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  民政這十年  >  地方 > 正文

荊楚民政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步伐

來源: 中國社會報   時間: 2022-08-05  11:18

滾滾長江奔流不息,飛騰的浪花見證著荊楚大地的日新月異,見證著百姓生活的蒸蒸日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北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省民政系統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工作理念,勇擔脫貧重任,迎擊疫情大考,深化改革發展,忠誠履職盡責,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服務大局,從攻堅戰到振興路

“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少”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

十年來,湖北省民政系統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牢牢把握實施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扎實履行民政職能,將兜底保障的政治責任扛在肩上。

兜住底。加強社會救助制度與扶貧開發政策有效銜接,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對象全部納入農村低保、特困供養或臨時救助范圍,對部分或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無法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扶脫貧的家庭全部實施政策兜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湖北保衛戰”中,針對特殊困難群體出臺專項幫扶措施,做到“應保盡保”,圓滿完成脫貧攻堅“兜底一批”任務。

兜牢底。幫助困難群眾同步進入全面小康后,保持過渡期內社會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總體穩定,健全完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社會救助標準量化調整機制、重點對象監測預警和常態化幫扶機制,穩定保障全省166萬名低保對象和24.7萬名特困人員基本生活;臨時救助制度對急難型困難家庭(個人)實現全覆蓋,年均超過30萬人次得到臨時性生活救助,臨時救助水平達到次均2240元,實現“應兜盡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兜好底。按照保基本、兜底線、救急難、可持續的總體思路,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完善各類低收入人口認定和救助辦法,形成以基本生活救助、專項社會救助、急難社會救助為主體,社會力量為補充,覆蓋全面、分層分類、綜合高效的社會救助格局。對經濟狀況最困難的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給予基本生活救助和專項救助,對經濟狀況稍好的低保邊緣家庭和支出型困難家庭給予專項救助,對其他困難群眾給予臨時救助,做到了“應救盡救”。

排憂解難,從福利院到救助站

“對困難群眾,我們要格外關注、格外關愛、格外關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飽含著對困難群眾的深深牽掛,也給“民政為民、民政愛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年來,湖北省民政系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時刻把困難群眾的衣食冷暖放在心間。

助困。適應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確保困難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平均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669元、每人每年5743元;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為每人每年10812元。

育幼。完善困境兒童保障體系,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全部納入國家保障,全面推進以市(州)兒童福利機構為主體的區域性孤兒集中養育。全省兒童福利機構服務對象保持新冠肺炎“零感染”。建立健全孤兒養育標準自然增長機制,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集中供養和社會散居孤兒平均養育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2129元和每人每月1325元,比2012年分別增長112.9%和120.8%。實施孤兒助學工程,為適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提供免費學歷教育。依法依規做好收養工作。

扶弱。適度普惠型老年人福利、殘疾人福利體系全面建立。經濟困難高齡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護理補貼惠及11.3萬人,高齡津貼制度惠及142.2萬人。全面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理順發放機制、加強動態管理,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分別達到每人每月70 元、每人每月100 元,分別惠及50.4萬人和72.5萬人。開展殘疾人幫扶服務,推進貧困重度殘疾人集中或社會化照料護理服務,“愛心助殘行動”項目共服務6541人次,“福康工程”項目累計惠及8855人次。

尋親。十年來,全省共救助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83萬余人次,幫助2600余名救助對象找到家人,落戶安置2300余名長期滯留人員。全省救助管理機構人員實現新冠肺炎“零感染”。35個縣級救助管理機構獲批新建項目,中央資金合計支持達到6500余萬元。

激發活力,從城鄉社區到慈善社工

“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實現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治理是一門科學”,要“善于運用先進的理念、科學的態度、專業的方法、精細的標準提升社會治理效能”。

十年來,湖北省民政系統圍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命題,找準發力點,為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貢獻民政力量。

基層治理之變。基層群眾自治規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持續推進,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換屆實現同步。全面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居民公約),積極推進《湖北省城鄉社區治理促進條例》立法工作。開展基層治理創新實驗,對話型、共建型、聯動型、開放型社區協商模式推陳出新。建成基本公共服務、居民自助互助服務和市場化便民利民服務“三位一體”的社區服務體系,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分別達到100%、74.4%。全面建立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三方聯動”機制,全省街道、縣城城關鎮所轄社區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組建實現全覆蓋。深化城市社區工作者隊伍社會化、職業化、專業化建設,全面建立“四崗十八級”職業體系。

