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民政部門戶網站]10時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民政部網站將進行現場直播,敬請關注。[01-30 08:20] |
[武增鋒]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民政部2024年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邀請到民政部養老服務司李永新副司長、區劃地名司王曉東副司長,請他們解讀民政部近日出臺的《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并就該《意見》有關內容以及“鄉村著名行動”進展情況,回答記者提問。[01-30 10:02] |
[武增鋒]歲末年終,正值寒冬,寒潮頻繁過境。民政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指導各地切實做好兜底保障工作,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確保困難群眾安心過年、溫暖過冬。下面,我先簡要通報一下今冬明春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工作有關情況。[01-30 10:03] |
[武增鋒]一、全面落實好低保、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政策。貫徹落實國辦《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應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在元旦春節期間提前發放救助金,或增發一次性生活補貼。加大臨時救助力度,落實急難發生地直接實施臨時救助、小金額先行救助等政策措施,提高救助效率。指導地方結合第二批主題教育,廣泛開展摸底排查、走訪慰問活動,引導社會力量開展送溫暖等活動,重點加強對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等特殊群體的走訪探視和照料服務,用心用情為困難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指導相關省份抓實抓細取暖救助工作,及時發放取暖補貼,提供棉衣棉被、燃料等御寒物資,會同有關部門減免困難家庭采暖費,確保困難群眾冬天不受凍,安全、溫暖過冬過節。[01-30 10:04] |
[武增鋒]2023年入冬以來,各地實施取暖救助共惠及困難群眾485.1萬戶,支出資金19.1億元。針對近期我國中東部雨雪冰凍、甘肅青海等省份地震災害情況,及時指導有關省份強化社會救助,加強與受災人員救助政策的統籌銜接,對實施應急期救助和過渡期救助后基本生活仍有困難的群眾,及時納入社會救助范圍。[01-30 10:05] |
[武增鋒]二、扎實開展流浪乞討人員“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召開專題部署會,指導各地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主動加強與公安機關、城市管理執法等部門的協調聯動,聚焦“重點時段、重點區域、重點人群”,合力做好街面巡查和勸導工作。嚴格落實救助管理機構24小時值班制度,廣泛收集鄉鎮(街道)、村(居)委員會干部和環衛工人、公交出租車司機、夜間安保人員等基層和社會力量提供的求助線索,第一時間開展應急救助。指導有條件的地方利用社區服務中心等開辟臨時救助場所,方便遇困人員就近就便求助、避寒。專項行動期間,全國民政部門和救助管理機構累計出動街面巡查人員43.7萬人次,出動救助車輛近15.2萬臺次,發放各類御寒物品、食物13.5萬件,救助各類臨時遇困人員19.5萬余人次,有效保障了流浪乞討等臨時遇困人員安全溫暖過冬。[01-30 10:06] |
[武增鋒]三、做好特殊困難老年人關愛幫扶工作。指導各地結合實際加快落實《關于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的指導意見》,面向獨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殘、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開展探訪關愛服務,及時了解并幫助協調解決老年人困難,預防和減少居家養老安全風險,實現身邊有幫扶、問題有響應。聯合財政部印發《關于組織開展中央財政支持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工作的通知》,將低保家庭完全失能老年人納入兜底保障范圍,支持他們入住養老機構獲得長期照護服務。[01-30 10:07] |
[武增鋒]四、落實落細兒童福利和權益保護相關政策措施。推進兒童福利機構優化提質和創新轉型高質量發展,實現養育、醫療、康復、教育、社會工作一體化發展,做好機構內集中供養特困未成年人養育工作。開展首批全國兒童福利機構高質量發展實踐基地建設試點,指導各地落實《關于加強困境兒童心理健康關愛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研究制定流動兒童關愛保護相關政策措施。指導各地貫徹落實《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三年行動方案》,全面提升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01-30 10:08] |
[武增鋒]以上是已經開展的各項工作。下一步,民政部將從以下方面持續做好今冬明春困難群眾救助幫扶工作。[01-30 10:09] |
