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太谷曹家大院
太谷曹家大院三多堂博物館,位于太谷縣城西南5公里處北恍村東北角,北臨南同蒲鐵路和108國道線。它原是晉商巨富北恍曹家的一處“壽”字形宅院,外觀雄偉高大,形似城堡,獨立于村北。宅院總占地面積10638平方米,建筑面積6348平方米,保存著明、清、民國時期的建筑群,陳列著無數珍品,是新開發的一處晉商文化旅游景點。
曹家在極盛之時,在北恍村相繼建起了一批布局龐大富麗堂皇的宅院,如五桂堂、懷義堂、福善堂、三多堂等,尤以“福”“祿”“壽”“禧”字形建造的四座大院最具代表性。幸存下來的“壽”宅院,是曹氏家族中的一個分支堂名,為多子、多福、多壽的“三多堂”。這座宅院以高聳大雅、厚重古樸的特色冠于群院之首。宅院坐北朝南,分南、北兩部分,東西并排三個穿堂大院,連接三座三層17米高的樓房,內套15個小院,現存房舍277間。整個建筑雕梁畫棟,龍樓鳳閣鱗次櫛比,信步廊廡迂回,舉目檐牙高啄,好一座龐大氣派的豪門宅院!樓頂還建有三座亭式重樓,飛閣凌空,是曹家護院家丁巡邏之地,也是主人舉杯邀月之所,建筑造型酷似古代祭祀用的牛、羊、豬的頭像。當清晨霧氣靄靄之時,或黃昏暮色茫茫之際,站在遠處觀賞,三座頂樓和整個建筑一起,酷似三頭龐大的“牛”“羊”“豬”的形狀。這種追新逐奇的建造意識,給宅院平添了幾分輝煌和神秘。
三多堂建筑群占地達6468平方米,院落南北長98米,東西寬66米,呈“壽”字形結構。它的建筑風格為“高聳、厚重、古樸”。
進內宅,必先經“儀門”,又稱“等級門”,它設在內宅主門之內幾米,留四扇門的寬度,卻只安有兩扇門。平常中間兩扇關閉,仆人和普通人只能走兩邊,而主人和貴賓來臨,兩扇門轉向兩側,主人貴賓從中間通過,兩扇門起四扇門作用。在封建社會里,主人與下人連路都不走一條,門都有“等級”之分。
多福院,也就是主院,與正門相對,平面布局為二進院,一進院南面二層倒座樓上注重花門罩庭院長寬比為5:1。東西廂房各五間,正北為廳堂,面寬三間,進深八架梁,廳堂左右另辟通道,前院東墻有旁門與東主院相通,二進院東西廂房各五間,正北設面寬五間的三屋樓房,始建于明代,是三多堂最大權力者即東家居住。
頂樓當年是站崗放哨、巡更守夜的地方。聽老人們講,當年壽字院周圍其他祿、福、禧也有同樣的頂樓,據說四個院像城墻一樣的垛口都相互連接,構成一個整體。
多壽院與西院相對稱(包括主院、偏院),同樣的院落寬敞、明亮、氣勢雄偉。平面布局也是二進四連環套院,長寬比為4:1,前有倒座二層樓,后院三層主樓,中間廳堂,面寬五間,進深九架粱,前后院均有東西廂房各五間,東墻壁垂花門與偏院相通。
東偏院,正門面南,與外宅偏院相對,南面寬三間,前院正北設廳堂面寬三間。
相傳,以前“三多堂”還不是現在的院落,也不是曹家的,是一個敗落財主家的,財主家的后人不敢住,說院里鬧鬼,所以一直空了好多年。后來來了一個推獨輪車的年輕人,因天黑又下雨,想住這個院。財主家的后人說院里鬧鬼,你不害怕就住吧,于是,年輕人就住了下來。到了半夜,果然來了兩個人,說:“玉帝看你多年行善,特賜你黃金白銀,跟我們來吧。”說完來到墻角一晃就不見了。年輕人大膽地來到墻角挖開一看,果然有好多財寶。年輕人把財寶取出,到了天明找到院落主人說想買這個院,院主人很高興,多年來,這里鬧鬼,沒人敢住,現在有人買,就很便宜地賣給了他。年輕人就住在這里,不做補鍋的生意,干起了大買賣,后來還把院落修成了福、祿、壽,也就是現在的三多堂。
曹家也有許多富有神奇色彩的故事傳說,但有兩個卻是有史料記載的。在1923年,曹家從國外購回一臺發電機,全院全部串上電燈。曹家的一位姨太太為了顯示豪華富麗,便過起了黑白顛倒的生活,就是白天睡覺,晚上8點起床吃飯, 12點吃午飯,早上6點吃晚飯,那等于告訴人們,白天我們同在一個太陽下,而到了晚上你家是黑漆漆的一片,而我家卻是燈火通明的不夜之城。在民國初年,曹家便購買了小汽車,這在當時省城太原府的達官貴族還坐著四輪馬車的時候,太谷鄉間小路上已有冒煙的“電毛驢”了。山西土皇帝閻錫山得知后特別眼紅,便利用手中的權力千方百計地將它占有了。
曹家始祖曹邦彥是太原晉祠花塔村人,以賣砂鍋為生,明洪武年間舉家遷移到太谷北恍村,兼以耕作。到第14代“三”字輩中,有個叫曹三喜的獨闖關東做買賣,獲利甚豐,當時所謂“關外七廳”均有曹家的商號。清兵入關,又把生意做到關內,先在太谷設號,后向全國輻射。到道光、咸豐年間,達到鼎盛,大江南北都有曹家的鋪面,達 640余座,資產高達 1200萬兩白銀,雇員有 37000人,所以鄉民有“凡是有麻雀飛過的地方都有曹家的商號”的說法。后曹家又跨出國門,東到日本,北到莫斯科,西到巴黎、倫敦,把國內的茶葉、布匹輸往國外,引進日本的鋼鐵、高麗的人參、俄羅斯的金屬制品。惜于光緒甲午、庚子年以后,由于戰爭、商業競爭、子孫的驕奢淫逸等原因,曹家日漸衰敗,終于走完了自己的輝煌歷程。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