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徐江麗:邊疆社區疫情防線上的“守望者”

來源: 中國社區報   時間: 2020-03-18  16:49

徐江麗(左)入戶進行疫情調查

“能多做些就多做些,現在全國的社區工作者都在加班加點。”患有聽力障礙的徐江麗在微信上和記者這樣說道。微信那頭的她,正在室外社區疫情防控卡點上值班。盡管立春已經過去一個月了,但地處邊疆地區,石河子的最高氣溫才剛剛攀升到零度。

“最美城鄉社區工作者”徐江麗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新城街道十七社區居民委員會殘疾人工作專職委員,承擔著為社區144名殘疾人居民服務的任務。在社區工作十幾年,今年的這個正月,有些不尋常,因為嚴峻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她和同事們都格外的忙。

掛念:?保障144名殘疾居民生活

疫情發生之初,徐江麗的兒子才從武漢返疆不久。按規定,一家三口要居家隔離。雖然人不在社區防控一線,最讓她放心不下的,還是這144名殘疾人居民。居家隔離期間,她每天在社區殘疾人友愛群里發布相關信息,勸解大家少出門,不要道聽途說轉發未經核實的小道消息,呼吁大家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自我防護。

許多殘疾人需要長期服藥,精神障礙患者的藥更是一天不能停,疫情期間不能出門,藥不夠了怎么辦?徐江麗一直牽掛著他們。居家隔離期一結束,徐江麗便把小區和小區附近的藥房電話寫在紙上并復印了幾份,送到需要買藥的殘疾人家中,讓他們通過電話訂購藥品,由藥房送到卡點,殘疾人家屬再到卡點取藥,或者由徐江麗自己取藥送到殘疾人家中。

社區精神障礙患者小張的母親不久前因車禍住進醫院,傷好后剛回到家,徐江麗就趕到家里看看有什么需要幫忙的。“小徐,這個藥藥房沒有,只能去醫院取藥,怎么辦?”盡管自己的身體還沒完全恢復,小張母親最擔心的是孩子的藥斷了。第二天,徐江麗便帶上小張的醫保卡,騎著車到小區附近的綠洲醫院幫忙買藥。

為了隨時了解這些殘疾人居民的需求,徐江麗每天都會在微信上問問情況。“我們家天然氣快沒有了。”“我們家是廉租房,合同快到期了,需要續簽。”“我們家房子漏水了,之前工作忙顧不上修,現在能不能幫我找人解決一下?”收到這些需求,徐江麗便會在第一時間尋求解決方案,盡最大可能保障他們在疫情期間的正常生活。

專業:?社會工作方法安撫居家隔離居民情緒

疫情期間,徐江麗沒有忘記自己的另一個身份:社會工作師。她全面發揮中級社工師的技能,用專業優勢幫助居民緩解面對疫情產生的負面情緒。

在她負責的片區內,有位60歲的居民,他的兒子節前從四川回到石河子。按照石河子市疫情防控規定,外地返石人員要進行集中隔離,密切接觸者要進行居家隔離。這位居民屬于密切接觸者,經當事人同意,社區工作者在居民家門上貼了“隔離告知條”。

“但是他擔心告知條被鄰居看到而受到歧視,就偷偷地撕了。”徐江麗說。通過這件事,她敏銳地意識到,因疫情嚴峻而采取的前所未有的封閉和管制措施,可能導致居家隔離居民發生心理應激反應,因為害怕別人異樣的眼光、不能自由出門等原因,居家隔離居民會產生程度不同的焦慮情緒。

為此,徐江麗使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中的“同理心”“自我披露”等技巧,每天在微信上和居家隔離的居民們溝通,告訴他們自己也有居家隔離的經歷,以平常心對待這段經歷非常重要,在注意身體情況的同時,還要保持心理平和,順便趁這個“假期”好好休息,做一些以前自己一直想做沒有時間做的事。同時,她耐心、反復地向他們解釋居家隔離的必要性和居家隔離的有關要求。因為徐江麗用自身的居家隔離經歷勸導大家,她的“暖心微信”效果很快顯現。在她負責的片區內再也沒有居民撕條了,大家的情緒也逐漸平靜下來。

溫暖:?共同抗疫的決心

一個月以來,徐江麗和同事們一樣,在社區防控一線的工作崗位上早出晚歸:每天在社區卡點值班3小時;為分管片區內居家隔離人員上門送水等生活必需品,幫他們扔垃圾,并隨時了解這些人員的身體和行動情況;排查片區常住人口在疆外未返回人員信息,并保持聯系,勸導其延期返鄉;在片區檢查居民是否佩戴口罩,是否扎堆聊天;對普通發熱人員進行跟蹤……

讓徐江麗印象最深刻的是正月十五那天。因為疫情,今年的元宵節與往年相比清冷了許多。但為了讓居民體會到節日的氛圍,她和志愿者為160多戶居民送去社區準備的元宵和疫情防控宣傳單。“我記得發了五個多小時,累得腿直發軟。”徐江麗在微信上這樣和記者說。但每推開一扇門,看到居民收到元宵的笑臉,她又覺得值了。

“為了不影響家人的健康和休息,我們工作人員從2月17日晚上開始集體住社區。”記者一次聯系徐江麗進行微信采訪時,她已經兩天沒有回家,正在社區錄入白天走訪的居家隔離居民情況信息、社區殘疾人和困難家庭的情況。

即便工作緊張忙碌,但徐江麗的心里卻也時常熱乎乎的。因為聽力障礙,片區內一些殘疾人來電咨詢,或者她要致電了解居民情況時,接打電話就成了難題。“基本上每天都要麻煩同事或志愿者幫我接打電話。盡管大家都很忙,但每次我有需要時都會馬上幫我。所以我更不能休息了,要多做一點。”徐江麗說。

“一起加油!”和徐江麗聊完,已經是北京時間的凌晨。最后,她給記者發來這句話,并配上了一個拳頭的表情,表達著她和大家的共同信念:繼續堅守崗位,我們終將戰勝疫情!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