[武增鋒]一是指導各地全面落實國辦《關于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工作的意見》,加強和拓展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應用。扎實做好低保、特困等基本生活救助工作,加強急難社會救助,重點關注受災情影響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群眾,符合條件的全部納入社會救助范圍。[01-30 10:09] |
[武增鋒]二是持續開展“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進一步壓實工作責任,加大救助力度,提升服務能力,讓困難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社會的關愛。[01-30 10:09] |
[武增鋒]三是加強探訪關愛服務,指導各地通過開展“黨建+養老服務”、發展老年食堂、建設“農村幸福院”、“小老人”結對“老老人”、三下鄉、流動服務隊等形式,重點圍繞特殊困難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生活保障、居住環境、消防安全、養老需求、親情關懷和特殊情況開展關愛服務,切實防范居家養老安全風險。[01-30 10:10] |
[武增鋒]四是推進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權益保障工作,指導各地開展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監測摸排,指導各地持續推進、深入實施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加強關愛服務,守牢安全底線,切實維護兒童合法權益。[01-30 10:10] |
[武增鋒]以上內容,歡迎各位記者關注報道。下面,請養老服務司李永新副司長介紹《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有關情況。[01-30 10:11] |
[李永新]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養老服務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下面,我就《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有關情況作簡要介紹。[01-30 10:11] |
[李永新]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和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推動新時代新征程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做好養老服務工作、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等重大政策規劃對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提出明確任務要求。[01-30 10:12] |
[李永新]我國老年人口基數大,老齡化速度快,養老服務需求也隨之快速增長、更加多元,對服務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民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進以養老護理員等養老服務技能人才為重點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隊伍規模持續壯大,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專業化職業化建設有效加強。但也要看到,我國養老服務人才隊伍還存在總量不足、專業化水平不高、待遇保障水平較低、流失率較高等問題,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制度機制尚不健全,亟需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推進力度。[01-30 10:12] |
[李永新]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民政部等12部門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這是我國首個關于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綜合性政策文件,從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高品質養老服務需求出發,以發展養老護理員等養老服務技能人才為重點,從拓寬人才來源渠道、提升人才素質能力、健全人才評價機制、重視人才使用管理、完善保障激勵措施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制度設計,打出“引、育、評、用、留”組合拳,推動建設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德技兼備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為新時代新征程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01-30 10:13] |
[李永新]有關情況我簡要介紹到這里,謝謝![01-30 10:14] |
[武增鋒]現在進入提問環節,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01-30 10:14] |
[總臺央視]推進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首先需要解決的是人才從哪里來、誰來提供服務的問題。請問《意見》在解決養老服務人才特別是養老護理員短缺方面有哪些政策舉措?[01-30 10:14] |
