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原更加出彩貢獻民政力量
中原大地放光彩,民政護航顯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民政系統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認真履行為民解困、為民謀利、為民服務職責,全力服務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強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書寫了河南民政事業發展新篇章,為中原更加出彩發揮了重要基礎作用。
增進民生福祉
民生兜底保障網更加密實
曾經,貧困如同一座大山,無情地橫在追求幸福生活的人們面前。擺脫貧困,是中國人千年的夢想。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涨啊⒘Χ茸畲蟆⒒菁叭丝谧疃嗟拿撠毠詰稹T谶@項彪炳史冊的偉業中,河南省民政系統牢記總書記的囑托,聚焦脫貧攻堅歷史重任,履行兜底保障神圣職責。
將農村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方式作為重要兜底脫貧措施;從2016年起,農村低保線始終高于扶貧線;實行低保“漸退期”“單人?!焙途蜆I成本扣減等特殊扶貧政策,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針對特殊困難人口、未脫貧人口和貧困邊緣人口制定兜底措施,擴大低保、特困、臨時救助的保障范圍;實現特困人員、殘疾人、困境兒童等困難群體救助保障政策與低保、扶貧政策的全面銜接;會同有關部門,完善專項救助制度……河南民政用一項項暖心的政策、一個個有力的舉措,為困難群眾脫貧提供了堅實保障。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相對貧困問題還將長期存在。河南省民政系統始終把困難群眾的冷暖放在心間,努力構建覆蓋城鄉、科學規范、應保盡保的社會救助兜底保障體系,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困難群眾。
體系更健全。建立健全以基本生活救助為基礎、專項社會救助為支撐、急難社會救助為輔助、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全面建立縣級政府領導牽頭的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協調機制,及時研究解決各類困難群眾遇到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有效保障400萬名困難群眾基本生活。
保障更有力。城鄉低保標準分別從2012年的月人均260元、年人均1500元提高到目前的630元、5040元。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從2012年的年人均1990元提高到目前的8190元。累計發放臨時救助金17.95億元,救助幫扶202.5萬人次。為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及時啟動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發放臨時價格補貼14.1億元,惠及困難群眾5146.4萬人次。
機制更完善。確立了低保標準動態調整機制,科學合理調整低保標準。完善“一門受理、協同辦理”機制,推進社會救助領域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聯合13個部門建立河南省社會救助申請家庭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健全低收入人口監測預警機制。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下放低保審核確認權限,簡化優化救助流程,縮短救助時限,讓救助更精準、更快捷。
關愛更溫暖。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制度,惠及214.7萬名殘疾人。社會散居孤兒、集中養育孤兒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月人均1050元、1450元,將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按照孤兒標準納入保障范圍,全省1.6萬名孤兒、2.5萬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受益。建立健全市、縣、鄉、村四級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
五級書記抓養老
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健全
8月29日上午9點,洛陽市洛龍區科技園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一樓的活動室內熱鬧非凡,不少老年人正在這里打乒乓球?!爸灰獩]事,我每天都來,和老伙伴們一起打打球、出出汗,感覺特別暢快。”汪大爺說。
科技園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是洛陽全市870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之一。為更好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洛陽市狠抓基礎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已基本實現全覆蓋。
作為人口大省,河南的老年人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讓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任務艱巨。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省把養老服務作為重要民生事業抓緊抓實,省、市、縣、街道、社區書記責任上肩,黨政聯動,形成“全省一盤棋”大格局,按照前瞻30年、著眼15年、立足“十四五”,明確“三步走”發展目標,頂層設計“一條例一規劃一意見若干政策”框架,堅持“標準化建設、連鎖化運營、品牌化打造、智能化服務、規范化管理”,努力讓全省老年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完善頂層設計?!逗幽鲜±夏耆藱嘁姹U蠗l例》已于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河南省養老服務條例》將于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省委、省政府先后研究出臺了關于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的政策文件,以及本省“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和康養產業發展規劃。省民政廳會同省直部門出臺購買養老服務、規范城鎮社區(街道)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管理、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加強社區居家醫養結合服務等工作的一系列配套政策。
