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人在家門口安享晚年——江西探索推進基層養老見聞
新華社南昌10月14日電題:讓老人在家門口安享晚年——江西探索推進基層養老見聞
新華社記者 李興文 郭強 袁慧晶
面對不斷加快的老齡化進程,江西探索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通過盤活閑置資源、多元化籌資、推廣志愿服務,積極推進基層養老,讓老人在家門口安享晚年。
根據規劃,到2021年,江西將新增有效供給床位5萬張以上、居家養老服務設施10000個、社區嵌入式養老院1200個,特困失能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100%。
搭建養老服務平臺,首先缺場地。為此,江西要求各地充分盤活閑置公共資源,清理、騰退閑置的廠房、學校、辦公用房等場地設施,用于養老服務。
晚飯時分,在新余市高新區水西鎮桐林村頤養之家,30多名老人有的圍坐在一起吃飯,有的看電視、拉家常,還有的散步健身。83歲的胡愛英告訴記者,過去燒頓飯吃兩三天,現在每餐都是熱飯熱菜,生病了隔壁就有“曉康診所”。
記者在新余、高安等地采訪發現,當地搭建頤養之家、幸福食堂等養老服務平臺,一些地方還就近配套建了“曉康診所”,實行醫養結合破解農村養老難。新余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曾先鋒說,當地八成以上頤養之家是利用村級活動場所、小學校舍等閑置場地改建的,9000多名老人在這里安享晚年。
目前,江西已建成公辦養老院1527家,農村敬老院1441家,建成農村互助養老服務設施4000余處。
記者在新余市渝水區鵠山鄉桐村頤養之家看到一張去年的收支賬單,收入方面有上級配套、老人交款、社會捐助等;支出方面有用餐食材費用、水電費、人員工資等,收入明顯大于支出。
村支書簡海平說,頤養之家運行以來,每年經費都有結余。
江西要求各地安排專項建設資金、必要工作經費,探索財政出一點、老人擔一點、社會捐一點的多元籌資機制,既化解政府的投入壓力,又減輕老人的支出負擔。
江西一些地方還探索引入長期護理保險增加經費保障。上饒市長護辦主任蔣勇介紹,當地投保長護險的九成以上是60歲以上老人,每年保費100元,老人因年老、疾病等不能自理后,可享受每月450元至1080元不等的護理金。
臨近中午,南昌市東湖區火神廟社區居民馮華做好飯菜,送給自家樓下一位老人。剛剛退休的她是當地“時間銀行”的一名志愿者。她說,自己身體不錯又有時間,現在幫幫他人,以后也可獲得他人照顧。
一代幫一代,低齡扶高齡。護理人員不足也是基層養老面臨的難題。江西在加快培養專業護理人員的同時,鼓勵社會力量尤其是低齡老人為高齡、失能、失智老人提供志愿服務,力爭到2020年全省老年志愿者注冊人數達到老年人口總數的12%。
一些地方率先探索開展“時間銀行”養老志愿服務,志愿者可將服務老人的時間存進“時間銀行”,等老了可換取他人照顧服務。在南昌市東湖區,“時間銀行”已設立12家分行、118家支行,志愿者突破5000人,老人可通過電話、手機App等呼叫服務。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