中小院校插花式鋪開,委托10個社會組織為1120位失能家庭照護者開展培訓。七是實施長期照護保險服務,500家養老服務機構成為定點機構,占比73%。八是啟動家庭養老床位服務,在濱海等6個區開展試點,新建床位1020張。九是協助醫養結合服務,全市13%的養老機構取得醫保資質,18%內設醫療機構,100%與醫療機構建立綠色通道。
四、堅持典型引領,打造天津特色養老服務
圍繞“津(金)牌養老”,堅持因地因時因勢制宜,重點打造嵌入式養老和養老試點兩張天津特色品牌。
(一)嵌入式養老牌。從發展歷程上看,有三個階段。一是萌芽階段(2017-2018年):鶴童金融街托老所、和平益美嵌入式養老院等初具嵌入式萌芽。二是發展階段(2019-2020年):民政部88號文下發以后,我們乘勢而上,依托河西試點和河東、南開、靜海、和平4個區的居家社區養老試點。河西區精耕細作,舉全區之力開展居家養老服務試點。2020年經過思想碰撞,“嵌入式養老服務”寫入《天津市養老服務促進條例》修訂版,嵌入式養老服務在天津進入依法推進時期。三是覆蓋階段(2021-今):2021年,市民政局印發《關于推進社區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的指導意見》,定義了內涵外延,規定了發展思路,全市按照“1+N”的思路發展嵌入式機構。成為2021年市深改委員會年度重點工作;連續兩年納入市委、市政府民心工程。民政部又相繼把河西區、河東區列入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提升行動試點單位給予大力支持。多年實踐結出碩果,河西區為全市創造了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寶貴經驗。2022年已實現街道全覆蓋,今年鄉鎮綜合體建設將覆蓋60%,提前兩年實現民政部“十四五”規劃指標。
從特點上看。一是復合型。在布局上,我們將街鄉鎮綜合體和嵌入式服務機構合二為一,規劃引領、科學布局,集約發展,避免重復建設。在功能上,使嵌入式機構打破機構養老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的界限,打造“居家-社區-機構”綜合型服務,鼓勵“公益性、市場化、專業化、品牌化、連鎖化”五位一體運營模式,承上啟下銜接。我們將民政部要求的四個功能細化為“三入四嵌一床位”(三入指,入托服務、入照服務、入戶服務,四嵌指嵌餐服務、嵌智服務、嵌康服務、嵌護服務,床位是指家庭養老床位)八個子項,落實落地,造福老人。二是激活力。一方面,激發區政府為民造福的內動力。在十四五補短板階段,“黨委領導、政府主導”至關重要。民政部養老服務司領導到河西調研深有感慨,說:“河西區委區政府用不到兩年的時間,補齊了幾十年的欠賬?!本C合體建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納入民心工程、跟進績效考核,這套一票否決的組合拳還是奏效的。另一方面,激發社會力量資源對接活力。我們不僅交任務、壓擔子,還搭建平臺,打樣促學,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引導學著干、學會干。我們組織國家開發銀行、金融保險機構開展了“一講座、兩對接”活動。其中一個專場就是為街鄉鎮綜合體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如何用好政策,打包融資而召開的。我們會同金融機構編寫引資成功案例,印制品牌機構和各區民政局通訊目錄,安排在資源對接會上推介、見面。以此解決資金困難、不知怎么干的問題,產生了優勢互補、支撐多贏的良好效果。三是可持續。綜合體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建起來是不是可持續,關鍵在于是不是有支撐。我們致力于建設三個支點。第一是按照養老機構運作,體現獨立法人,使之床位有人入住,既有補貼,又有收入,有資金流支撐;第二是協調賦能,通過與醫保局協調,2022年新建成的100個綜合體,均可以被確定為長期護理定點機構。第三是制度規范。會同發改等11部門出臺《關于印發深化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發展“建管扶用”23條措施》,打通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在建設、管理、扶持、使用等方面的“堵點”“痛點”問題,有獎有罰、優勝劣汰,跟蹤監管,為綜合體(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可持續發展提高制度保障。
(二)養老試點牌。一是河西居家養老試點。中央深改委在《改革情況交流》專題刊發“天津試點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改革著力破解大都市養老服務難題”。國務院辦公廳將“天津市河西區多管齊下著力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作為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之一予以通報表揚。民政部以《民政部簡報》方式,對河西區試點工作經驗在全國予以推廣,并在全國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電視電話會議上書面交流。二是和平智慧養老試點。和平區“‘智慧+’讓居家養老更安全”被評為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優秀案例,被國家發改委、民政部、國家衛健委三部委聯合確定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系城市(區)”。三是西青農村養老試點?!爸腔垧B老打造西青區農村生活性服務新模式”列入2022年全國農村社會化服務典型名單。(根據天津市民政局信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