增加服務供給。組織開展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試點、醫養結合試點,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加強城市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和農村幸福院建設,推動全省673個街道、7334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全覆蓋,全省各類養老機構和設施達1.6萬個,養老床位達53萬多張。加大中央和省級福彩公益金投入力度,用于支持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適老化改造、政府購買服務、智慧養老平臺建設。
創新運行方式。通過制定規劃、專項清理、同步建設等方式保障養老服務設施用地。推廣“以大帶小”、智慧養老、嵌入式養老、醫養康養融合、“養老服務+行業”融合、“五社聯動”助老、公建民營、“兜底+社會養老”八種模式,全省養老服務蓬勃發展。通過智慧養老平臺,為老年人提供“訂單式、菜單式”服務。促進養老服務與餐飲、家政、物業、文旅、醫療康養、智能設備等行業融合發展。圍繞“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和“河南護工”品牌建設,持續加強養老服務人才培養。
注重多元善治
基層社會治理效能持續提升
8月10日,在焦作市解放區焦南街道火車站社區電務北院小區入口處,一塊醒目的展板豎了起來,“紅藍榜”三個大字將展板分為左右兩個區域,“紅榜”里是社區好人好事,“藍榜”里是社區不文明行為。
“社區辦公地點就在這個小區,居民來辦事都經過這里,在這設置‘紅藍榜’的監督效果最好。”火車站社區黨委書記朱芳琳告訴記者,通過“紅藍榜”引導居民關注社區事務、參與社區治理,這個辦法是在社區議事過程中大家一起想出來的。
城鄉社區治理事關黨和國家大政方針貫徹落實,事關居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城鄉基層和諧穩定。為實現黨領導下的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河南省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則,持續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努力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政策創制。推動出臺關于加強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實施意見,牽頭編制本省“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會同省委組織部出臺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實施方案,嚴格規范村委會改設居委會和新設居委會的條件和程序。
基層自治。推動村民委員會和社區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時間統一,圓滿完成村(居)委會換屆工作,“一肩挑”比例分別達99.73%、99.69%。完善村(居)民自治機制,落實“四議兩公開”工作法、“一征三議兩公開”工作法,157個縣(市、區)制定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全省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修訂完善工作全部完成,村(居)委會建設進一步規范。加強社區服務設施建設,新建“一有七中心”規范化社區3500個,城市綜合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農村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90.1%。
多元共治。加強黨對社會組織的全面領導,全面落實社會組織管理與黨建工作“四同步”,積極發展社區社會組織,大力打擊非法社會組織,開展行業協會商會涉企收費專項整治。社會組織在助力疫情防控、脫貧攻堅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慈善社工事業有序推進,全省有慈善組織290個,注冊志愿者1344萬人,慈善信托合同金額近1.22億元。建成鄉鎮(街道)社工(未保工作)站812個,引入專業社會工作者2800余名,服務困難群眾59.7萬人次。
突出便民利民
基本社會服務供給更加暖心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民政立足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拓展民政公共服務領域,加強專項社會事務管理,推進社會事務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
提升社會事務管理水平。提升婚姻登記和收養登記服務水平,婚姻登記實現信息聯網和多部門共享,每年辦理各類婚姻登記約150萬對、收養登記約750例。全面落實惠民殯葬政策,倡導節地綠色生態安葬,深化喪葬禮俗改革,倡樹文明殯葬新風;優化殯葬設施布局,加大殯葬設施建設力度,殯葬領域突出問題得到有效治理。
做好區劃地名工作。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河南省人民政府出臺《河南省設立鎮標準》和《河南省設立街道標準》,穩妥開展1個撤縣設市、6個撤縣(市)設區、282個撤鄉建鎮、撤鎮設街道等區劃調整事項;圓滿完成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共普查地名信息56萬余條;加強地名文化建設和遺產保護,全省被認定的“千年古縣”達到13個;加強行政區域界線管理,維護邊界地區和諧穩定。
筑牢疫情防線。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對各類民政服務機構分類施策,抓細抓實常態化疫情防控,堵住管理漏洞,民政服務對象實現“零感染”。 指導城鄉社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加強安全管理。從2022年開始,將每年的5月作為河南省民政系統“安全教育宣傳月”、將每年的5月25日作為“安全管理警示日”,推動民政服務機構專職安全管理員全覆蓋。建成全省民政系統電視電話會議、應急值班和三級指揮調度平臺,與各級民政服務機構即時聯通、數據共享,利用信息化手段全面提升民政系統行業監管、應急響應能力。深入開展全省民政工作“大走訪大調研”活動,提升民政服務機構安全管理水平。
回首來時路,河南民政砥礪前行,步伐鏗鏘。踏上新征程,河南民政將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全方位謀劃以“三基主責”為統攬,突出普惠養老服務、民生兜底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安全發展“四高引領”,統籌社會事務、兒童福利、社會組織管理、慈善社工、區劃地名、殯改惠民服務“六域并進”,強化政治建設、法治建設、信息化建設、能力作風建設“四項建設”的“464”工作布局,深化改革創新,持續加壓奮進,奮勇爭先出彩,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貢獻民政力量。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