[李永新]謝謝您的提問。正如您說到的,人才來源問題,是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意見》把解決養老服務人才特別是養老護理員短缺問題擺到突出位置,堅持從供給側入手,針對養老服務類型層次多樣、跨領域交叉融合、實踐性強等特點,明確提出打破學歷、年齡、身份、地域等限制,在實踐中廣納人才、培養人才、凝聚人才,燒旺人才“薪火”,有力支撐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01-30 10:15] |
[李永新]一是加強養老服務領域就業創業支持。《意見》明確要求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支持符合條件的人才到養老服務領域就業創業,比如通過提供政策咨詢、就業指導、職業介紹等服務幫扶,推動人才供需有效對接。支持養老服務機構積極參加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計劃,開發針對性就業見習崗位。[01-30 10:15] |
[李永新]二是鼓勵多渠道多途徑吸引人才。《意見》明確提出發揮院校培養人才主渠道作用,支持引導更多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和普通本科高校養老服務相關專業畢業生從事養老服務工作,把更多對口專業畢業生引進來,提高養老服務專業化水平。結合養老服務崗位特點拓寬用人渠道,支持引進社會工作、康復服務、老年營養、心理咨詢等方面專業技術人才以及經營管理人才,挖掘匯聚各方面人才資源,全面提升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綜合能力和技能水平。針對農村地區養老服務人才短缺的實際,引導更多有能力、有意愿的村民和農村低齡老年人參與提供養老服務,吸引更多養老服務人才返鄉入鄉就業創業。[01-30 10:16] |
[李永新]三是支持跨行業跨領域人才流動。在完善穩固現有養老服務人才隊伍結構基礎上,《意見》明確提出加強養老服務與家政服務、物業服務等關聯領域的合作,引導相關人才轉型從事養老護理相關工作。支持養老服務機構依規引進醫務人員,積極吸納退休的醫生、護士到養老服務機構內設的醫療機構執業或提供技術指導、技能培訓。此外,推動老有所為與老有所養相結合,鼓勵低齡健康老年人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廣泛培養服務于老年人生活照料、健康維護、精神慰藉、法律援助、休閑娛樂等多方面的志愿者隊伍,為增加養老服務人才資源提供有益補充。[01-30 10:17] |
[人民日報]2023年民政部部署開展“鄉村著名行動”。請問,目前進展如何?有哪些亮點特色?[01-30 10:18] |
[王曉東]2023年5月,民政部部署開展“鄉村著名行動”,全面加強鄉村地名建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這是一項長期的系統性工程。自部署以來,各地高度重視,扎實推進,全國呈現良好工作態勢。[01-30 10:18] |
[王曉東]一是堅持統籌謀劃,因地制宜推進實施。各地積極推動鄉村地名建設有關任務納入鄉村振興規劃、方案、要點等,實現與本地區鄉村振興、鄉村建設、農村改革等工作有機結合。比如:山東菏澤、德州等地將“鄉村著名行動”納入營商環境一把手工程和鄉村振興考核,廣東將鄉村地名建設任務納入省委、省政府“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等。各地還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和“為民解憂辦實事”活動,深入基層開展調查研究、解剖麻雀,查擺鄉村地名建設短板,進一步細化明確目標任務、推進舉措和步驟安排。目前,省級層面已普遍制定了方案,市縣層面具體工作正在有序開展。[01-30 10:19] |
[王曉東]二是堅持凝心聚力,多措并舉匯聚合力。各級地名管理部門采取專題培訓、實地研討、推廣典型等方式,進一步統一思想、厘清思路、明確要求。吉林、山西、河北、海南等地充分發揮地名管理工作協調機制作用,聯合農業農村、自然資源、交通、文旅、大數據等部門協同推進實施,形成部門合力。各地積極引導專家學者、鄉村百姓和社會力量,參與鄉村地名命名更名、采集上圖、文化宣傳保護等工作。中央主流媒體以及地方衛視、日報、網站等媒體,積極開展宣傳報道,解讀“鄉村著名行動”的重要意義、重點任務和工作成效。總體上,各方面對鄉村地名建設的認知度與關注度不斷提升,正在匯聚起強大工作合力。[01-30 10:20] |
[王曉東]三是堅持真抓實干,實施成效正在顯現。在命名設標方面,各地注重將歷史文化、民族精神、時代風范融入地名之中,命名了一批富有地域特色和時代特征的新地名,提振鄉村精氣神。全國新命名鄉村地名15.6萬條,設置鄉村地名標志20.2萬塊,一批鄉村街巷、山水林田湖草沙有了溫暖的名字,暢通了鄉村郵路,打通了治理“末梢”。江蘇全面推進鄉鎮地名方案編制,對鄉村地名進行了系統性、前瞻性規劃設計。[01-30 10:21] |
[王曉東]在鄉村地名文化建設方面,各地深入村鎮走訪采編鄉村地名故事,開展鄉村地名文化“上墻”、進校園、進社區等,去年共組織地名文化宣傳展演活動1.36萬場次,有效增進群眾對家鄉的情感認同。通過建立保護名錄制度,已將2.7萬條鄉村“老地名”納入保護范圍,守護好精神家園。重慶、黑龍江建設區劃地名歷史文化展示館,圖文影像相結合賡續地名文脈。[01-30 10:21] |
[王曉東]在地名信息服務方面,開發上線了“鄉村著名行動”采集上圖微信小程序,依托中國·國家地名信息庫和互聯網地圖,實現“一次采集、多方上圖”,提高地名信息和農家樂、采摘園等興趣點上圖效率。浙江、安徽、廣西等地開展數字地名、智慧標牌建設,借助地名標志助力鄉村治理“一碼知”,政務服務事項“一碼辦”。[01-30 10:22] |
[王曉東]在地名利農惠農方面,各地深挖地域地名文化,用獨特的地名文化故事為文旅項目增添文化含量。山東、四川、甘肅等地積極探索“地名+農產品推廣”新模式,發揮地名品牌價值,助力“一鄉一品”“一村一品”建設,帶動鄉村產業發展。[01-30 10:22] |
[總臺央廣]用好人才是提高養老服務質量水平的關鍵。《意見》在養老服務人才使用管理方面提出了哪些具體舉措?[01-30 10:23] |
