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尋找最美地名  >  尋找最美地名 > 正文

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劍門關

   來源: 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   時間: 2020-11-19  14:43
【字體: 打印

劍門關,位于四川省劍閣縣城南15公里處,地處四川盆地北部邊緣斷褶帶,大、小劍山中斷處,兩旁斷崖峭壁,峰巒似劍,兩壁對峙如門,故稱“劍門”,是我國最著名的天然關隘之一,享有“劍門天下險” 、“天下第一關”、“蜀之門戶”之美譽。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曾在此修筑棧道30里,設關守衛,稱“劍閣”。劍門關風景區是國務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地質公園,也是國家確定的全國10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景點之一,并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國家大遺址保護十二五專項規劃》《中國國家地理》四川最美100個拍攝點。2015年7月被列為國家5A級風景名勝區。

劍門關風景名勝融雄、險、幽、奇、秀于一身,集三國文化、蜀道文化、關隘文化、紅色文化為一體,成為聞名遐邇的旅游勝地。唐代詩人李白游覽后留下“劍閣崢嶸而崔嵬”的詩句,感嘆山川的雄險,讓其名揚海內。歷代騷人墨客留下的題詠和歷代兵家特別是三國時期留下的遺跡積淀了厚重的人文資源。歷史上有說:“打下劍門關猶如得四川”。

劍門關是古今聞名的雄關險隘,位于大劍山口。大劍山倚天如劍,峭壁連綿,橫亙似城。山之中斷處,兩崖相對如門,故名“劍門”。劍門關為歷代軍事要塞,關內有當年姜維拒鐘會十萬大軍的姜維城,以及姜維洞、姜公橋、姜維墓等古跡。還有古剎梁山寺、舍身崖仙女橋、金牛峽、雷鳴峽、大穿洞、小穿洞、經、皇洞、翠屏峰、玉女峰等處勝景奇觀。

劍門關景區風光秀美,古跡眾多。大小劍山連山絕險,七十二峰綿延起伏。登上關樓,遠眺長安,歷史硝煙猶在眼前;佇立峰巔,松風浩蕩,劍門雄姿一覽無余。梁山古寺,源遠流長;翠云長廊,古柏森森;姜維鎮關,神工鬼斧;翠屏風光,秀色可餐;劍門細雨、絕壁夕照,更是聞名天下。劍門山脈為龍門山支脈,其橫亙于廣元市元壩區和劍閣縣北境,東南延伸綿延數百里,這里群峰突兀,山濤云海。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面略呈橢圓形,以低山地貌為主,山嶺密布,溝壑交錯,連山絕險,峻嶺橫空。

劍門山以天險形勝之地構成川北屏障,關隘險絕,兵家必爭。從昭化西北的天雄關起,北側有白衛嶺、云臺山、毛家寨、摩天嶺、土地關。南側有:東山寨、劍門關、苦竹寨、小吊巖、研石寨、青強嶺。構成古蜀道著名險隘。所謂“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畏途巉巖不可攀”即指此地。

劍門山區植被豐富,境內森林以常綠針葉樹柏,松和落葉闊葉樹榿,櫟及小量楊、桐、楓、榆等雜樹組成。境內有天然氣、膨潤土、沙金、鈾礦等礦藏資源。劍門山脈積石阻云,溝壑縱橫,下自成溪,劍門山匯集的雨水,都是順著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由涓涓細流聚成條條河流,流經溪澗溝壑,注入清水江水系,匯入江陵江。發源于劍門山的水有西河、聞溪河、大小劍溪。西河源于五子山分水嶺西南,其流經劍閣縣境內東寶、武連、正興、開封、迎水、柘壩、長嶺等地,流經南部縣、閬中市匯入嘉陵江。聞溪河源于五子山分水嶺東南,流經鹽店、北廟、普安、聞溪至江口注入嘉陵江。大小劍溪,分別出源于劍門鎮黑山觀,漢陽鎮北蒲家溝,兩溪在劍門隘口至大石溝匯合流入清水江,清水江在曲回鄉張家注入白龍江后匯入嘉陵江。

