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堅守,譜寫大愛至誠贊歌
——追記湖北公安縣麻豪口鎮福利院原院長劉德芬
“我有一個家,家在藍天下,共享一個夢,同有一個家……”
今年3月,伴隨著這首溫馨感人的主題曲,以湖北省公安縣麻豪口鎮福利院原院長劉德芬為原型,精心打造的大型歌劇《有愛才有家》在北京天橋劇場歌劇舞臺唱響。劇場里,觀眾時而給予雷鳴般的掌聲、時而低頭沉思、時而輕輕地抽泣,感人的劇情給觀眾帶來極大的心靈震撼。
劉德芬是帶著“全國孝親敬老之星”“湖北省十佳母親”“感動荊州年度人物”“最美公安人”等許多“光環”的一位農村福利院院長,她用62年的生命軌跡詮釋了不畏艱難、艱苦創業的人生追求,用23年的青春彰顯了心系群眾、敬老如親、愛幼如子的大愛情懷。
困難只是暫時的,只想讓福利院的“親人”舒服一點
1991年初,已是村婦女主任的她服從組織安排,到沙場福利院擔任院長。如今已是湖北省公安縣電視臺副臺長的張潔,想起劉德芬曾經對她說的話:“到沙場農村福利院的第一天,眼見破舊的院子、撂荒的菜園,心里有過猶豫。但看到老人和孩子們期盼的眼神時,想到黨和政府對我的信任,我決定留下來,而且還要干得最好,我要為他們打造一個溫暖的家?!?/span>
感恩,忠誠,奉獻,成了她人生的主旋律。打那以后,曾經時尚的劉德芬,換上粗衣布衫,下地鋤草、喂豬……什么臟活累活她都帶頭干,硬是把一個破舊不堪的農村福利院建成遠近聞名的“明星院”。
2007年,沙場福利院與麻豪口福利院合并,劉德芬擔任合并后的院長。新院建在一所廢棄的小學舊址上,兩院合并后,院民增加到100余人,每天米面就要七八十斤,吃油也得十多斤。底子薄怎么辦?為了讓大家吃飽穿暖,她帶著有勞動能力的院民開荒種菜、栽植棉花,蓋豬圈、挖魚塘、養雞養鴨,院里轟轟烈烈辦起了“三產”;為了讓大家住有所居,她領著大家伙兒改教室、打隔斷、填場地,上房蓋瓦,提灰粉墻,添置新家具;為了讓大家早日搬進新居,整整3個月,她每天在沙場、麻豪口兩地來回跑,終于讓福利院舊貌換新顏。鄉親們都說:“福利院里的棉花田都像掃帚掃過的,干凈!”
回憶起那段日子,被劉德芬視作自己“左膀”的譚顯德,偌大一個男人便默默流淚:“她帶著我們鋤地、和沙、搬磚,手都長起了繭、磨出了血,長期勞動使她手指變了形,她從沒有過一聲怨言?!?/span>
熟悉劉德芬的人都說,她是一個感性的人,容易動感情、掉眼淚,而骨子里卻有一股子韌勁。福利院是一個特殊的大家庭,不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就是嗷嗷待哺的孤兒。部分老人性格孤僻,生活習慣難以適應福利院管理。正是被劉德芬的真誠和細致所打動,福利院很多老人都改變了多年的生活習慣。院里成立了院民管理委員會,建立了衛生清潔、伙食值日、民主理財、日常學習等制度。
2012年,麻豪口福利院被湖北省民政廳評為全省“先進農村福利院”、湖北省老齡工作“敬老模范單位”、荊州市“示范福利院”,也成為湖北紅八號集團“幫孤助殘、奉獻愛心”的志愿者服務基地。
老人眼里的“巧丫頭”,孤殘孩子心中的“好媽媽”
說起劉德芬,人們仍記得她那勤快、麻利的身影。每天清晨5點不到,劉德芬就為福利院老人、孩子做飯,23年從未間斷。
“他們膝下無子,福利院就是他們的家。”劉德芬這樣說,也這樣做?!白鳛樵洪L,我不嫌棄老人臟,誰家沒有老人?人人都有老的時候,將心比心,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心里就平和了?!痹谝恍┤搜劾?,劉德芬對待院里的老人比一般兒女還親。90多歲的劉志強,癱瘓在床3年,劉德芬每天把飯菜端到老人床前,一口一口地喂著吃。吃魚,怕有刺扎著老人,劉德芬就把刺挑出來;飯剛盛出來,怕燙著老人,劉德芬就一勺一勺吹涼了喂,從沒一句厭煩。
在福利院,老人也不把劉德芬喚作“院長”而是叫“丫頭”。23年來,劉德芬以院為家,幾乎每個年節都是在福利院度過的。院里廚房墻上,有一個“院民生日表”,其實她早就記在了心里。每到老人過生日,劉德芬就自己下廚給老人做長壽面。
