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統民政注入專業新動能——湖南“禾計劃”項目成長觀察
一年前,記者深入湖南26個縣(市、區),“解剖”湖南深化基層民政改革、加強基層民政能力建設的做法。這一被稱為“禾計劃”的項目,旨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在鄉鎮(街道)搭平臺、建社工隊伍,為傳統民政工作注入新動能。
目前,全省1940個鄉鎮(街道)社工站已全部落地建成。一年間,項目初期遇到的瓶頸問題如何解決?專業服務又進行了哪些提檔升級?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社工站是否經受住了考驗?圍繞這些問題,記者近日對“禾計劃”進行了跟蹤采訪。
先融入,巧平衡
對民政工作不熟悉,專業服務難開展,新角色、新環境難融入,據記者了解,這是社工站最初遇到的最具共性的問題。
“融入有個過程,不能著急也不能退縮,更多需要的是智慧。”株洲市蘆淞區和荷塘區社工站項目承接機構——株洲市大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負責人王鵬說,“社工不僅要熟悉民政業務和政策,還要當好鎮街的參謀和助手。”通過需求調研,王鵬發現,荷塘區桂花街道的殘障人士多,便設計了殘障人士就業項目;蘆淞區白關鎮留守兒童較多,就提議建立留守兒童幫扶體系。一來二去,鎮街逐漸明白,社工是來幫忙的,而且還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建站初期,一個重要任務就是促進鎮街和社工站關系的融合、工作的融合和價值觀的融合。”長沙市長沙縣民政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主任羅特說,民政部門就從鎮街中心工作和民政重點工作出發,創造機會讓社工站協助鎮街減輕工作壓力,并呈現不一樣的服務成效。
衡陽市珠暉區北斗星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是珠暉區社工站的承接機構,建站初期接到低保入戶核查和農村老人信息摸底工作,兩個月后項目順利完成。面對1萬多份紙質檔案,機構負責人鄧金蓮想,不如把這些信息建成數據庫,一方面方便相關部門查詢,另一方面也為日后開展專業服務提供依據。
說干就干,機構自行開發了救助服務APP,通過這個平臺,民政干部可以查看服務進度、社工可以適時上傳服務記錄、服務對象可以隨時發布需求。緊接著,他們又把全區兜底保障戶、特困供養人員等五大類服務對象的資料,核查清楚并錄入平臺。
救助服務平臺實現了數據互通和服務的可視化,提升了服務效率與監管成效,既做實了民政服務,又為下一步專業服務打下基礎。
7月23日召開的湖南省鄉鎮(街道)社工站服務項目承接機構管理能力提升培訓班(第三期)現場
專業化,安身立命之本
做優民政服務,更需堅守專業要求。
有了服務對象的具體信息,專業服務的開展變得水到渠成。鄧金蓮最終在失獨老人、城鄉低保對象或特困供養人員中鎖定了失能半失能人員等最需要幫助的703名服務對象。
80多歲長期臥床的李奶奶就是服務對象之一。鄧金蓮首先鏈接了當地的醫院資源,協助她辦理入院治療,并享受貧困戶醫療費用減免政策。出院后社工們經常去看望她、安慰她,還發掘培育了鄰里志愿者,一起幫助照護李奶奶,釋放了家庭壓力。
李奶奶一家正是得益于社工站正在構建的社會救助體系。據鄧金蓮介紹,社工站在對困難群眾進行物質幫扶的同時,注重心理援助和社會支持功能建設。“社工站使救助對象認定更精準、保障更充分、兜底更牢靠,并為她建立起以個人和家庭為核心、社區照顧為依托、社會支持為補充的多層次關愛系統。”衡陽市珠暉區民政局慈善社工股股長尹升光說。
專業化服務是社工安身立命之本。作為湖南省社會工作先發地區的長沙市天心區,在項目啟動之初,就確定了3.0版本的專業服務定位。該區裕南街街道在社工站建立之前,轄區11個社區已經開始了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社工站建立后,承接機構長沙政和社會工作發展中心便開始了需求調研,他們發現社區引入社會服務很積極,但比較盲目,街道對項目缺乏統籌管理和指導,而這正是社工站能夠發揮作用的地方。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李園對社工站的定位與需求調研,與政和社會工作發展中心不謀而合,“我們希望社工站能夠統領全街道社會組織,對他們進行規范管理和專業能力的提升。”
社工站建立后,首先,對進入街道服務的社會組織進行資質把關,提高服務門檻;其次,對項目進行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從項目書撰寫、項目內容審核、合同簽署、項目執行各個環節進行層層把關。
一年來,隨著服務的深入,社工們的職業自信逐漸寫在臉上,而這份自信的背后正是“禾計劃”制度設計者的良苦用心所在。“全覆蓋、零風險、可持續”,湖南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唐白玉在項目初期就提出了九字發展方針,這一年湖南沿著可持續和專業化的發展方向,在全省評選出50個社工站創新項目,指導地市打造了一批可復制的“民政+社會工作”品牌項目,還建立了專家聯系點制度,確定了16個基礎配套好、服務能力強的縣(市、區)作為專家聯系點,進行為期一年的跟蹤指導。
此外,“人群細分、需求精準”的專業培訓、“線上+線下”的督導評估也為社工站的專業化發展保駕護航。
古丈縣鄉鎮社工總站攜手長沙遠馳教育機構,在坪壩鎮曹家村、亞家村、默戎鎮中寨村、毛坪村,開展“禾趣夏令營”活動
疫情大考,考出新的生命力
2020年上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帶給全社會一場大考。“社工們自發集合、主動入列、有序參與,在當地黨委和政府的統一指揮下,摸底排查、鏈接資源,給群眾進行心理疏導,表現出了責任擔當和專業素養。”唐白玉評價道。
疫情防控雖不是社工站的本職工作,但社工主動作為、積極參與,充分發揮扎根村居、服務一線的專業優勢,第一時間投入社區防控第一線。
疫情發生后,民政服務對象受影響很大,汨羅市15個鄉鎮19個敬老院的老人們,成為當地民政部門最放心不下的人。汨羅市社工站承接機構——汨羅陽光社工服務中心積極發揮專業特長,第一時間對各鄉鎮敬老院防疫工作進行指導和監督。
由于敬老院實行全封閉管理,社工站把社工分為兩組,一組是駐院社工,另一組是院外社工。駐院社工主要協助敬老院工作人員,進行疫情知識宣講和疫情管理工作,“社工很有辦法,能讓不太聽話的老人們乖乖地洗手,吃飯時還能保持一米距離。”一名敬老院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院外社工一方面為過年期間滯留家中的老人疏解焦慮情緒,另一方面為家屬送去滯留補貼并做好解釋工作。通過社工站的努力,15個鄉鎮19個敬老院的老人無一人感染。
幫忙不添亂,社工們用專業行動贏得了鎮街和百姓的認可。“疫情大考沒有考住這支新生力量,反而讓社工在大考中大放異彩,讓更多的人進一步了解了社工。”湖南省民政廳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處處長楊柯說道。
采訪進行中,湘西州鳳凰縣社工總站龍茂剛接到一位殘疾服務對象的就業求助電話,龍茂剛立即幫他聯系上了人社部門推薦的職業中介機構。“百姓遇到困難時能主動想到找社工,我覺得我們做的一切都值得了。”這個不期而遇的電話和龍茂剛的回答,從一個側面展示了“禾計劃”扎根基層、服務群眾的生命力。
為更好地了解轄區困難群體的生活近況,洪江市壹心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帶領社工在黔城鎮片區開展入戶走訪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