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电影一区亚洲,1000部毛片A片免费视频偷拍,伺候含尿皇上h,欧美精品欧美激情在线观看

當前位置: 首頁  >  綠色清明  >  生態殯葬 > 正文

讓生命像大海一樣永恒
——記2019年沈陽市海上公祭啟動儀式暨第一批骨灰撒海活動

   來源: 中國社會報   時間: 2019-03-19  10:09
【字體: 打印

3月的大連,春寒料峭漸退。迎著燦爛暖陽,遼寧省沈陽市2019年海葬活動拉開了序幕。3月16日,沈陽市2019海上公祭啟動儀式暨第一批骨灰撒海活動從大連港啟航。當天共有28例骨灰撒海,73名家屬從沈陽乘車前往大連參加公祭活動。活動現場聚集了不同年齡段手捧鮮花的家屬,從20出頭的年輕人到白發蒼蒼的老人,甚至還有拄著拐杖的家屬,都來送別親人最后一程。

▲ 2019年遼寧省沈陽市第一批骨灰海撒活動現場

14點48分,啟動儀式開始。遼寧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處長張向東、沈陽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處長馬林、沈陽市民政局辦公室主任尹玉磚等出席活動。馬林在致辭中表示,海葬是推行綠色殯葬的又一有力舉措,倡導厚養禮葬、逝有所安,有利于推進移風易俗,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助力鄉風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也很大程度上減輕群眾辦喪經濟負擔。家屬代表宣讀了海葬公益倡議書,號召市民倡導綠色安葬新風尚,推行文明祭掃新方式,培育環保節儉好風氣。之后,家屬分批上臺,被授予寓意思念、祈福、平安的黃絲帶。

▲ 遼寧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處長張向東(右一)、沈陽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處長馬林(右二)

▲ 沈陽市民政局殯葬管理處處長馬林在公祭儀式現場致辭

▲ 家屬代表發言

▲ 家屬代表分批上臺被授予寓意思念、祈福、平安的黃絲帶

▲ 授旗儀式上,海葬船船長鄭重地接過旗幟

▲從20出頭的年輕人到白發蒼蒼的老人,甚至還有拄著拐杖的家屬都來送別親人最后一程

▲ 家屬開始登船

15點12分,海葬船船長鄭重接過沈陽海葬的旗幟,鳴笛聲隨即響起,準備起航。家屬們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有序登船,一旁的海鷗不停在海面上空盤旋鳴叫,伴隨著輕柔舒緩的音樂,海葬船徐徐出港。船艙內早已布置成一個小型告別場所,家屬聚集在此,在司儀的主持詞中共同緬懷逝去的親人。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家屬將親人骨灰裝入降解罐內,附上紙鶴、花瓣等紀念品,降解罐的蓋子上插上鮮花,在系緊罐子兩側固定的繩子后,準備工作就算完成了。在操作臺認真做準備工作的孫女士,一說到過世的母親,依然哽咽。她與二哥、妹妹、妹夫一起參加了此次活動。她的母親老家在煙臺,生前一直住沈陽,落葉歸根是老人最大的心愿,選擇海葬是老人自己想到的方式,大海成了連接母親與故鄉的重要紐帶。孫女士動容地說:“希望以后我們在有海的地方說說話,母親就能聽到。”

▲ 船艙內舉行的小型告別會

▲ 家屬領取降解罐

▲ 家屬將親人骨灰裝入可降解罐內

16點整,海葬船到達指定撒散海域。在工作人員指引下,家屬在船邊,通過繩子將降解罐緩緩放入海中,并向大海拋撒花瓣。很快,降解罐和花瓣便消失在海面,海浪帶著生者的祝福翻滾向更遠的地方。有些家屬忍不住流下眼淚,有些家屬低聲祈福,有些家屬緊盯著波浪起伏的海面若有所思……這群人中,也有像楊忠全老人一樣,是來出海祭祀的。今天,他在兒子的陪同下,到海上緬懷骨灰撒海的老伴。楊忠全表示:“我來自工人家庭,是個共產黨員,我覺得要積極響應國家政策。海葬既節約土地,又綠色環保,還能減輕家中負擔,多好呀。”出于安全考慮,相關制度規定年滿70周歲的老年人不得再上船出海祭祀,所以這可能是70歲的楊忠全最后一次跟船出海祭祀了,他說必須得來。楊忠全回憶,2016年他為老伴辦理撒海事宜時乘坐的還是小船,如今船升級了,變得更大更敞亮,面朝大海更覺得開闊釋然。最后,楊忠全把早已準備好的花瓣撒向大海,并把黃絲帶系到了船邊的欄桿上。

16點50分,海葬船平穩返回岸邊,家屬依次下船。結束所有行程后,王蘭香三姐妹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選擇海葬是我父親多年的愿望。多年前,他從媒體上看到海葬介紹后不止一次跟我們姐妹說,一定要滿足他逝后海葬的愿望。”王蘭香說道,“父親說,海葬可以滿足他想要環游世界的夢想。”一開始,子女們對父親的想法還心存顧慮,可他反過來安慰家人,表示海葬形式簡單環保,更不需要繁瑣的祭祀儀式,跟得上時代發展。“父親生前說,‘當你們出去環游世界的時候就能想到我。’”王蘭香微笑著說道,神情坦然。“正是今天參與了整個海葬活動全程,面朝廣闊的大海,我覺得心胸開闊。如今政府政策扶持到位,更覺得父親的選擇是多么正確。”如果有機會他們一家還會再來大連出海祭祀,平時則通過網上祭祀寄托哀思。據悉,沈陽市當地還有3處海葬紀念碑可供祭祀。

全程參與海葬活動馬林表示:“很震撼,很驚嘆,沒有想到群眾對海葬的認可度這么高。”沈陽市海葬活動可以追溯到1997年,每年的3月至10月都會如期開展。2012年起,沈陽開始實施骨灰海葬免費政策,免費提供包括3名隨行家屬在內的往返租車、租船服務,骨灰降解容器、花束、花瓣、一次性手套、專用絨布袋等海葬物品,集體殯儀服務等,并為每個家庭頒發海葬證。2017年起,沈陽市海葬補貼標準提高到1700元/例,其中400元的補貼款將直接發放到家屬手中。22年來,沈陽市海葬的數量每年都在成倍增長。2012年至2018年,有近1.46萬逝者魂歸大海,累計4.17萬名市民參加了骨灰撒海活動。2018年有7905名群眾參加骨灰撒海活動,有2466例骨灰撒入大海,占全省海葬總量近三分之一。今年以來,已有5400余位家屬已預約參加,預計要舉辦50余次骨灰撒海儀式。

除了海葬,沈陽還在積極推廣樹葬、草坪葬、花壇葬等基地生態安葬形式,對選擇節地生態安葬形式的骨灰,給予家屬1000元/例的獎勵,給予承辦安葬服務的公墓單位500元的補貼。

▲ 公祭活動現場停放著第一代“新諾亞”號海葬船

▲ 第二代和第三代海葬船

▲ 船長向記者展示了三艘海葬船的“骨灰撒海許可證”

 

 

 

掃一掃在手機端打開當前頁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電腦版