福利院先后去世了65位老人,劉德芬當了65回孝女。每一次,劉德芬都親自操辦,為老人擦身、穿衣、燒紙、守靈。
2012年11月,在“最美公安人”頒獎典禮,無臂孤兒劉三華走到臺上,用腳寫下“我愛媽媽”四個字。這個劉德芬一手養大的孩子只是她撫養的45名孤兒之一。
在劉德芬的眼中,所有福利院的孩子都是她的“乖乖”“幺兒”。她給孩子們取名都帶“華”,也透露著劉德芬的點點希望,她希望福利院的孩子們不忘黨恩,快樂成長,能出息。劉三華更是她的心頭肉。
出生剛剛兩天的劉三華就被父母遺棄在福利院門口。當時有人斷言“活像個泥鰍,根本養不活!”在劉德芬的呵護下,聰明的小三華學會了用腳吃飯、洗臉、穿衣服。
為了教小三華學文化,當時已經50多歲的劉德芬趴在床上一筆一畫地教孩子練習寫字??粗∪A一天天長大,劉德芬又為孩子的未來操心。她帶著小三華借荊州籍殘奧會游泳冠軍江福英回家鄉舉辦婚禮的時機,想讓孩子跟著江福英和她的教練學游泳。她用一個不速之客的滿腔真誠,和一個殘疾孩子的所有冀望,感動了江福英和她的教練。
看到面試的小三華有天分,是個運動苗子,江福英表態:“隨時到我的游泳場館練習游泳!”于是,小三華如愿進入湖北省殘疾運動員游泳訓練館訓練。
如今的小三華經過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訓練,已經學會了蛙泳、蝶泳、自由泳……成為了江福英的得力弟子。她的目標是進入國家隊,進軍奧運會!“我不會讓媽媽失望的!”
忙碌的腳步停下了,人雖走卻留下至孝大愛的情懷
2013年端午節的前一天,劉德芬張羅著包粽子,粽葉剛泡進盆里,她突然感覺身體不適,幾乎暈倒,工作人員趕緊把她送到醫院。院民蘇安鳳清楚地記得劉德芬說:“我去檢查一下,馬上就回來給大家包粽子!”這成為劉德芬留給院民們的最后一句話。她這一走,再也沒有回來。
從檢查出肺癌晚期住院到離世,在劉德芬生命的最后4個月里,她仍惦記著福利院新宿舍樓的修建,牽掛著院里的老人;她仍放心不下刻苦訓練的小三華,得知孩子因為訓練太累,在游泳館角落睡了一夜,她讓女兒把小三華接到醫院,陪孩子睡覺。
2013年10月8日,62歲的劉德芬走了。她這一走,好多人老年喪子;她這一走,好多人幼年喪母;她這一走,好多人內心丟了依靠;她這一走,好多人精神失了家園。
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人們在整理劉德芬的遺物時,不禁熱淚盈眶。一雙60多元的涼鞋、幾件二三十元的衣服,便是她的全部家當。除此以外,是一個裝滿榮譽證書的袋子,這些證書,承載著劉德芬對民政事業的使命與擔當,也是黨和政府對她履職盡責和為民愛民的肯定。
“我有一個家,家在大樹下,夏天有綠蔭,冬天擋風沙,春來花滿枝,秋來果實掛……”東清河邊,省道旁,幾排干凈整潔的平房、一幢現代化二層樓,一片瓜果飄香、菜田繁盛的花園般院落。還是那片院子,春來花又開;還是那群人,心里永遠有個牽掛。在麻豪口鎮福利院的孤老和孩子們眼里,劉德芬——他們的“巧丫頭”和“好媽媽”永遠沒有走,“還在天上看著我們哩”。
當劉德芬的女兒踏進福利院的大門,看到那些院民們視她如親人,那一雙雙期盼的眼神,一聲聲熱情的問候,一張張慈祥的臉龐,她的雙眼噙滿淚水:“我知道在我的身上,有著媽媽的影子。福利院的老人們是把我當成了日夜陪伴他們的媽媽,他們讓我體會到,只要媽媽在,他們就心安,他們就有依靠。”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3年里,劉德芬贍養了148位老人,為65位老人送終守靈,收養45名孤殘兒童。她雖然清貧,雖然平凡,但孝行感天動地,愛心義薄云天!她留下的無形財富,德耀荊楚,芬芳人間!
(記者吳顯強 李銳)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