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北重鎮“小漢口”——淅河鎮
淅河鎮位于隨州市曾都區東大門,距隨州市市區8公里,東連廣水市,西接隨州市城區,北與萬店鎮接壤,南與洛陽鎮、何店鎮相毗鄰,武襄鐵路、316國道、麻安高速穿境而過,府河(涢水)河道流經鎮區中央。淅河鎮轄43個村,4個居委會,1個社區,583個居民小組,12.81萬人,版圖面積279.80平方公里。
淅河鎮是一個古老的集鎮,其名之由與“小淅河”之說有關,以瀕臨“小淅河”東岸而得名,之名早已見諸史籍。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修《隨州志》載有隨州東20里有“淅河店”。“淅河店”東門樓上號有“漢東屏障”字樣。
古淅河店西側是漂水與涢水(府河)交匯處,自出口溯上1000米的漂水河流徑,明朝前稱之為“小西河”。當地盛產稻米且純白無雜,居民河水淘米,水面浮玉帶?!拔鳌迸c“淅”的同音,文人將方位“西”字改成有居地特色“淅”字,去“小”,定名“淅河”,至明中期稱“古淅河”,清稱“淅河店”。
淅河自明成化年間(1645-1687)建街以來,就成為隨州東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清朝屬隨州管轄,民國屬隨縣管轄;1949年8月成立淅河區,屬隨縣所轄;期間淅河區與淅河公社行政名稱更迭多次,至1984年10月建鎮,定名淅河鎮;1983年8月屬縣級隨州市管轄;2000年5月屬隨州市(地級)曾都區管轄至今。
淅河鎮古為隨國東大門,水陸交通比較方便。涢水、漂水水量充足,過去常有百余只帆船在淅河店石碼頭靠岸。舊時淅河店周圍的糧食、棉花和其它土特產,多經涢水運往武漢,武漢工業品以及杉木、楠竹等貨物也多從涢水源源不斷運到淅河。陸路過去也有襄(樊)花(園)公路(今316國道)、官馬驛道沿涢水兩岸上下貫通。交通的方便,帶來了經濟的繁榮。清末民國年間,淅河市場較為活躍,商賈云集,商鋪林立,商號名響楚天。市場除經營廣貨、醫藥、匹頭、藥材、油蠟、陶瓷器、茶莊等商業外,還開設牲畜、杉木、楠竹、山貨、印染土布、棉花、糧食等營業及加工業,有的商號還在武漢設有聯絡站,直接與外商交易。淅河生意興隆,市場繁榮,不亞于隨州城區,故有“小漢口”之稱。
隨州史上戰難不斷,與之毗鄰的淅河鎮難幸免。淅河鎮人們記憶深刻的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后,兵匪多次洗劫,致使繁榮的淅河店元氣大傷。1938年至1945年日寇鐵騎蹂躪,流氓散兵集賭鬧事,特務惡霸地痞敲詐勒索,偷扒嫖竊,無奇不有,街道房屋多半遭毀。為謀生存,淅河店居民在集鎮外沿公路旁搭起一條南北朝向的草屋街道,名為“草街”。淅河店生意一落千丈,草街處處浸透著淅河人民的血和淚。解放后,人們重建家園,復建淅河老街。淅河集鎮發展規模日新月異。
淅河大地是石器時代人類生活的重要地區之一,也是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開啟承載中國史前文明。據考古發掘表明,在距今5000年至6000年前,已有一支遠古人類在隨州淅河生息勞作。1957年6月,湖北省文管會文物調查組在距隨州市淅河鎮區北約5公里的山地采集到一件石英巖打制的石器。經專家鑒定,確認這件石器屬舊石器。這是湖北乃至長江流域最早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的遺物。炎帝神農部落在隨州一帶繁衍生息,漢水中游的隨州厲山一帶是炎帝神農興起之地及活動的中心地帶。炎帝神農部落在這里發明了“烈山澤而焚之”的刀耕火種的原始生產方法,首創耒耜等農業生產工具,首創種植業,制作陶器,首創紡織業,發明醫藥、煮鹽,首作琴瑟,始作集市,開創中華民族的農業文明之先河,對中華民族的孕育和演進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淅河鎮距離炎帝神農故里30公里,屬炎帝神農部落活動范圍。