[李永新]謝謝您的提問。人才使用是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內容。《意見》堅持以用為本、以崗礪才的用人導向,從崗位設置、用人機制、規范管理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用好人才,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01-30 10:23] |
[李永新]一是優化崗位配置。優化養老服務機構崗位配置既可以提升服務效率,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又可以增強養老服務機構核心競爭力,促進員工個人發展和成長。《意見》堅持按需設崗,要求引導各類養老服務機構根據功能定位、目標群體、服務特色等情況,科學設置管理、專業技術、工勤技能等崗位,優化人力資源配置。首先,要聚焦老年人照護需求,推動養老服務機構按照評定等級落實養老護理員等養老服務技能人才配比要求,特別是服務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照護配比要求;其次,要著眼引領提升機構質量管理、規范運營、風險防控能力,配強養老院院長和人力資源、財務、質量等方面管理崗位,打造一批懂養老、會運營、擅管理的養老服務經營管理人才;再次,要著眼滿足老年人醫療、康復、營養、心理等多方面需求,設置相關專業技術崗位,配備具備相應職業資格的專業技術人才;最后,要落實安全生產等要求,依規設置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物業保障、維修維護、信息管理等工勤崗位,確保各環節安全高效運轉。[01-30 10:25] |
[李永新]二是健全用人機制。《意見》堅持技能導向,注重發揮養老護理員等養老服務技能人才作用,明確提出鼓勵技師以上養老服務技能人才在崗位上發揮技能、管理班組、帶徒傳技,帶動服務團隊整體技能水平提升;鼓勵在養老服務機構等級評定、質量評價、補貼支持等工作中,加大取得技能等級證書的養老服務技能人才配置情況所占評價權重,引導機構支持從業人員積極參與技能水平評價;進一步暢通養老服務機構中的技能骨干向專業技術崗位或管理崗位的流動渠道,激發技能人才活力。此外,要求充分用好社會工作專業技術人才,鼓勵養老服務機構通過內設社會工作科室、設置專門崗位或與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合作等方式,支持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老年人提供心理疏導、社會融入、資源鏈接等全方位服務。[01-30 10:26] |
[李永新]三是強化規范管理。《意見》立足養老服務行業特點,要求通過推動養老服務機構完善員工守則、發揮行業組織自律作用等途徑,進一步強化養老服務人才職業道德要求和服務機構誠信經營意識,引導從業人員養成良好品行、提升服務水平。同時,為充分體現從嚴管理要求,樹立“獎優罰劣”導向,明確建立健全養老服務人才失信懲戒和守信褒揚機制,大力培樹行業先進典型,依法嚴懲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培育安全可靠、值得信賴的養老服務市場環境,營造讓老年人安心、靜心、舒心養老的良好氛圍。[01-30 10:34] |
[光明日報]用好人才評價“指揮棒”,是推動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重要手段。請問下一步有哪些措施推動完善養老護理員等養老服務技能人才評價機制?[01-30 10:35] |
[李永新]謝謝您的提問。養老護理員等養老服務技能人才是養老服務的直接提供者,是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意見》首次提出以養老護理員為試點,完善養老服務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健全養老服務技能人才職業技能等級社會化認定機制,進一步明確了養老護理員等養老服務技能人才的技能等級、評價主體、評價管理、評價結果使用等關鍵性問題。[01-30 10:36] |
[李永新]一是關于技能等級。《意見》明確,按照國家職業標準相關要求,開展考核認定工作。《意見》提出在《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19年版)》設置的五個職業技能等級基礎上,支持具備條件的養老服務企業可結合實際在高級技師等級之上增設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在初級工之下補設學徒工,形成由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首席技師構成的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進一步拓寬了養老護理員成長通道。[01-30 10:36] |
[李永新]二是關于評價主體。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社會培訓評價組織,《意見》首次明確由養老服務行業主管部門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統籌社會培訓評價資源,征集遴選符合資質的單位機構,報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備案成為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另一類是用人單位,支持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自主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賦予用人單位評價自主權。[01-30 10:36] |
