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中尋“機” 推進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部署“十四五規劃”和未來15年的宏偉藍圖,民政部門科學謀劃民政未來發展,可謂“危”中尋“機”、搶抓先機,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對標總書記重要指示,找準歷史定位。第十四次全國民政會議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政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明確要求民政部門“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貢獻”,指明了未來的民政工作需要肩負的歷史使命;“三聚焦”覆蓋對象層層遞增、“三基”涵蓋領域關聯并進,民政既立足“五位一體”的“社會建設”,又融入“五位一體”的其他方面。如,基層政權、行政區劃具有政治屬性,福利彩票、養老服務具有經濟屬性,慈善、地名具有文化屬性,殯葬具有生態屬性。我們建議:未來的每一項民政工作,都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民生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形成理論化、法治化、政策化、系統化、具體化的“閉環”,使之成為推進新時代民政事業改革發展的理論資源、政策資源、組織資源、財力資源,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征程中,我們不僅僅是“社會建設”的主攻隊,也能在“五位一體”的其他方面清晰看到民政身影。
第二,對標黨中央重大部署,拓展發展空間。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了13個方面堅持和完善的制度體系,有7個方面覆蓋民政業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明確了12項重大部署,有8項覆蓋民政業務。兩次全會對構建新發展格局、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等作出重大部署,都給民政事業發展提出了新命題、拓展了新空間。如,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上,明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養老服務、社區服務等現代服務消費大有可為;在鄉村振興戰略上,明確要實現“鄉風文明、治理有效”,基層政權等大有可為;在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上,明確要“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社區治理大有可為;在區域協調發展上,明確要“優化行政區劃設置”“推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行政區劃大有可為;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上,明確要“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建立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等等,民政也都大有可為。我們建議:要對照四中、五中全會精神,逐項梳理,圍繞完成重大任務,努力推動國家層面出臺民政領域更多專項規劃,構建民政“十四五”總規與若干個專規銜接配套的“1+N”規劃體系,處理好事業發展與產業支撐的關系,通過規劃包裝項目、爭取資金和搭建平臺,務實拓展民政事業發展更大空間,更強有力地服務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第三,對標人民群眾新期待,補足短板弱項。近年來,民政部科學謀劃、多措并舉,推動法規政策加快完善、試點示范多點見效、事業發展提能突破,民政領域補短板有了實質性進展。但全國民政系統整體推進補短板還難以一步到位,再加上形勢新變化、任務新要求,又給補短板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影響,特別是黨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給民政工作劃出了新的重點、明確了新的方向。比如,提出了“補齊民生保障領域短板”“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改善收入和財富分配格局”等具體任務。如何有效落實這些任務,我們在理論、法律、政策、項目、機制等方面還有待加強,而且哪些工作可以全國統一推,哪些工作需要在中、東、西部局部推,哪些工作還得因地制宜試點推,都需要系統謀劃、深入研究。工作中明顯感覺到,養老、殯葬、育幼、社區、殘疾人康復等方面的服務提供還難以滿足需求,補短板內容需要理清、舉措還應加強。我們建議:推進法規政策補短板,抓緊填補鄉鎮(街道)政權建設等方面的空白,對超過20年的政策法規及時修訂完善;推進基礎設施補短板,根據人口分布和實際需求,夯實老有所養、幼有所育、弱有所扶、逝有所安的軟硬件支撐;推進服務供給補短板,抓實針對特殊群體的兜底性服務,拓展滿足不同人群需要的養老、托幼、康復等個性化服務;推進質量標準補短板,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推廣國內成熟做法,分門別類建立更加精細的質量標準,構建民政領域系統完備的國家、地方、行業質量標準體系;推進人才隊伍建設補短板,推動在高校(高職)設置養老、社工等民政亟需的專業及課程,同步建立人才職稱評定、考核激勵等機制。在補短板的過程中,注重抓系統集成。
第四,對標職能轉變新要求,創新實現路徑。改革開放40多年來,有的工作仍然缺乏市場觀念,參與市場競爭不充分,競爭意識和創新觀念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我們建議:一是主動“找市場”。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增強市場觀念,主動融入市場競爭,善于運用市場化手段配置資源。二是主動“找市長”。對一些政治屬性強的工作,推動建立“五級書記”抓民政或黨委領導為組長的單項工作推進機制。三是強化科技支撐。大力實施“互聯網+民政”行動計劃,促進物聯網、大數據、5G等前沿技術與民政業務深度融合,“十四五”期間,在“金民工程”的基礎上,對一些全國性的民政大數據信息系統要有系統思考。四是拓展政府購買服務的業務種類。以項目化的形式設計民政工作,將更多的民政業務納入政府購買服務,并在頂層設計上聯合財政部建立一些可量化、可考核的規則,并推動納入財政評價體系。五是優化區域布局。推動養老、殯葬、兒童、殘疾人康復、社區等服務資源集約整合、高效利用,試點建設一批規模適度、功能完善的區域性民政綜合服務體。六是強化系統觀念。在政策設計和工作推動中,都要在調研、文件、項目、資金、推進方式、考核辦法、獎懲措施等方面前瞻謀劃、系統設計、銜接配套,形成工作閉環,上下左右、部門之間都要兼顧,避免“有調查研究、無政策轉化,有規劃設計、無落地辦法,有文件要求、無考核措施”,以致流于形式。
展望“十四五”,我們將在民政部的引領指導和支持幫助下,著力把小業務做大、大業務做強、強業務做優、優業務做成品牌,繼續推進民生、法治、創新、智慧、文化“五個民政”建設,跑出民政事業發展“加速度”,提升四川民政“美譽度”。
(作者:四川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 益西達瓦)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
【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