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社工室如何設置?崗位如何開發?多方力量如何整合?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承擔著越來越艱巨的基層社會治理與社會服務職能。社會工作以其專業服務優勢,正在社區治理中發揮出積極作用。
2015年1月,重慶市民政局提出在城鄉社區全面推進社會工作室建設,之后又提出了“推動社區社會工作服務全覆蓋,實現每個城市社區擁有2名以上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每個農村社區擁有1名以上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目標,以此筑牢基層社會治理的專業平臺。
成都市各區(市)縣自2013年探索建立城鄉社區社會工作人才職業補貼制度,2016年提出城市社區至少配有2名社工專業人才、農村至少配有1名社工專業人才,2018年職業補貼標準提升至每月每人200-1200元。2020年出臺《成都市關于加強社區社會工作服務助推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實施意見》和《成都市社區社會工作專業崗位管理辦法》《成都市社區社會工作者績效考評制度》兩項配套制度,從培養人才、崗位開發、開展服務、創新方式、績效考評、激勵措施、職業發展等方面作出系統性制度設計。
兩地通過建設城鄉社區社工室、推動村(社區)專職社工崗位全覆蓋的方式,破解了社區社會工作發展中崗位設置、人才培養、專業服務推進等難點痛點,暢通和規范了社會工作參與社區治理的途徑。本刊特邀重慶市、成都市的政策設計者解讀其特色模式,供各地參考。
主持人
本刊記者閆薇
圓桌嘉賓
肖丹重慶市民政局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處副處長
孫中明四川省成都市民政局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處處長
記者:
社區社工室或社區社會工作專業崗位具體是怎么設置的?
肖丹:
重慶市建設社區社工室不要求統一模式,各區縣根據實際情況各具特色,主要通過引進社工機構、聘用本土社工等形式,以社區社工室為平臺,開展社區社會工作服務。目前,全市已建成城鄉社區社工室(站)4350余個,涵蓋了全市所有區縣。
同時,以城鄉社區為基礎、民政系統為重點,通過社區減負、職能轉變、結構優化和崗位調整,推進符合條件的專職社區工作者轉向社工崗位。比如渝中區每個社區社工室設置2名專職社工,享受社區居委會成員待遇,專職社工專門從事社會工作服務;巴南區則依托社區便民服務中心等建設社區社工室,設置專職或兼職社工崗位。
接下來,重慶將深化社區社會工作,建設社會工作三級服務體系,未來五年,實現每個區縣至少有一個社會工作指導中心,街鎮社會工作指導站和城鄉社區社會工作服務全覆蓋。
孫中明:
成都市提出“到2022年,全市261個鄉鎮(街道)、3043個村(社區)設置社會工作專業崗位、配備持證社工達100%,普遍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開展服務,專職社工崗位和持證社工在全市村(社區)實現全覆蓋”的目標。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試點推進、示范引領”的思路,明確鄉鎮(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在編制內調整設置1個社工專業崗位,村、社區分別至少設置1個和2個專職社工崗位。目前全市城鄉社區已明確專職社工崗位且配有持證社工1777人。
記者:
社區社工室或社區專職崗位的具體職責是什么,與社區居委會、社區服務站是什么關系?怎么確保他們能夠互補、融洽地合作開展工作?
肖丹:
社區社工室是社工在社區開展服務的平臺,主要有五項功能:一是助力基層社會治理。社區社工室是社區綜合服務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區服務供給平臺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在社區“兩委”領導下開展工作。二是回應居民服務需求。截至目前,僅市民政局就通過社區社工室推進實施了750個社區社會工作服務項目,為廣大居民特別是社會救助對象、農村留守人員、老年人和殘疾人等提供專業服務。社區社工室已成為化解城鄉社區矛盾、滿足居民服務需求不可或缺的專業平臺。三是推動社會組織建設。社區社工室依托自身專業力量和專業特性,為社區培育發展社會組織,特別是直接服務于居民的社區社會組織,提高社會力量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性,促進治理主體多元化。四是推進社會工作發展。社區社工室提升了鄉鎮(街道)和社區推進社會工作與“三社聯動”的主動意識,助力當地社會工作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五是鏈接整合多方資源。針對社區服務供給有限的問題,社區社工鏈接、整合慈善力量和志愿服務力量,有效辨識社區資產,為社區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社區社工室在社區“兩委”的領導下,作用發揮越來越明顯,隨著社區服務供給能力的專業化提升,“社區工作者社工化”的態勢在重慶逐步形成。
孫中明:
專職社工崗位人員在黨組織的領導下專職開展社會工作服務,不承擔社區行政事務。其主要職責:一是與社區人員一起開展居民需求、社會矛盾、社會風險、社會問題等評估,制訂服務計劃。二是調解社區矛盾,化解社區問題,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個性化、專業化服務。三是推動慈善力量、社會工作者、志愿者聯動服務,重點圍繞社區困境群體建立“慈善+社工+志愿者”聯動服務長效機制。四是參與社區治理和社區建設,協同社區社工開展專業服務,促進社區社會工作專業化發展。
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專職社工與村(居)委會之間是協作關系,相互配合開展服務。專職社工協助村(居)委會調解社會矛盾、化解社會風險、解決社會問題,厘清社區行政性、管理性事務和社會工作事務,屬于社會工作事務的,社區居委會提出需求和建議,專職社工介入開展服務。社區服務站(便民服務中心)與專職社工崗位是協作關系,城鄉社區專職社工配合社區服務站開展服務、承接轉介服務。
記者:
社區社工室和專職崗位社工人員如何配備?對于持證社區工作者轉型的,怎么做好身份轉變調適和后續培養,確保能夠開展專業服務?
