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按下“快進鍵”
在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江蘇省現代養老服務體系改革還將從哪些方面發力?如何補齊養老服務發展的短板?怎樣滿足多層次多元化的養老需求?江蘇省民政廳副廳長沙維偉解讀江蘇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系列改革舉措。
資源下沉
把優質養老服務設施配置到老人身邊
江蘇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走在全國前列,但是和全省1800多萬老年人的需求相比,還存在不少短板。沙維偉說,比如服務內容不夠豐富、質量有待提高、社會參與不足。針對這種情況,去年年底江蘇省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出6個方面22條具體舉措,以解決目前還存在的一些短板和瓶頸問題。
“無論是從老年人的意愿、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是從養老生命周期合理性角度來講,居家養老都是最重要的,也是絕大部分人的選擇。”沙維偉說,因此我們調整了工作思路,把優質的養老服務資源下沉到社區層面,配置到老人身邊。加強嵌入式養老機構、日間照料中心的建設,提供助醫、助浴、助樂等居家養老服務。
沙維偉介紹,目前南京已經在全市層面試行“時間銀行”。志愿者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可以在時間銀行里儲存服務時間,年老以后可以“提取時間兌換服務”,以緩解養老壓力?!拔覀児膭罡鞯靥剿鹘B老服務‘時間銀行’,引導更多志愿者參與為老服務。”
同時,提供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員照護培訓。沙維偉說,照護失能老年人耗費的精力多,承受的壓力大。“我們提出為長時間照護失能老年人的家庭提供短期的專業化照護服務,紓解家庭照護壓力,給老人家屬提供‘喘息服務’。”
打好“組合拳”
增加床位供給,試點家庭養老床位建設
針對養老機構床位緊張的問題,沙維偉介紹,江蘇主要從三個方面發力。一是省財政每年安排專項資金8億元以上,用于包括養老機構建設在內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二是開展體制改革,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這一門檻,為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發展提供政策便利;三是推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業的發展,滿足老年人就近就便接受專業化養老服務的需求。
探索設立家庭養老床位,把養老院“搬”回家。出臺政策,鼓勵各地為經濟困難的失能老年人家庭進行居家適老化改造,由專業的服務人員按時上門,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等服務,在服務標準上參照養老機構管理。沙維偉介紹,目前,南京市已經建設運營家庭養老床位5600余張,相當于建了40個左右的中型養老院。
持續開展專項行動。沙維偉說,今年省民政廳聯同7個部門專門出臺《關于做好2020年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工作的通知》,從8個方面提升養老院服務質量。“今年的重點是規范化、標準化建設,要求全省2000多家養老機構通過規范化建設持續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和安全?!?/p>
推動全省900家農村敬老院實施“雙改造雙提升”工程。從今年開始,計劃通過3年努力,將有條件的農村敬老院改造提升為既能優先滿足特困人員照護需求,又能為轄區其他老人提供多元養老服務的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
提升待遇
解決養老護理員短缺難題
根據國內外的相關經驗,入住養老機構和居家養老的失能老年人與護理人員較為合理的配備比例是3∶1。沙維偉表示,江蘇全省養老護理員的缺口至少有6萬人,所以供需矛盾較為突出。
沙維偉介紹,下一步,將聯合人社部門,全面推行養老護理員社會化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制度改革,形成以養老服務市場為導向的護理員培養使用機制,并將社會化認定結果作為養老護理員享受入職補貼、崗位津貼、積分落戶等政策的重要依據;同時建立職業技能等級、工作年限與入職補貼和服務價格掛鉤的制度,增強養老護理員職業吸引力;并穩步提高養老護理員各類津補貼,鞏固現有的人才隊伍基礎,引導年輕、專業的人才投身養老服務領域。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