[李永新]三是關于評價管理。《意見》明確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統一制定編碼規則和證書樣式,在全國范圍內查詢驗證,并要求按照“誰評價、誰負責、誰發證”的原則,加強對第三方評價機構和用人單位評價活動的監督管理,定期組織評估,公開評估結果,落實評價機構和用人單位主體責任,確保評價公信力。[01-30 10:37] |
[李永新]四是關于評價結果使用。《意見》堅持技高者多得的用人導向,明確提出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結果要與崗位使用有效銜接,并作為薪酬分配的重要參考,以此激發養老護理員等養老服務技能人才提高技能水平的積極性主動性。[01-30 10:37] |
[新華社]請問今年“鄉村著名行動”將重點抓哪些方面?有什么具體考慮安排?[01-30 10:38] |
[王曉東]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相關工作進行了部署。2024年是“鄉村著名行動”全面推進實施的第一年,我們將通過會議培訓、調研督導等方式指導各地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循序漸進、久久為功,創造性推動重點工作落實,切實把“鄉村著名行動”辦成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同時,民政部還將重點抓好三方面工作:[01-30 10:38] |
[王曉東]一是研究編制鄉村地名建設指南。充分運用“千萬工程”蘊含的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把準鄉村地名建設規律,研究制定《鄉村地名建設指南》,明確鄉村地名建設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針對不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和不同鄉村類型,分層分類細化鄉村地名建設重點任務、路徑方法和目標要求,增強“鄉村著名行動”的操作性和針對性,為推進實施提供科學指引。[01-30 10:38] |
[王曉東]二是大力推進鄉村地名采集上圖。采集上圖是鄉村地名建設的末端,也是鄉村地名服務的開端,是地名服務鄉村生產生活最直接、最顯性的環節。我們將指導各地加大鄉村地名采集上圖力度,大力提升鄉村地名的精細度、精準度,廣泛發動群眾依托地名信息自主上傳農家樂、寄遞物流點等鄉村產業設施,更好服務鄉村產業振興。[01-30 10:39] |
[王曉東]三是著力打造一批鄉村地名建設先行區。遴選一批鄉村地名建設完善、服務鄉村振興效益顯著、具有典型示范意義地區,作為“鄉村著名行動”先行區,深入總結先行區的典型經驗、實踐機理和工作規律,為各地學習借鑒提供“樣板”,以點帶面推動“鄉村著名行動”融合發展、縱深發展。[01-30 10:39] |
[法治日報]養老服務既要“引得進”、“用得好”更要“留得住”。《意見》在強化養老服務人才激勵方面有哪些舉措?[01-30 10:39] |
[李永新]謝謝您的提問。從事養老服務,既要有專業精度,又要有愛心溫度,養老服務人才是替天下兒女盡孝、為社會家庭分憂的可敬職業。應當采取有力措施,給予養老服務人才應有的保障和更多的關愛。《意見》從薪酬待遇、關愛支持、褒揚激勵等方面提出相關政策措施,推動建立"拴心留人"制度機制。[01-30 10:40] |
[李永新]一是保障薪酬待遇。建立科學合理的薪酬制度,實現“待遇留人”,是養老服務行業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關鍵。《意見》明確提出堅持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支持和引導養老服務機構建立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業績貢獻的薪酬分配制度,切實提高養老服務人才薪酬待遇;指導有條件的地區調查發布養老服務人才市場工資價位信息,引導養老服務機構綜合考慮從業年限、勞動強度、技能水平等因素,合理確定養老服務人才工資水平,并將工資分配向一線員工傾斜。同時,通過完善并落實職業培訓補貼、職業技能補貼等政策,采取規范用工管理、參加社會保險、改善勞動環境、實行同工同酬等措施,切實保障養老服務人才應有待遇和合法權益。[01-30 10:40] |
[李永新]二是完善關愛政策。《意見》明確支持各地探索將養老服務高技能人才納入城市直接落戶范圍,推動其配偶、子女等隨遷家屬按規定享受公共就業、教育、住房等保障服務,為養老服務人才提供“安居樂業”的發展環境,解決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上面臨的實際困難,讓養老服務人才能夠真正立住腳、安下心、扎下根、行得遠。[01-30 10:40] |
[李永新]三是強化褒揚激勵。《意見》明確通過開展表彰活動、舉辦技能競賽、建立工作室、選樹典型等多種途徑,加大養老服務人才褒揚激勵力度,提升他們的職業尊崇感和社會認同度。比如,近年來民政部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舉辦全國養老護理職業技能大賽,讓更多人認識到養老服務工作蘊含的技術含量和人文精髓。下一步,民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養老服務人才先進事跡和職業精神宣傳力度,增進理解、凝聚共識,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養老服務人才、支持養老服務行業發展壯大的良好氛圍。[01-30 10:41] |
[武增鋒]各位媒體朋友,時間關系,今天的提問環節就到這里。如果大家還有其他問題,可以在會后聯系民政部新聞辦公室。本次發布會由民政部門戶網站、民政部政務微博全程直播。感謝李永新副司長、王曉東副司長出席今天的發布會,感謝大家對民政工作的關注和報道。龍年新春即將到來,在此,給大家拜個早年!祝大家新春愉快、闔家幸福、萬事如意!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01-30 10:4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