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事跡:程靜,女,35歲,北京市第二社會福利院休養區護士長。
2003年參加工作以來,程靜一直堅守在殘疾人護理工作第一線。她始終保持著一顆熱愛殘疾人的心,雖然每天面對的服務對象都是肢體殘缺、生活不能自理,智商如孩童般的弱勢群體,她始終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盡心竭力為他們營造一個溫暖的大家庭。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程靜主動適應工作環境的變化,帶領班組人員不斷深入學習臨床護理知識,積極改進工作方式方法,不斷探索出新的適合殘疾休養員的管理模式,從日常生活照料為主逐漸延伸到康復鍛煉,總結出一整套適合智障休養員的工作方法,克服了護理工作中打針吃藥、洗澡理發、穿衣如廁、喂飯喂水的“四難”問題,完善了護理服務標準體系,促進了護理部管理服務水平提升。
所獲榮譽:2017年北京市青年五四獎章、首都勞動獎章、市三八紅旗獎章等。
每天面對一群“長不大”的休養員
北京市第二社會福利院休養區 程靜
大家好!我是程靜,來自北京市第二社會福利院,是一名護士。今天我要講到的這個群體,很多人都沒見過,也想不到。
從我2003年進入單位開始,就不斷有人問我:“你們那里的孩子多大啊?”“我們家想收養你們福利院的孩子,有什么條件呢?”要么就是問我:“老人怎么才能住到你們院里?一個月要多少錢?”……每當面對這些問題,我都會感到特別無奈,大家對福利院的認識,大多停留在供養兒童或老人上,很多人根本不知道,還有這樣的民政服務對象——精神發育遲滯患者。
這些患者的智力水平明顯低于同齡人,很多還伴有肢體殘疾。我們二福,主要收養的就是市屬兒童福利機構轉入的14周歲以上,無就讀能力、無生活能力及限制行為能力,精神發育遲滯、肢體殘疾的“三無”孤殘人員,在我們院里被稱為休養員。
我來院里工作快15年了,有這么一件事,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那是我第一次獨立值夜班,巡查的時候,我發現一位男性成年休養員不但把大便拉在了床上,還抹得床上、身上,甚至是他自己的臉上,到處都是……看到那一幕,我驚呆了,不知道該怎么辦了。等回過神來,我想起值班前,帶我熟悉工作的老護士長叮囑過:休養員拉了尿了,要及時給洗干凈。想到這兒,我趕忙叫來一位護理員,一起把休養員推到洗澡間,忍著刺鼻的臭味兒給他洗了澡。
等忙完后,安靜下來,我的眼淚一個勁兒地在眼眶里打轉。那時的我才19歲,想著:這就是我以后的工作環境了嗎?我以后難道就要過這樣的人生嗎?我不敢再想下去了,產生了強烈的想要離開這個地方的念頭。
第二天,我心思重重地去上班。結果,那位休養員一看見我,就沖著我大聲地喊:“阿姨好!阿姨好!”我一下子就愣住了,一種夾雜著心酸、憐愛的復雜情緒涌上心頭。我們這里的休養員不管多大年齡,管我們這些年輕的護士都叫“阿姨”。不是他們有意這樣,而是因為他們的智商確實只相當于幾歲的孩子。老護士長了解情況后,動情地對我說:“咱們的休養員吶,確實特殊,他們都是孩子的思維,需要我們特殊的愛,我們就是他們的親人吶!”漸漸地,我想開了,為一個孩子清洗滿身的屎尿,有什么難為情的?又有什么不能接受的?老護士長不僅增強了我的護理技能,還教會了我,要用一顆怎樣的心,去對待這樣一份特殊的工作。
因為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我們工作的每個環節都不容易,喂飯、喂藥,洗澡、穿衣服……就沒有不難的事兒。
就說這喂飯吧,好多休養員都患有腦癱,自己不會吃飯,在喂飯的時候,他們又控制不住自己嘴巴的張合,所以經常會咬住勺子不松口,還會因為咽不好,突然就把嘴里的飯菜噴出來……起初我喂不好,總被咬住勺子,也沒少被飯菜噴一身。后來,喂飯的次數多了,我找到了竅門,要趁他們張開大嘴,快速地把飯送進嘴里,然后趕緊把勺子抽出來;喂飯的時候,要站在休養員的側面,這樣才不會被突然噴出來的飯菜弄得滿身滿臉都是。
休養員吃藥也是一大難題。他們嫌藥苦,總是不愿吃,我每次都要像哄著小孩子一樣,哄著他們把藥吃下去。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就像是個幼兒園老師,只是幼兒園的孩子們過幾年就長大了,可他們卻幾十年如一日,總也長不大。
喂飯喂藥什么的,都是多點耐心就能完成的,最累的是給他們洗澡,要挨個兒把他們從床上抬上平車,推到洗澡間,洗完以后推回房間里,再抬上床。初到院里工作的小護士們,大多只有十八九歲的年紀,而整個院里的男性休養員占了七成以上,護士們最先需要攻克的就是“洗澡關”。面對那些成年的男性休養員,在給他們洗澡時,小護士們難免會有尷尬。再加上體力上的挑戰,雙重考驗下,很多護士都猶豫過、糾結過,但最后,很多人都經受住了考驗,選擇留下來,成為民政系統里的白衣天使。
考驗還不止這些。對那些完全不能自理的休養員,有時候就得用特殊的護理方法了。
有位常年臥床的休養員,胃腸蠕動慢,造成了大便困難,我試著給他吃香蕉、喝蜂蜜水,揉肚子、用開塞露,把能想到的辦法全試了,可就是沒有效果。看著他那么難受,我就用手,幫他把已經結成硬塊兒的大便一點兒一點兒地摳了出來……事后有人問我,你不嫌臟嗎?我說,怎么能不臟呢,把他當成自己的家里人,也就不會嫌臟了!
碰上休養員鬧脾氣的時候,像我這樣瘦弱的女護士,就會覺得力不從心了。記得那是一個夏天,休養員們集中在一個大房間里活動。其中一個休養員,非要去另外一個房間里活動。她患有癲癇,就是俗稱的“羊角瘋”,如果突然發作,很容易摔傷,我怕她出去以后沒人看護,就跟她商量,過一會兒由工作人員帶她去另外的房間。沒想到,她突然就沖著我抓了過來,穿著短袖工作服的我,兩只手臂瞬間就被抓得血肉模糊,等到其他工作人員趕過來,才將處于激動狀態的她拉開。看著自己兩只布滿傷痕的手臂,說心里沒有委屈,是假的。但我只能安慰自己,她是無心的,本意并不想傷害我。
生活總是兩面的,有時候這種最令人煩惱的“長不大”,里面也有著最簡單、最純真的情誼。那些智障程度較輕的休養員,有時會送我他們親手制作的賀卡,或者簡單的寫張小字條。今年春節,我又收到了他們寫給我的祝福小字條,上面寫著:程阿姨,我們都很想你的,過年了,祝你身體健康,謝謝你對我們的照顧……他們的心智不高,有著孩子般的純潔心靈,這些賀卡制作得并不精美,我卻倍感珍惜。
15年前,我是一名護士;15年后,作為護士長,我就像當年老護士長帶我那樣,去帶那一撥撥的新護士。習近平總書記說,“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現在,我們福利院還有百余名像我一樣的護理人員,每天照顧著這些殘疾休養員,踐行著“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服務理念,共同傳遞著黨和政府對特殊困難群體的關愛,這也成為我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我想,這就是我們的初心,我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