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亞平先進事跡
從事基層工作28年,湯亞平的身上有眾多的“標簽”,每一個暖心故事背后,都凝聚著她的認真、辛勤、奉獻和努力,這些成就了湯亞平平凡經歷中的閃光人生。
一、“我要帶領青年黨員承擔社會責任”——黨員眼中的“站長姐姐”
在中海榮盛社區,有一家 “黨員愛心文印站”,紙張耗材由愛心黨員認捐,每位家長每天可以免費打印或復印2張A4紙規格的作業。文印站還設置了居民互助箱,所得款項全部用于幫助社區貧困家庭復印、打印。文印站的運營者杜俊曾是社區中的一名創業教師,從一名學生教起,他在開辦教育培訓機構的過程中,經歷了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辛和不易。湯亞平在黨員走訪中了解到他的情況,不僅為他申請了黨員創業扶持基金,還建議他發揮黨員作用,瞄準家長需求開辦“黨員愛心文印站”,既能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也能回饋居民、發展公益。一傳十、十傳百,杜俊的小事業開展的紅紅火火,公益事業也蓬勃發展起來了,走在社區里,“黨員志愿者”成為了杜俊最閃亮的標簽。“站長姐姐,我會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業,也要帶領青年黨員承擔起社會責任”,杜俊發給湯亞平的這條微信,她一直存在手機里。
一面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作為江蘇省黨代表,在湯亞平的帶領下,社區中的77名黨員全都主動到社區報到注冊成為志愿者;“湯亞平黨代表工作室”、“黨員愛心文印站”、“中村黨員好管家”等黨建品牌項目在常州市獲得了廣泛認可。
二、“我們都來打卡上班呢”——社區阿姨們眼中的“老板娘”
每天早上,準有一幫阿姨姐姐們準時到中海榮盛社區工作站報到。在社區“巧手繪”,每天都聚集了幾十位居民,做手工補貼家用。湯亞平通過資源鏈接,聯系了兩家企業,達成外貿產品代加工協議,今年工作室剛成立的時候只有20多名成員,經過一個月的發展,隊伍已經擴大到300多人,社區的阿姨們最初都誤以為她是“老板娘”。幫助婦女創業就業是湯亞平社區工作的重要內容,“巧手繪”工作室、“剔筠軒”留青竹刻傳習所、琪嘉手工制作等都是她幫助婦女創業、就業的好點子,先后帶動婦女創業就業500多人次。
“巧手繪”工作室雖小,但它不但在幫助婦女創業、就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還能促進外來人口融入,解決社區治理中的問題。社區中的隨遷老人石阿姨經常把撿回來的垃圾堆在樓道里,時間一長,居民對她很有意見。湯亞平了解石阿姨的情況后,鼓勵石阿姨加入“巧手繪”工作室,豐富生活,融入鄰里,一段時間過后,石阿姨把主要精力投入了工作室的勞動產出上,沒時間再去撿垃圾了。石阿姨通過在工作室與鄰里的交往,認識到自己以前行為給鄰居們帶來的不便,積極主動清理樓道衛生,與鄰里相處也更加融洽。山西人馬宇芳選擇在常州開始新生活,一開始身邊沒有朋友、親人,不知如何融入,正是“巧手繪”工作室,讓她學了一門手藝,有了一點收入,還結識了很多朋友。她老是說:“這里就像家一樣,即使不說話,靜靜地做事,也會覺得很安心。身體不好亞平姐姐還會帶著我一起看醫生,有心里話我也喜歡跟亞平姐姐講,沒想到社區給了我家的感覺。”
三、“你燒的常州菜真好吃”——春暉小家孩子們眼里的“常州媽媽”
2015年,湯亞平在一次省婦女工作會議上結識了泗陽“春暉小家”愛心媽媽張礬,自那以后,她每年都組織助學活動:到泗陽“春暉小家”給孩子們燒了一頓常州菜,孩子們深深把這位“愛心媽媽”記在心里;邀請泗陽“春暉小家”的20個孩子到常州做客,與20個常州孩子共度國慶、參加軍訓、篝火晚會、拓展訓練、互換心愿卡和禮物,短短兩天時間,孩子們共同成長,更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從聯系常州愛心家庭、愛心企業捐助物資,到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餐桌上的微公益”活動,幫助當地農戶賣蘆蒿、雞鴨蛋,再到出資購買雞苗鴨苗500余只,投放到泗陽貧困家庭,讓他們自我造血,湯亞平的結對扶貧工作越來越深入,4年來共發動50余家愛心企業,近百位常州“愛心媽媽”,帶去物資近千件,籌集善款近十萬元。
