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關注養老服務  >  地方經驗 > 正文

福建以“家園”建設模式探索“全齡化”社區養老

來源: 中國社會報   時間: 2020-04-02  09:57

趙榮生 余新仁

福建省自1996年進入老齡化社會,目前60周歲以上戶籍老人644.9萬人,占總人口16.6%;65周歲及以上戶籍老人435.6萬人,占總人口11.3%。據預測,在2050年前后,老齡化比例將超過30%。近年來,福建省開展了居家、社區、機構“三合一”養老服務“家園”建設,發展小規模、多功能、嵌入式的社區養老服務,深受廣大群眾歡迎。“家園”建設是福建省探索開展“全齡化”社區養老的主要形式。

“全齡化”社區養老是老年人在擁有全年齡段人群(幼兒、青年、中年、老年)住戶的社區環境中養老,社區將老人作為主要服務對象,整體布局規劃,配置完善的戶型空間、齊全的服務設施、科學的管理運營,實現老人養老與醫療、康復、護理、助餐、家政服務等多元服務需求,是應對老齡化挑戰的科學之舉。

“全齡化”服務方便“就地養老”

“全齡化”社區養老相對于傳統的將老人集中起來服務的養老機構、養老社區而言,有以下五大優勢。

設施齊全。以人的全生命周期為基點,提出小區和住宅設計方案,以老人不同階段養老需求為出發點設計養老服務設施,并結合代際共享、適老化、智能化、無障礙等原則設計公共服務設施、活動空間等,為實現老人“就地養老”創造良好條件。

老人有安全感和歸屬感。老人生活在熟悉的環境中,與家庭、其他年齡群體情感交流,增進代際融合,符合老人心理需求。

服務內容多樣。不僅有為老人提供的醫療衛生、生活照料、康復護理、餐飲、家政等服務,也有為中青年提供的文體休閑、健康娛樂、商業購物等服務,還有為少年兒童提供的游玩娛樂、四點鐘學校等設施。

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全齡化”社區養老服務可作為擴大內需、拉動消費,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措施。推進適老化住宅、養老服務可持續性發展,維持社區的活力建設,提高企業的自身“造血”能力。

減少政府和老人支出。“全齡化”社區養老服務實現的是“就地養老”,這既能減少政府對另尋新址再建設養老服務設施的投入,也能減輕老人及其家庭的經濟負擔。

“家園”服務模式的實踐探索

福建省結合實際情況,編制《福建省“家園”模式設立指南(試行)》,選址于養老服務需求強烈、老齡化程度高的社區,建筑面積1000-2000平方米,床位30-50張,以“15分鐘養老服務圈”為服務半徑,突出嵌入式、多功能、小規模、可持續發展特色。目前,全省共有32所,分布在福州市、廈門市、泉州市、三明市、南平市、龍巖市等地。

“家園”整合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功能,為老人提供助餐、助潔、助浴等上門服務、文化娛樂、生活照料、日托、全托、長期照護等多元化的服務項目。特別是助餐、助潔等上門服務解決獨居、行動不便老人的生活難題;日托服務可免除年輕人的后顧之憂,緩解老人的孤獨感;長短期照護服務能為失能、大病出院仍需康復護理或家屬需要喘息的老人提供專業照護服務,減輕家庭照護壓力。

“家園”依托社區,整合教育、民政、人社、衛健、司法等部門資源,發揮社區人力、物力、財力優勢,實現養老服務與老人教育、醫療健康、法律援助等資源有機結合。建設以政府為主,運營以專業化社會力量為主,通過公建民營的方式,降低企業參與養老服務的建設成本,提高養老服務的專業性。

“家園”模式在實踐中成效顯著,初步實現社會、政府、企業等多方共贏。“家園”建在老人生活的社區里,既方便子女日常探視,又便于維系老人原有的社會關系,增進老人與子女、社會的交流,情感優勢明顯。福建調查總隊的調研顯示,全省92.4%的老人對其表示滿意。“家園”吸引了萬科集團、北京德亨仁厚、上海和佑等一批優秀的省外企業落地福建開展養老服務,也培育壯大了福齡金太陽、廈門蓮花等一批省內養老服務企業和社會服務機構。據統計,社會資本投入占資金投入總額的近60%,并呈上升趨勢。“家園”通過建立長期照護服務、日間照料、健康管理、增值服務等多種養老服務模式,減少運營方對政府補貼的依賴,增強“造血”功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全齡化”社區養老是系統工程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要加快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全齡化”社區養老符合這一精神要求。

發展“全齡化”社區養老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醫療衛生、康復護理等多個方面。這需要政府在城市規劃、老舊小區改造、土地供應、社區衛生服務設施建設及養老服務經營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

從傳統的養老機構布點規劃的思路轉換成以“全齡化”社區營造為導向的綜合性構建方法,可整合居住(普通住宅、適老化住宅)、養老(養老公寓、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等,細化為自理、半護、全護型)、教育(老年大學、中小學和幼兒園)、生活(商業和生活配套)、健康(體育會所、康復會所、戶外活動設施)及社交休閑(文化設施、休閑公園)等設施規劃,并加快小區適老化改造。還可通過試行共有產權養老房,引導和促進社會資本參與養老服務,促進房地產業轉型發展。

同時,借助網絡遠程技術和實時健康管理系統打造智能居家網絡,建設“沒有圍墻的養老院”。加快醫養康養融合發展,整合健康、養老信息平臺資源,推進老人健康和養老信息共享。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提供上門護理服務。

近年來,各級政府持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用地、稅費減免、融資方面,出臺多項扶持政策,為“全齡化”社區養老的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隨著老齡化形勢的發展,在進一步完善的政策、健全的體系支持下,“全齡化”社區養老服務將會發展得更快、更好。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