劍門山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光照比較適宜,四季分明,大陸性季風明顯。由于地理位置和多變地貌影響,垂直氣候明顯,小區域氣候差異大,出現海拔高程不同,氣候各異,高山頂和漕谷地氣溫相差大。氣候隨海拔升高而降低。降水充分,但呈陡峭單峰型分布,時空分布不均,常有“東邊日出西邊雨”情形。劍門山區一般年平均氣溫約15.4℃,年均降水量1039.4毫米,境內風向隨季節變化明顯,夏半年盛行偏南風,冬半年盛行偏北風。全年無霜期約270天。秋冬兩季多霧,多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328.3小時。劍門山境內各季氣候特征:春季氣溫回升快,多春旱,寒潮,風沙;夏季天氣較炎熱,常有夏旱、洪澇;秋季氣溫下降快,常有秋綿雨,雨霧日多;冬季冷凍明顯,高山多雪,氣候干燥。

劍門關的三國文化積淀深厚,除正史《三國志》有多處記載外,小說《三國演義》中也有數十處詳細描寫。至今,這里的三國遺跡隨處可見,三國故事廣為流傳。劍門關的修建和劍閣縣的設立就與三國有關。據《寰宇記》記載:“諸葛亮相蜀,鑿石駕空為飛梁閣道,以通行旅,于此立劍門關。”劉備在成都定都以后,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設立了劍閣縣,隸屬于劍門關,加強了對劍閣的防守,不僅如此,還以劍閣為中心,將漢中到成都的一千多里連成了一個整體。保證了從成都至梓潼,穿劍閣過葭萌、白水,到陜西勉縣陽安關、漢中這條劍閣道的安全和暢通,為以后諸葛亮出歧山、姜伯約伐中原創造了條件打下了基礎。

據有關資料記載,劉備在稱帝之前,曾四次往來于劍門關,加上《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敘述的劉備在進軍成都擊劉璋途中,又返回葭萌關看張飛和馬超廝殺,共往返六次之多。諸葛亮在出歧山伐魏時,也多次往來于劍門關,他上《出師表》后,“率諸軍北駐漢中”時,就經過劍門關?!度龂萘x》第六十五回說他在向成都擊劉璋的途中星夜返回葭萌,用小計收復了馬超,第二十七回說他和劉備于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七月引十萬大軍圖漢中時,又來到葭萌下營,其間多次往來于劍門。全書從一百十六回到一百十八回接連三回均是說的劍閣之戰。在劍閣還有多處三國遺跡,如古關樓、武侯橋、武侯坡、插旗石、點將臺、營盤嘴、鐘會故壘、姜維神像、張飛柏、關刀樹、阿斗柏、張飛井、棧道遺跡、孔明書箱洞、孔明杖、關刀河、關刀石、鄧艾墓、姜維墓、姜維祠、張王廟、印臺山、烽火臺、喂馬槽等等。劍閣民間流傳的有關三國的故事就更多了,幾乎每一處遺跡就有一個生動的傳說。如張飛一拳捶開一口水井,諸葛亮在劍門關絕壁上藏兵書等等。

巍巍劍門,既是一處充滿詩情畫意的旅游勝地,又是一處光輝燦爛的文化寶庫。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孕育了劍門豆腐、劍門綠茶、劍門火腿、劍門手杖等諸多名優土特產品。

劍門關景區交通極其便捷,劍閣縣城距劍門關景區15公里,原國道108線貫通劍門景區,京昆高速公路、寶成鐵路、西成高鐵穿境而過,蘭海高速公路和蘭渝鐵路擦肩而過,距廣元飛機場僅21公里。向北距古都西安約480公里,向南距閬中150公里、重慶約400公里,西南至成都約250公里,西北到九寨溝約350公里,是蜀道三國文化精品旅游線路的支撐中心,區位優勢得天獨厚。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電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