“扶貧不僅僅是物質支持,更是精神上的改變,不一定是單方面的給予,而是雙方的一次機會,在平等的接納和付出過程中大家都會有收獲。”湯亞平說,這是她組織結對扶貧活動四年以來一直堅守的理念。
四、“丫頭,有你在我就定心了”——獨居老人眼里的“好閨女”
陶桂英是獨居老人,大兒子患肝癌去世,小兒子不與老人住在一起,那幾年為了省錢給兒子看病,老人常年只吃一些青菜、剩菜,身體特別差,有幾次因為營養不良暈倒在家。湯亞平得知后,便經常帶點菜去看望她。得知她過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公共浴室洗一次熱水澡,和大家一起吃一頓團圓飯后,湯亞平每年都帶著80多歲陶奶奶去公共浴室,把她當作自己的奶奶一樣,從洗澡搓背到剪指甲,安排的妥妥帖帖;有一年小年夜還特別為老人安排了一頓年夜飯,請街坊、鄰居和老人一起吃一頓自助餐,那也是陶奶奶人生中的第一次自助餐。“我們年紀大了,聚一年,少一年了,多虧湯亞平,讓老伙伴們這樣聚在一起,真好。”
為了讓社區老人能長期得到關照,她發動街坊四鄰的10名巧媳婦們成立組成“巧媳婦”睦鄰助餐協會,每周都給社區里的25名80歲以上獨居老人送飯,累計共送餐800余次。每年到小年夜,她都邀請社區里的低保、殘疾、孤寡老人們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巧媳婦們帶上幾個拿手好菜,愛心企業準備好松軟的糕點、水果、新年禮物,陪著他們樂融融地過新年。
組建“巧媳婦”睦鄰助餐協會為高齡老人送餐、聯系家庭醫生為老人提供健康服務和臨終關懷、組織“銀發助理”志愿者為老人們提供免費愛心理發、舉辦“公益5號”便民集市為老人們義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湯亞平始終把關心老人記掛在心里、落實在行動上。
五、“你也要多注意身體,社區有需要叫我”——社區居民眼里的“管家婆”
在湯亞平服務基層的28年里,她遇見過質疑、誤解、不友好,但通過她的不懈努力,最終收獲了由衷的認可和敬佩。
“‘湯管家’,不用叫物業和保安,我們幾個自己就能幫13號樓把垃圾清運干凈。”中海榮盛社區居民志愿者郝俊總是開玩笑地稱湯亞平為“湯管家”。11月的一大早,他便召集了幾位熱心居民,幫社區把樓道堆放了2年、整整兩拖車的垃圾運走了。怎么也無法相信,眼前這個熱心的居民骨干以前竟是對社區敵意最重、鬧得最兇的那一個。一次,郝俊在社區微信群里公開叫道:“湯主管,你做的那些事情別以為我不知道。”湯亞平甚為不解,私下里找了郝俊問清緣由,原來一個姓湯的物業工作人員曾經以“大門改外開要收費”為由騙了他500元,氣憤不過,他便一直拒交物業費,對抗物業和社區。在湯亞平的解釋下,雖然誤會消除了,但郝俊卻還是心存芥蒂。他在居民微信群里默默觀察,發現這個湯站長總是“秒回”問題,熱心地為居民解決各種困難,他一點一點地被她打動。于是郝俊聯系湯亞平:“湯站長,我想繳物業費了,但我不相信他們,我只相信你。”湯亞平帶著物業經理登門拜訪,郝俊爽快地繳了物業費,多年的心結也打開了:“就從這件事,我開始信任組織、信任你,你是真心實意為老百姓服務的。”
幫居民協調移建公交站臺、協商解決商戶油煙問題、為老年人增設休閑座椅、增設“寵物廁所”、策劃“家庭抖音大賽”……一年來,10000多條微信、3000多個問題、500多件大大小小的事情,湯亞平在中海榮盛社區工作站做的都是點滴的“小事”,但正是這些“小事”,逐漸化解了居民的芥蒂,得到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她說:“把人心聚在一起,什么事都能辦成!”
在28年的工作中,湯亞平先后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江蘇省“最美基層干部”、江蘇省“敬業奉獻”好人、江蘇省“崗位學雷鋒”標兵、常州市勞動模范、常州好人等榮譽。她用堅定的信念、扎實的工作、質樸的情懷,完美詮釋了社區工作者的為民初心。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