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讓群眾過上更幸福的生活
——訪黨的二十大代表,安徽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冬云
黨的二十大代表,安徽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張冬云聆聽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后倍感振奮:“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民政工作者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解決民政服務對象的實際問題,一件一件抓落實,一年接著一年干,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努力讓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更高、獲得感更多、幸福感更足?!?0月19日,張冬云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的報告,最觸動您、讓您印象最深的有哪些方面?
張冬云:作為一名民政干部,在學習報告的過程中,縈繞心間、感悟最深的是習近平總書記始終不渝的人民情懷。“人民”是報告的高頻詞,“人民”在中國共產黨人心中位置最高、分量最重。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講,“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講到這里,全場響起經久不息的掌聲。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正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倳涍€講,“治國有常,利民為本”,“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字字句句都浸透著深切的民生情懷。
總書記到全國各地考察,看的是老百姓的房、嘮的是老百姓的家常,進社區、進學校,看望老人、了解困境兒童學習生活,真正把群眾當親人。正是在這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的引領下,我們黨才能領導人民推動了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
在新征程上做好黨的民政工作,要更加自覺地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一件件民生實事和關鍵小事,用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的工作實績,讓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得到妥善保障,讓民政服務對象的日子越來越有盼頭、有甜頭。
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進入新時代十年來,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這期間,安徽民政做出的成績、積累的經驗,為完成新時代新征程使命任務打下了怎樣的基礎,做好了怎樣的準備?
張冬云:十年來,安徽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從一個省域見證了新時代的民生之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生保障工作,今年拿出150億元實施10項暖民心行動,其中就有民政的“老年助餐”行動,小切口惠及大民生,老年人紛紛“點贊”。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就老年助餐、社會救助動態調標、殘疾人保障、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助學等工作多次作出批示、進行調度,這些民生實事一件件落地落實,真正惠及了低保對象、殘疾人、困境兒童等困難群體。今年全省廣泛開展“慈善一日捐”活動,省委書記鄭柵潔、省長王清憲帶頭捐款,2800多萬元善款解了困難群眾的燃眉之急,更在全省營造起向上向善的慈善氛圍。十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安徽民生保障實現了新跨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3萬元,484萬貧困人口過上小康生活,城鄉居民收入倍差降至2.34。
民政系統創造的民生實績,是非凡十年的生動縮影。
——十年來,安徽民政基本民生保障堅實有力,“孤老殘幼”等420萬名困難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前不久,渦陽縣的朱女士給我們寄來感謝信,講了她在民政社會救助核對機制的精準識別下,享受低保政策、生活得以保障、孩子學業得以繼續的經歷,表達感激之情。我們構建起“1+8+N”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主動救助、精準救助能力明顯提升,城市低保、農村低保、特困供養保障標準增幅分別達到110%、295%和211%,累計救助 3029萬人次。特別是脫貧攻堅戰中,全省保障農村低保對象183.7萬人,其中106.6萬人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占全部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22%。(下轉2版)(上接1版)
——十年來,全省城鄉社區建設和基層社會治理走深走實、扎實有力,1.8萬個城鄉社區長期和諧穩定,18萬名社區工作者、3.6萬家社會組織、345家慈善組織在為民服務特別是近3年來的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堅實作用。泗縣6月底發生感染超1300例的新冠肺炎疫情,短短十多天時間,全縣10輪核酸檢測結果復核完畢,實現社會面清零。這樣快速有力的疫情防控成效,得益于城鄉社區治理水平的提高。去年,全省新一輪村(居)“兩委”換屆順利完成,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發揮了獨特作用。
——十年來,基本社會服務提質增效,“一老一小”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省委、省政府部署老年助餐行動, 一餐飯暖胃更暖心,老年人真正感受到了總書記在報告中強調的公共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全省養老機構床位總數達到38.4萬張,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總面積達到270萬平方米,建成老年助餐點6018個。數以萬計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得到“養治教康安”綜合保障,成千上萬的困難學子得到救助幫扶,40萬名孤棄、困境、留守兒童在祖國的藍天下茁壯成長。全省婚喪服務水平也持續提升,移風易俗更加深入。
進入新時代的十年,安徽民政持續發力,交出了讓黨和人民滿意的答卷,實現了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標。新征程上,我們將全力以赴,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繼續展現民政作為、貢獻民政力量。
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安徽民政將如何立足本職做好民生服務工作,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張冬云: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西代表團討論時強調:“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干,一步一個腳印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見之于成效?!秉h的二十大報告為我們開展困難群眾保障、基本養老服務、婦女兒童權益保護、基層社會治理、公益慈善事業等民政工作指明了發展方向,我們要抓緊付諸行動、見之于成效。我們將錨定“全國民政走前列 省直機關爭一流”的奮進目標,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民生服務工作,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措施,解決好群眾牽腸掛肚的急難愁盼問題,腳下沾滿泥土、心中沉淀真情,一項一項抓好落實、一件一件扎實推進。
一是兜住兜準兜好底線,重點就社會救助大平臺完善、殘疾人兩項補貼提標、分散供養特困人員集中照護等加大工作力度,健全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讓困難群眾更有保障。二是加強和創新基層治理,在規范村級事務、發揮新一屆村(居)“兩委”班子作用等方面持續發力,在健全基層群眾自治機制、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推進以縣城為載體的城鎮化建設等重大決策部署中更好發揮民政作用,讓城鄉社區成為和諧溫馨的美麗家園。三是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特困老人服務,近期重點推進“老年助餐暖民心行動”、擴大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供給,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讓1200萬名江淮老年人晚年生活更有品質。四是加強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在困境兒童救助幫扶、未成年人權益保障等方面重點發力,守護孤棄、困境、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五是提升婚喪服務能力,重點推進婚俗改革、婚姻登記市內通辦和跨省通辦,持續做好年均70萬對婚姻登記服務,讓結婚成為所有新人幸福生活的新起點;在公益性殯葬設施全覆蓋方面加大力度,讓逝者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六是培育發展社會組織,加強社會組織黨的建設,推動安徽行業協會商會發展“1+8”政策體系落地見效,讓社會組織成為參與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的蓬勃力量。七是壯大慈善事業,全力實施“善行安徽”行動,引導、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積極參與公益慈善事業,讓慈行善舉成為6100萬名江淮兒女追崇的文明新風尚。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