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點” 構建服務“大平臺”
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區通過社工站做細社會服務、做活社會力量,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鞏固“后扶貧時代”脫貧成果、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進行了有益探索。
全面摸底精準識別,確定幫扶誰
一是分類摸排。社工站廣泛發動社會組織、志愿者開展地毯式走訪摸底,摸清轄區困難群眾底數及需求,并將社區矯正人員、計生特扶家庭或因突發事件、疾病生活困難者納入考量,將擬幫扶對象按照老、弱、病、殘等類別進行精細分類,全面掌握困難人群數量、類別及家庭現狀,把基礎工作做扎實。
二是分步核準。由社工站牽頭對初步確定的對象進行“看、聽、查、議”四個環節,分步精準選人。一看,實地察看對象的家庭狀況、身體狀況、生活水平等,按實情進行初篩;二聽,與對象本人、周邊居民等交流,深入了解困難對象生活狀況、心理狀況等情況;三查,多渠道核查對象收入、就醫、就學、財產、消費等事項,立體驗證對象需求;四議,組織群眾、村(社區)、鎮(街道)、部門分級商議精準確定人選,并接受同級紀檢監督,確保全面了解困難群眾的真實情況。
三是分級公示。對初定人員名單通過微信群、鎮(街)-村(社區)-小區三級公示等方式進行線上、線下公示5個工作日以上,全方位保障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確保工作始終公開透明。
因人而異精準施策,明確如何幫
一是精細立項組團。一方面,通過區級社工總站加強志愿者培養管理和本土社會組織孵化,建立志愿者積分長效管理機制,不斷提升其服務專業化水平,激活志愿組織和社會組織的內生力量。另一方面,引進外地優秀社會組織,聯合志愿者組建幫扶小團隊,構建起“社工+志愿者+愛心企業+愛心家庭”的“多幫一”幫扶隊伍體系。
二是精確供需對接。由社工站牽頭組織村(社區)會同志愿者團隊或社會組織進一步深入開展群眾需求調查,并根據基本生活、社會融合、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需求清單,由幫扶小團隊自主鏈接各方資源,對接各類有專業技能的志愿者,并發動幫扶對象親朋好友鄰里參與,不斷充實人財物保障,實現幫扶供需雙方的精準對接。
三是精準定檔施策。社工站指導制定“一人一策”“一戶一策”幫扶舉措,進一步明確幫扶形式、內容、時間、目標等事項,為對象提供身心陪伴、居家服務、社會參與服務和物質、資金支持為主要內容的“三服務兩支持”幫扶,個性化滿足困難群眾需求。
整合資源多元保障,實現可持續
一是深度整合各方資源。在社工站統籌下,進一步整合民政內外資金與政策,把財政分散的“小錢”聚攏與幫扶項目精準對接,同時注重廣泛發動愛心企業、區人大代表、區政協委員、愛心人士等開展愛心募捐、公益眾籌等,引導其認領或承接幫困項目,并以“99公益日”為契機,對接公益基金會,推進互聯網公益募捐,鏈接社會愛心。
二是逐步健全長效機制。隨著幫困實踐的深入,荷塘區先后制定出臺相關工作規章,讓幫困有據可依、有章可循、常態高效,也進一步提升了幫困的精準度和公信力。同時,通過日常走訪、定期評價、引入第三方機構,對各小團隊幫扶效果進行分期評估;定期向愛心企業及個人反饋幫困進度,努力讓每一份愛心不被辜負;針對優秀項目、社會組織、志愿者、愛心團體及企業,探索建立了常態化復合表彰機制,在推動項目走深做細做持久的同時,也最大程度激發了各類主體參與幫困的活力與動力。
三是暢通退出渠道。通過看幫扶對象的經濟、身心等變化,聽群眾、鄰里、志愿者、社工反響,查幫扶團隊服務水平,評幫扶團隊服務等次等,對幫扶對象、幫扶項目實行動態管理。對尚未脫困的幫扶對象,持續鞏固;對幫困對象功能恢復、自然消亡、自愿退出和項目完成的,及時有序退出;對承接團隊不合格的,實行優勝劣汰,通過多種手段進一步暢通了幫扶對象、幫扶團隊和幫扶項目的退出渠道,確保群眾享受到優質高效的服務。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