隨州葉家山墓地
淅河鎮境內歷代遺址和文物十分豐富,距離隨州曾侯乙墓東北約20余公里之地有“隨州葉家山墓地”、“廟臺子遺址”、“西花園遺址”。三處遺址同處漂水河東岸的淅河鎮蔣家寨村的1.5平方公里范圍內。遺址在東北面桐柏山系與西南面大洪山系的中間,是隨棗走廊的一部分,這里是古代南北往來的重要通道。其中,隨州葉家山墓地是西周早期曾國的一處高等級貴族墓地,其整個墓地長150米、寬100米,面積達15000平方米,大小古墓50多座。隨州葉家山墓地是湖北省近30年最重要考古發現,同時也被譽為“21世紀最重大的考古發現”。墓地規格和規模在江漢地區乃至長江流域都是首屈一指。所見墓葬保存之好、出土文物之豐、時代特征之明確,都為迄今湖北考古發現之僅有。在出土的青銅器上銘文達400余字,有“曾侯”和“曾侯諫”的銘文。葉家山墓地比已知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墓主應是曾侯乙的祖輩。 其中,西花園遺址和廟臺子遺址是兩個人工所筑高坡臺地,中間是凹地,兩個遺址東西相距約100米。西花園包涵有屈家嶺、湖北龍山、東周文化遺存。廟臺子包涵有湖北龍山、商代、西周、東周文化遺存。廟臺子周圍有諸多同時期遺址,與同時期聚落遺址共同組成一個大的聚落遺址群。 關聯西花園遺址、廟臺子遺址、葉家山墓地。廟臺子遺址是西周早期曾國的政治中心,葉家山是墓地。隨州葉家山墓地,西花園遺址、廟臺子遺址極具旅游開發價值。
淅河鎮地處丘陵,三面環山,一面臨隨州市區,鎮中心地勢相對較為平坦。南部群山起伏,山川交錯,海拔最高413.7米,最低50米。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溫濕適中,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光照適宜,早春回溫遲,秋季降溫慢,夏季炎熱,冬季寒冷,無霜期長,林木茂密、綠草成茵、動物繁多。生態環境好,適宜人類生存棲息。
淅河鎮水源充沛,漂水河、府河繞鎮區而流。淅河鎮擁有蓄水量2億多立方米的先覺廟、馬鞍山兩座大、中型水庫。府河流域淅河鎮段筑壩而建的白云湖水庫與漂水河濕地公園相連,即將完工蓄水,屆時白云湖將成為湖北僅次于武漢東湖的第二大城區內湖。
淅河鎮人文和諧,文化底蘊深厚,區位地理得天獨厚。近年來,以鎮區為輻射點,半徑二十公里范圍內開發了楚北第一大型游樂場--隨州歡樂世界、馬鞍山、先覺廟水庫碧水藍天度假村、漂水河丹霞地貌濕地公園、西花園遺址、廟臺子古遺址、葉家山古墓群、府君山、太宿山等景點,這些旅游資源串聯的“多景一日游”板塊正逐步成熟。鎮區神農大道、一河兩岸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風光帶已建成。鎮區與隨州市市區已連成一體,納入市區建設板塊統一規劃,市區建設重心向淅河鎮傾移。隨州市精心打造編鐘之鄉、炎帝故里、大洪山金頂等旅游精品,整合景點資源的同時,著力將淅河鎮境內景點一線串珠式的向社會推介,淅河的觀光旅游業春天已來臨。 淅河人民將立足于淅河這片古老傳奇大地上,用勤勞和智慧托起“中國夢”,淅河的明天更美好。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