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站建設一年?經驗丨由嵌入式到融合式發展,南潯社工站是怎樣做到的?
近年來,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圍繞新時代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目標要求,大力實施社會組織培優育強行動,為南潯區高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共同富裕示范樣本凝聚社會組織力量。區、鎮(街道)、社工機構立足基層社會治理發展新要求,通過資源整合、人員集聚、組織重塑、環境共營,共同推進社會工作站建設,精心打造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平臺,促進了社會工作人才建設和基層社會治理之間由“嵌入式”發展到“融合式”發展的轉型。目前全區已掛牌社會工作站11個,實現鄉鎮全覆蓋,并由社會組織入駐運營。
以“黨管人才”為抓手,社會化運營社工站
2021年,南潯區打造了一個占地1000平方米的黨建資源一體化服務平臺,構建“1+3+N”(1是指社會組織綜合黨委, 3是指下轄的社會工作類、志愿服務類、慈善公益類3個支部,N是指不歸行業、屬地管理的由民政兜底的拓展型支部)社會組織黨建體系,并成功創建為省級社會組織黨群服務中心示范點。南潯區社會組織綜合黨委大力開展黨建+“南太湖社會工作領軍人才”和“紅領社工”計劃,引導社工人才圍繞“六無六有”[即學無憂、業無憂、居無憂、行無憂、水(電)無憂、用無憂,險有免、產有扶、病有助、夢有圓、教有伴、殘有助]綜合大救助體系、基層社會治理等方面參與社工站的建設和運營。
目前,南潯區有持證社工1380人,其中各類領軍人才有72名(其中省級社會組織領軍人物1名、省級社區工作領軍人才2名、市級社會工作領軍人才33名)。這為南潯區社會化運營社工站夯實了人才基礎,促進了社會工作人才建設和基層社會治理之間由“嵌入式”發展到“融合式”發展的轉型。
同時,南潯區通過公開招投標,引進第三方,社會化運營社工站。按照浙江省、湖州市建設社工站的要求,南潯區結合自身實際,要求政府在購買社工服務過程中,在合理地為社工機構分派任務的同時,也給社工機構留下專業發展空間。通過政府購買社工機構的社會服務,明確地賦予其開展服務的責任,同時通過與社工機構協商,引導社工機構根據自身的中心工作任務情況,給專職社工布置明確的、適合其特點和能力的任務,進而營造順暢完成工作和創造性發展的環境。
以“政社合作”為基礎,在地化運營社工站
南潯區建設鄉鎮(街道)社會工作站,旨在破解基層民政力量薄弱的難題,打造新時代高質量民政工作,打通基層民政服務“最后一米”。南潯區的在冊社會組織有502家,其中與民政領域緊密聯系的有30余家社工機構,分布在各個鄉鎮(街道)。為進一步加強“政社合作”,南潯區把“地方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權限下放至各個鄉鎮(街道),鄉鎮(街道)通過“外引內培”發掘符合當地需求的社工機構。這些機構的社會工作人才一般都是本地人,具有鮮明的在地性特征。他們對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經濟發展現狀和傳統文化風俗把握得較為精準。這樣,鄉鎮(街道)社工站既可以很好地把握社會工作本土化及本土社會工作發展的關聯性,又可以關注社會工作在地服務的“現場性”,從而能夠更好地基于本地迫切的現實需求和有限的基礎條件,發掘在地優勢潛能與內生動力,因地制宜地回應特定處境中的需求和問題。
以“增能賦權”為指引,專業化運營社工站
社會工作專業性的核心和根本是專業價值理念。為了保證社工站運營的專業化,南潯區在社工站建設過程中注重為社工增能賦權。例如,制定《南潯區社會組織培優育強行動方案》,持續實施政府購買服務;對于通過全國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的人員給予一次性1500元、3000元不等的獎勵,對于社會組織的專職社工每月發放300元、500元不等的津貼,入選領軍人才的另有3萬元、5萬元不等的學習補助金,等等。南潯區還實施專業社會工作督導培養,目前已建立20人的區級督導團,可以持續穩定地進行專業技術輸出,有助于新手社工更快成長。
南潯區民政局還與區財政局共同制定了《政府購買服務運營項目資金使用管理辦法》,把人員經費支出基本控制在項目總金額的75%左右,有效地提升了一線社工的薪酬待遇。此外,通過“社會工作總站”“三社學院”“聚能計劃”“幸福學堂”等有效載體加強對社會組織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增強了社工站專職社工的穩定性和專業性。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