肖丹:
社區社工室人員配置大致分三類,一是采取“轉化+調劑+公招”的方式,即現有取得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或具有社會工作專業背景的社區工作者,直接轉任專職社工,社工專才不足的社區,則采取調劑和公開招聘的方式進行補充。二是設置專(兼)職社工崗位,以本土崗位社工(持證社區工作者)+專業項目社工(機構社工)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服務。三是以政府購買社會工作項目方式推進,由社工機構承接實施村(社區)社工室項目。
社區社工在轉崗過程中會遇到任務更多、壓力更大、專業上升通道不明晰等問題和困難。對于持證社區工作者轉型為專職社工的,我們主要通過以下方式做好身份轉變:一是在轉型前期,街道分管領導和民政、社事辦主任需要向專職社工說明職業前景和發展方向,增強轉型社工的自信心,做好職業認同的心理準備。二是在轉型初期,做好專業價值理念的培養和項目執行工作的指導。建立督導制度,協助他們解決項目執行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幫助他們更好適應新身份和新工作。三是在轉型中期,搭建與社工機構的聯席會議、督導會、團建活動等,深化專職社工的專業理念和專業價值。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在服務中獲取自我效能感,喜歡上這個職業。
為增強專職社工的服務能力,建立了培養、考核等制度,確保其能夠提供專業服務。一是加強培訓,開展各級各類培訓,對轉崗社工開展大量專業培訓;二是加強指導,對共性問題集中指導,對個別問題開展個別指導,為幫助社工改進方法和技巧也可進行現場指導;三是加強考核,一方面通過組織考核評審會議查看項目推進情況,通報項目進度,讓專職社工做到心里有數,考核通過后才發放項目補貼和專業服務補貼,另一方面,加強年終考核,對優秀社工給予獎勵或提拔,激勵其他轉崗社工努力開展服務。
孫中明:
按照精簡效能、按需開發設置的原則,專職社工崗位人員配備采取整合、調整、購買服務等方式,在鄉鎮(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和城鄉社區開發設置社工專職崗位。
《成都市關于加強社區社會工作服務助推城鄉社區發展治理的實施意見》專門提出,社區專職工作者中社會工作專業人才轉為社區社會工作專職崗位的,根據工作需要,可采取專(兼)職方式設置,但兼職時間應不超過2年。
為確保社區社會工作服務專業化、規范化開展,在社區社會工作崗位管理辦法中建立社區社會工作專業崗位考評制度,每年至少考評2次,考評分為不合格、合格、良好、優秀四個等次,考評結果作為薪酬待遇、獎勵懲戒、續簽合同、評優評先等方面的重要依據,連續2次考評不合格的崗位人員按程序退出社區社會工作專業崗位。同時,結合社區工作者績效考評和社工項目績效評估機制,全方位推行社區社會工作考評。
記者:
兩地在推動社區社工室和社區專職社工崗位的同時,也在推動鄉鎮(街道)社工站建設。兩者的角色和定位有什么不同,是什么關系?
肖丹:
重慶已經在社區社工室的基礎上搭建起社會工作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服務體系,其功能定位、職能職責、人員配備等方面各有不同。區(縣)建設社會工作指導中心,主要負責轄區社會工作統籌規劃、制度建設、資源整合、人才培養、協調指導和督導評估,配備熟悉民政等相關政策,具備相應管理能力和業務專業能力的社會工作者。鄉鎮(街道)建設社會工作指導站,致力于轄區內民政服務對象信息管理,根據服務需求制訂服務計劃,提供相應支持保障,開展社區社會組織培育,監督指導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實施,配備具有相應管理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的社會工作者。社區社工室主要面向社區居民直接提供含政策落實、心理疏導、關愛保護、危機干預等內容的專業服務,配備實務能力強、懂團隊建設、能夠起培養帶動作用的社會工作者。三級服務體系職責分明又相互聯動,促使資源得到整合,組織得到培育發展,服務能力得到提升,達到增強基層民政服務能力、延伸服務臂力的目標,同時也提高區(縣)和鄉鎮(街道)對社會工作的責任感,使社區社工室發展更有后勁。
孫中明:
成都市將專職社工崗位分別設在鄉鎮(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和城鄉社區,兩者是相互支持和協作關系,鄉鎮(街道)社工專職崗位對城鄉社區社工專職崗位負有業務指導責任。鄉鎮(街道)社工專職崗位與本級社工服務站是工作指導與協作的關系,鄉鎮(街道)社工具體指導鄉鎮(街道)社工服務站建設,協助其統籌推動城鄉社區社工服務室開展服務,協調轄區資源支持本級社工服務站和城鄉社區社工服務室開展服務,負責推進鄉鎮(街道)層面的社會工作發展和社會工作服務,支持和協助所轄城鄉社區開展重點個案(事件)服務,按需調配服務資源和服務力量,協調解決城鄉社工專職崗位服務相關問題。
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根據村(居)委會安排,城鄉社區專職社工與本級社工服務室共同做好社會工作服務。城鄉社區專職社工協助本級社工服務室開展服務,兼顧轄區社會工作服務協調統籌工作,負責對上協調優惠政策、鏈接轄區資源支持本級社工服務室建設,參與轄區重點個案(事件)的服務,與社工服務室相互支持、互相補充。隨著黨和政府惠民政策增多、政策性強,對民政服務要求更精準、高效,專職社工積極發揮專業優勢,依托社工服務室開展服務。城鄉社區專職社工負責推動本級社會工作服務,協調本級社工服務室承接民政等民生部門下沉村(社區)服務事項,負責將黨和政府惠民政策和民政服務事項從城鄉社區及時、精準送達群眾家中和服務對象手中,暢通民生服務“最后一米”。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