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推動養老服務差異化規范化特色化
鄧金雄魏全保
近日,中央財政支持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開展全國第四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補助經費1000余萬元已經到位,這標志著北海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規劃和運營模式得到認可。
近年來,北海市各級民政部門堅持改革創新,聚焦群眾關切,履行基本社會服務職能,在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和居家養老等方面狠下功夫。同時,借鑒先進地區經驗,結合北海實際,先后制定印發《北海市養老服務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北海市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等文件,構建起比較完善的政策體系,規劃了北海市發展藍圖,為養老服務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通過補助投資、運營補貼、購買服務等方式,推進養老服務設施公建民營,支持社會力量開展康養服務。市本級福利彩票公益金60%以上投入養老服務業,其中,支持民辦養老服務機構發展的資金達31.5%。2017年以來,已安排340萬元福彩公益金對9家民辦養老機構安全設施進行改造。著眼“一帶一路”倡議,以創建“養生北海、候鳥天堂”品牌為立足點,吸引港澳臺、北京、內蒙古、黑龍江等地企業到北海考察投資,北海銀基國際濱海旅游度假區、北海恒大養生谷等項目投資合作框架協議相繼簽訂。
為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帶動效應,推動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該市注重在打造品牌項目上花力氣、下功夫。總投資1.2億元的民辦康養項目——合浦昌和養老服務中心已投入使用,該項目集老年醫療、康復、健康指導和休閑養生等服務于一體,成為北部灣經濟區高端示范項目。按照五星級養老機構標準建設的合浦縣社會福利院1、2號養護樓項目,已達到使用條件。由公建民營改造而成的海寧老年公寓和海合老年公寓相繼獲得自治區四星級養老機構榮譽稱號。
聚焦農村養老熱點、難點問題,努力打通兜底服務“最后一公里”。2019年市政府出臺《北海市脫貧攻堅兜底集中托養工作方案》,計劃用2年時間投入1.1億元,新建7個、改建1個集中托養服務中心。同時,該市不斷創新農村養老機構管理服務模式,投入500萬元新建成的公館鎮農村養老服務中心作為合浦縣社會福利院的分院,由縣福利院統一規范管理,解決了農村養老服務設施“無人管、管不好”的難題。
積極整合現有醫療衛生資源和養老資源,加快推進醫養結合發展,實現“以醫助養”“以養促醫”。全市已取得養老機構設立許可證的養老機構均成立醫務室或與醫療機構簽訂服務協議,設立簽約醫生工作室,定期開展坐診及巡診服務。出臺《北海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實施方案》,以“分類服務、按需服務”為原則,把社區老年人作為重點人群,為其提供針對性的健康管理服務,協助老年人開展健康自我管理。
為妥善解決90%老人的居家養老問題,該市從信息、服務和監管等方面創新服務模式。搭建智慧養老信息平臺,將老年人家庭信息、健康指標、生活習慣等基本信息導入平臺,并通過手環和APP實現數據鏈接,實時為老年人提供應急救援服務。組織開展由社區引導、社會組織部署、社工牽頭、社區志愿者廣泛參與的為老服務活動,構建低齡老年人服務高齡老年人“時間銀行”服務工作機制,促進居家養老服務差異化、規范化、特色化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