登記監管之變。改革完善黨領導社會組織的登記管理制度,初步實現社會組織黨組織建設和開展黨的工作“兩個全覆蓋”,完成黨政領導干部在社會組織兼職取酬清理,完成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省、市、縣三級社會組織工作協調機制同步建立,社會組織監管體系基本形成。社會組織行政審批和行政服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嚴格登記審查,建立登記會商制度和信用承諾制度,大幅精簡申請材料和辦理時限。開展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整治、打擊整治非法社會組織、“僵尸型”社會組織清理、違規評比表彰整治、民辦非企業單位非營利性專項整治等專項行動,生態空間持續凈化。強化監督管理,全面建立社會組織法人離任和換屆審計制度,審計率達100%。常態化開展“雙隨機一公開”抽查檢查。完善社會組織等級評估制度,現有3A級以上全省性社會組織144家。全省登記社會組織達到31730家,實現規范有序發展。

慈善社工之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項募捐中,全省指定接收主體累計接收社會捐贈資金151億元、物資2.32億件,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頒布實施《湖北省慈善條例》,專設“應急慈善”一章,規范解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社會捐贈出現的一系列現實問題,堅持約束監督與促進支持并重,突出了立法的針對性和操作性。實施“五社聯動”,有效助力化解“疫后綜合征”、促進基層治理。截至2021年年底,全省社會工作人才超5萬人;建成鄉鎮(街道)社工站759個,覆蓋全省58.6%的鄉鎮(街道);注冊志愿者達981萬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7%。十年來,全省累計銷售福利彩票843.84億元,籌集公益金246.46億元,有力支持了全省民生保障事業發展。

專項管理之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優化行政區劃設置,經國務院批準,京山、監利撤縣設市。圓滿完成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任務,全省采集入庫地名64.4萬條。加快地名普查成果轉化,建成省級地名信息庫,積極開展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及“千年古縣”申報工作。完成兩輪5330.5公里省級界線和266條縣級界線聯檢,完成全省2334條鄉級界線勘定,開展基于1∶10000大比例尺影像圖界線矢量數據勘界工作。

一心為民,從初升朝陽到最美夕陽

“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政黨,為民的事沒有小事,要把群眾大大小小的事辦好。”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心中,只要關系到人民群眾,無論是生命安危,還是柴米油鹽,樁樁件件都是大事。

十年來,湖北省民政系統秉持“為民無小事”理念,圍繞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務和群眾關切,扎實履行基本社會服務職責,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服務國家未來。省、市、縣三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實現全覆蓋,家庭、社會、政府“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格局初步形成。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全面建立,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村(居)兒童主任配備全覆蓋,基層兒童關愛服務網絡基本形成,對38.9萬名農村留守兒童落實了關愛保護措施。大力開展全國未成年人保護示范縣(市、區)創建,全省50個縣(市、區)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機制創新試點。

服務美好時刻。開展結婚登記免費頒證服務、婚姻家庭輔導服務,探索婚俗改革試點。積極推進婚姻登記管理規范化、檔案信息電子化、登記服務集約化、設施建設標準化,全省縣級以上婚姻登記機關場地建設70%以上達到3A標準。開通湖北省結婚登記、補領結婚證網上預約系統,實現在線預約、網上審核、現場核驗發證。

服務晚年生活。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省民政廳會同省級相關部門出臺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等30多個政策文件,為養老服務發展創造了良好環境。深化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特困供養服務體制機制改革,持續開展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提升專項行動、實施農村福利院“平安工程”“冬暖工程”,有序推進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全省養老服務供給能力逐步增強,養老服務質量明顯提升,初步構建了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截至目前,全省養老床位總數超過46萬張,護理型床位占比達46%;全省城鄉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分別達到97.5%和67.5%;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55%,農村留守老年人定期探訪制度和關愛服務實現全覆蓋。

服務人生終點。擴大火葬區范圍,完善生態安葬獎補政策,節地生態安葬率達到65%。積極開展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穩步推進殯葬綜合改革,多渠道增加殯葬服務供給。推進城鄉公益性公墓建設,全省已建成縣級以上公益性公墓30個、鄉鎮和農村公益性公墓2560個,有效保障了人民群眾基本殯葬服務需求。

十年風雨兼程,十年砥礪前行。回首耕耘路,湖北省民政系統兜底線、保穩定、促發展,有力服務了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展望新征程,湖北民政人將以更廣的視野、更足的闖勁、更實的作風為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獻智出力。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