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中國地名大會  >  綜合報道 > 正文

邊看邊想我是誰

來源: 中國社會報   時間: 2019-12-02  16:23

周尚意

《中國地名大會》已經播出三期。因為出差在外,我沒趕上首播。如今網絡媒體發達,我抽空用手機斷斷續續觀看了節目。這種觀看方式有一個優點,就是讓我有足夠的時間“邊看邊想”,其實“讀且思”正是人文主義地理學提倡的感悟世界的方式。

地名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容,《中國地名大會》旨在促進中國地名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中國國土遼闊、歷史悠久,數量龐大的地名如同浩瀚的海洋,其中蘊藏著歷史、地理、政治、經濟、社會、語言文字、文學藝術等方面的文化礦藏。經過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傳承,那些被人們接受的地名保留沿用下來,比如孔子授課的“杏壇”被人們沿用兩千多年。還有那些被人們接受的地名命名習俗也不斷擴散,比如中原地區的漢族人用《周易》的哲學指導地名命名,這種思想傳布到云南大理,也被當地的人們采用。通過收看《中國地名大會》,我邊看邊想,得到兩個“地理感悟”。

首先,中國地名命名特色之一是成組命名。節目中有這樣一道題:安和寧加上東、西、南、北,可組成哪七個縣級及以上行政區的地名?答案是東安(牡丹江市東安區、永州市東安縣)、西安(陜西省西安市)、南安(泉州市南安市)、北安(黑河市北安市)、東寧(牡丹江市東寧市)、西寧(青海省西寧市)、南寧(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我看網上給這道題的難度評分為兩星,說明大家普遍認為難度不大。但我看罷細細想來,將地名成組來命名,且有方位秩序,其實是中國地名命名的一個特色,比如大家最熟悉的“五岳”。在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記得在北大讀書時,學校有一個公共計算機房,它位于“德才均備齋”的“紅二樓”,而“德才均備齋”是四棟二層的仿古建筑,德、才、均、備四個“小地名”組成一個意義完整的“大地名”。“五岳”和“德才均備齋”與節目中所出“四方安寧”的題目有異曲同工之妙,即去掉其中任何一個小地名,大地名的含義就會殘缺不全。由此看來,中國最好還是要有一個北方城市冠以“北寧”之名。

其次,地名賦予每個地方獨特標簽。節目中有個“一舉成名”的搶答環節,規則是由主持人給出若干信息,參賽者根據這些信息,判斷其所對應的城市。比如,白鷺為市鳥、陳嘉庚創辦與城市同名的大學、鼓浪嶼,這三條信息對應的是廈門市。再如,客家土樓之王“承啟樓”、古田會議召開地、因境內溶洞石壁花紋像龍而得名,這三條信息對應的是龍巖市。地理學研究一個地方為何與其他地方不同,本質區別在于三個方面:一是其他地方沒有的自然地理特色,二是長期積累下來的建筑和工程,三是發生在該地的歷史事件,比如古田會議。但很多人往往忽視了第三方面,人們在其他地方也可以看到作為自然要素的白鷺和海島,以及作為人文要素的建筑和土樓,然而在其他地方卻看不到特定的歷史事件,因此歷史事件成為參賽者搶答的關鍵信息。

在《中國地名大會》接下來的節目中,我希望自己跟著參賽者一起做題時,邊看邊想——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是父親認同的廣東肇慶人?是母親的家鄉廣西羅城人?還是因為我的出生地定位北京人?為何我不是基因測試結果中7%的馬來人?關于我是誰,有一個答案是肯定的:我是中國人。

(作者系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部教授)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